电子竞技|英雄体育赴港上市:电竞赛事火热,但第三方提供商的处境愈发艰难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迎来了多年的高速发展后 , 国内电竞行业将要诞生一个IPO 。
日前 , 电竞服务商英雄体育VSPN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 , 并选择美银证券、中金公司、瑞士信贷担任联席保荐人 。
招股书中显示 , 2020年 , 按举办赛事数目计 , 英雄体育位居亚洲第一;按电竞赛事业务及商业化收益计算 , 公司在中国排名第一 。
英雄体育之所以能够斩获如此殊荣 , 离不开腾讯的鼎力支持 。
早在2017年 , 英雄体育就成为KPL独家赛事供应商 , 牢牢站住行业“领头羊”位置 。 而在此之后 , 腾讯和英雄体育更是在资本层面深化合作 , 目前 , 腾讯成为持股英雄体育13.54%的第一大股东 。
抱住“腾讯”的大腿 , 英雄体育得以在短时间内瓜分大量市场 , 成为电竞“蛮荒时代”最大的幸存者 , 但“亚洲第一”的光环下 , 却藏着英雄体育连年亏损、毛利率暴跌的尴尬事实 。
且随着主流游戏厂商赛事版权的收紧 , 英雄体育的电竞赛事业务也不容乐观 , IPO之后 , 英雄体育的转型之路将更为艰难 。
“造血”能力不足公开资料显示 , 英雄体育VSPN成立于2016年 , 定位为一站式电竞综合服务提供商 , 应书岭、滕林季、唐丹妮、吴晟、郑夺和张永康为联合创始人 。
在融资方面 , 除腾讯外 , 英雄体育曾获得天图资本、SIG、快手、摩根士丹利亚洲私募基金等知名机构的融资 。
受到行业增长红利 , 英雄体育的营收表现也可圈可点 。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全年、2020年全年、2021年1-9月 , 英雄体育的收入分别为9.27亿元、8.92亿元和13.22亿元 。
然而 , 业绩稳健的同时 , 英雄体育的亏损却不断扩大 。 招股书显示 , 2020年英雄体育的经调整年亏损为8840万元;2021年1-9月经调整亏损则为3.17亿元 。
很明显 , 这并非一个健康的经营状态 。
英雄体育的亏损 , 与电竞赛事高昂的孵化成本相关 。 电竞赛事行业尚处于早期 , 赛事体系的搭建和内容推广需要大量成本投入 , 这其中包含对电子游戏产品方支付的授权费用、赛事组织费用、给俱乐部的分成费用等等 。
值得一提的是 , 英雄体育的毛利率也出现了暴跌 。 招股书显示 , 2019年-2021年1-9月 , 公司毛利率分别为14.7%、1.5%、-2.8% 。
对此情况 , 英雄体育在招股书中表示 , 毛利暴跌是受疫情影响 , 公司电竞对赛数目及电竞行业的活动大幅减少(特别是中国境外)以及公司确认大量的成本但相应的收入确认却未符合相应的条件 。
除此之外 , 现金流的现状也不容乐观 。 截止2021年9月30日 , 英雄体育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2.7亿元 , 但在流动负债中 , 贸易应付款和其他应付款加在一起 , 已经接近11亿元 , 这样来看 , 英雄体育有可能陷入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
“尴尬”的第三方赛事提供商在国内电竞赛事产业中 , 英雄体育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
作为全球最大的电竞赛事运营商 , 英雄体育为包括《王者荣耀》《和平精英》《AOV》《穿越火线》《PUBG》《QQ飞车手游》《炉石传说》等29款知名竞技游戏的官方、职业赛事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 , 2020年英雄体育VSPN占据电竞赛事组织运营已达到75.8%的市场份额 , 妥妥的龙头地位 。
英雄体育的赛事运营业务 , 主要是为游戏开发商、发行商以及其他电竞行业参与者提供赛事运营服务 , 具体包括赛事策划、赛事管理和直播等 。
招股书显示 , 截至2021年9月30日英雄体育在中国及海外共运营29款电竞游戏的94项电竞赛事 , 举办比赛约5600场;2019年、2020年英雄体育的收入分别为9.27亿元、8.92亿元 。 其中 , 来自电竞赛事运营的收入分别为6.24亿元、4.92亿元 , 占比约五成 。
可这份主营业务也将遇到市场考验 , 相比于棘手的财务状况 , 主营业务电竞赛事运营的发展空间缩小则更让英雄体育感到“头疼” 。
在电竞产业链中 , 英雄体育属于中游的第三方赛事运营商 , 在行业发展初期 , 游戏厂商对游戏赛事版权认知、管理不足 , 包括英雄体育、ICM、ESL等第三方赛事服务商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迅速发展 。
但随着电竞赛事的发展和成熟 , 游戏厂商逐渐收紧版权 , 电竞赛事的利润也将重新回归上游内容研发商 。
从世界范围内看 , 老牌电竞服务商ESL与FACEIT已经被游戏公司Savvy Gaming Group收购 , 全球最大的格斗游戏赛事EVO也被索尼收入麾下 , 而其他的第三方赛事服务商逐渐失去声响 。
在国内 , 游戏厂商正在逐步尝试获得电竞行业的主导权 。
拿腾讯来说 , 作为英雄体育的大客户和大股东 , 曾一度为其贡献了过半数的营收份额 。 招股书数据显示 , 在2019年、2020年以及2021年前9个月 , 来自腾讯的营收占比分别为44.6%、48.2%、31.2% 。
可即便如此 , 腾讯依然可能随时“调转战队” 。
现如今 , 腾讯正在试图培养自己的“主力军” , 试图打造产业链闭环 。 2019年 , 腾讯和拳头游戏成立了电竞公司腾竞体育 , 负责独家运营LPL;2021年 , 腾讯旗下天美工作室成立天美电竞 , 而天美旗下的游戏正是英雄体育目前运营的《王者荣耀》《QQ飞车》等 。
【电子竞技|英雄体育赴港上市:电竞赛事火热,但第三方提供商的处境愈发艰难】腾讯之外 , 国内主流游戏厂商纷纷收紧了电竞赛事版权 , 并成立了自己的电竞团队 。 比如 , 网易有网易电竞NeXT、B站有哔哩哔哩电竞、快手也已成立快手电竞……
相比于第三方赛事服务商 , 游戏厂商们有游戏版权、有充足资金、有巨额流量 , 重新定义规则、洗牌电竞行业也并非不可能 , 如若不及时转型 , 等待英雄体育的也许只有被吞并或边缘化 。
优化业务结构迫在眉睫虽然英雄体育的发展遇到了瓶颈 , 但电竞行业的关注度正在不断提升 。
早在2020年 , 电竞职业联赛的收视水平就已经和传统体育赛事相当 。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 , 2020年LPL夏季总决赛6500万名观众 , 超过NBA总决赛和英格兰超级联赛;而KPL总决赛1.05亿名观众 , 与超级碗持平 。
2021年11月 , 在S11(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决赛上 , EDG的夺冠让中国电竞迷彻底沸腾!不少人涌进直播平台和社交平台上为EDG欢呼 , 主流媒体也争相报道这一盛况 , 小众爱好电子竞技被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
与之相应的是 , 电竞市场规模也在迅速攀升 。 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显示 , 2020年至2023年 , 全球电竞行业将保持13.4%的复合年增速 , 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达到4723亿元的规模 , 并进一步以8.4%的年复合增速在2026年增长至6021亿元的规模 。
这对英雄体育来说 , 同样是个好机会 , 但“重操旧业”已经不合适 , 及时转型找到新的增长空间才是正确的 。 从英雄体育目前的营收情况来看 , 社群运营和商业化是英雄体育重要的增长极 。
社群运营方面 , 英雄体育已经通过两次密集的收购补齐了短板 。 去年1月 , 英雄体育收购了王思聪创立的香蕉游戏 。 据悉 , 香蕉游戏旗下拥有包括管泽元、米勒、闫紫境等一批知名职业选手和主播 。
随后3月 , 英雄体育又宣布完成并购伐木累 , 并表示伐木累将作为旗下独立品牌 , 继续保持独立运营 。 而伐木累早已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电竞内容公司 , 旗下拥有Doinb、GimGoon、Mayumi等知名选手以及WE、QGhappy、DK、Team Liquid等高人气战队俱乐部 。
两次收购之后 , 英雄体育的社群运营业务雏形已成 , 并立即在去年为公司贡献了3.43亿元的营收 。 但在电竞MCN领域 , 小象大鹅、炫石互娱都是强劲的对手 , 英雄体育的市场份额还有待开垦 。
另外 , 商业化业务也是英雄体育新的变现途径 。 简单理解 , 商业化相当于广告公司的代理业务 , 而英雄体育相当于品牌赞助商和游戏开发商的中介 。
近些年来 , 受益于电竞行业的高速发展 , 身为顶级赛事服务商 , 英雄体育的商业化业务稳定增长 。 招股书显示 , 报告期内 , 商业化业务营收为2.68亿元、3.05亿元、4.51亿元 , 占总营收比分别为28.9%、34.2%、34.1% 。
未来 , 随着电竞行业逐渐“破圈” , 电竞衍生内容的价值形成 , 电竞的商业化前景将会越来越好 , 而率先布局的英雄体育无疑会分到更多的蛋糕 。
与此同时 , 电竞也将愈发体育化、科技化、大众化 , 行业还存在极大的变数 。 但对英雄体育而言 , 其第三方赛事服务商的身份终将被时代抛弃 , 想要坐稳“电竞巨头”的位置 , 英雄体育还需优化业务结构 , 与时俱进调整策略 , 重整旗鼓再出发 。
推荐阅读
- 赵信|英雄联盟又现重大BUG!又是新英雄的问题 比赛直接被禁用!
- 穿越火线|CF:火线最“孤独”的英雄级,装风趣之后是奇迹还是配角戏
- 乌鸦|英雄联盟:12.5B热补丁金克丝削弱!12.6版本乌鸦斯维因加强!
- 英雄联盟|faker地图炮节奏真相,晴天摆烂乱玩导致faker破防
- 手柄|我在英雄联盟里,被人用脚虐了
- 英雄联盟|我在英雄联盟里,被人用脚虐了
- 英雄联盟季中冠军赛|Peanut:LPL更具进攻性 MSI想和Wei、杰杰交手
- |夏洛特这个英雄马上就要迎来一款新皮肤了
- 英雄联盟|你就开始恒温,“无状态发视频回应粉丝,Uzi的热度被玩明白了”
- 英雄联盟手游|巅峰对决最强阵容,全期强势、开团、带线、清线和推塔一个不能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