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盒马连关5店,生鲜电商溃败,上市巨头被供应商追债千万

3月伊始 , 作为新零售标杆的盒马鲜生同时关闭了全国范围内的5家门店 。有接近盒马鲜生的人士告诉时代财经 , 盒马关闭了一些严重亏损的门店 , 是为缓解营收压力 , 或为最后一轮融资乃至上市做准备 。
电子商务|盒马连关5店,生鲜电商溃败,上市巨头被供应商追债千万
文章图片

作者:徐晓倩
唯二上市的两家生鲜电商企业——叮咚买菜和每日优鲜的日子也并不好过 。近日 , 叮咚买菜高调宣布实现了上海地区整体盈利 , 这一行业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 同样是以“成本压缩”为代价 。就在今年1月 , 叮咚买菜传出大规模裁员 , 涉及采购、算法、技术等核心部门 。事后 , 公司回应称消息不实 , 公司个别岗位变动属正常组织资源调整 。
然而 , 裁员风波并非空穴来风 , 一向主张规模效应的叮咚买菜在春节后关闭了山东泰州的营业点 。“去年年底 , 平台上的补贴力度还很大 , 对停摆感到挺意外的 。”一位泰州用户向时代财经说道 。几乎与叮咚买菜同步 , 每日优鲜也陷入了资金周转困境 。供应商王雯向时代财经透露 , 去年12月起 , 每日优鲜的款项就出现了异常 。“身边有很多同行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 已经是普遍现象了 。”
去年6月 , 每日优鲜、叮咚买菜先后赴美上市 , 不过都没逃过“上市即巅峰”的命运 。截至发稿 , 每日优鲜股价已经从上市时的11美元/股 , 跌至1.96美元/股;叮咚买菜也从巅峰时的33美元/股 , 跌至4.52美元/股 。
两家上市公司的表现 , 也打击了盒马鲜生内部员工的信心 。“苦苦等待内部期权回购 , 或者上市了尽快脱手 。”有手握盒马鲜生期权人士对时代财经表示 。
悄悄涨价 , 生鲜电商留不住用户
李艳是叮咚买菜的首批用户 。去年11月 , 她卸载了使用了快5年的叮咚买菜APP , 之前购买的会员使用期限还剩半年 。
“现在菜价越来越贵 , 同一款青团的价格要比一年前贵一倍 。而且大多数菜品的价格已经比超市贵了 , 加上质量没有保证 , 没有回购的必要了 。”李艳向时代财经说道 , “就连赠品也缩水了 , 从以前的一盒鸡蛋变成了几根葱 。”
不单是价格和品控面临消费者质疑 , 生鲜电商赖以生存的配送兵团也在丧失优势 。自从开年以来 , 用户黄丽最大的感受是叮咚买菜的配送服务经常超时 , “有一次在营业时间内下单 , 却在第二天才开始配送 , 超时半小时的情况更是常见” 。
配送延期、商品涨价的背后是前置仓团队规模的收缩 。上海叮咚买菜站点店长黄奎向时代财经透露 , 站点的配送、分拣人员相比巅峰期收缩了一半 。特别是公司上市后 , 一线员工的福利被砍了不少 , 提成以及各类补贴都相继取消 。
【电子商务|盒马连关5店,生鲜电商溃败,上市巨头被供应商追债千万】“以前配送员一次拉新的提成就有5元 , 比配送费给的还多 , 但是推广业务在一年多以前就停止了 , 基层员工要工作13个小时才能拿到过万的工资 。”黄奎说道 。
另一个让生鲜电商平台尴尬的现状是 , 巅峰时期的爆单没有为平台带来忠实用户 。据易观数据显示 , 2020年第三季度生鲜电商人均单日打开次数为3.8;2020年第四季度为3.4;而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 , 该数字下降至2.9 。
一位叮咚买菜的配送员向时代财经坦言:“有种从天堂回归现实的感觉 。”据他介绍 , 2020年初 , 配送员日均单量能超过160单 , 仅仅靠派件费就能实现一个月收入15000元 。但是巅峰期只维持了半年 , 2020年下半年 , 平台的订单又回落到日均100单的水平 。
欠款数千万 , 供应商纷纷断供
和叮咚买菜的境遇相似 , 每日优鲜的危机也从去年年底显现 。
在此之前 , 王雯享受过生鲜电商早期发展带来的红利 。在她为每日优鲜供货近一年的时间里 , 平均每个月的货品价值都在80万元以上 , 高峰期的备货量可以达到100多万元 , 生鲜电商已经成了她最主要的供货渠道 。
在王雯印象中 , 上市之后 , 每日优鲜有过一个优化阶段 , 后台的系统、界面陆续进行过调整 , 原本以为这是平台盈利、向好的开端 , 但是两个月前出现的资金困难 , 彻底打破了她安稳的现状 。“先是货款延期10天 , 后来就是一个月 , 直到两个月前 , 款项已经彻底没了下文 。”
也是在近一个月 , 王雯发现平台的采购销售更换频率变高了 , 但是他们提出的解决方案并没有得到绝大多数供应商的认可 。截至目前 , 王雯被拖欠金额超过400万元 。据其透露 , 还在排队协商的供应商名单中 , 欠款金额最多的接近千万元 。
春节过后 , 包括王雯在内的一批供应商都纷纷退出了供货名单 , 供应商的离开进一步影响到了用户体验 。时代财经发现 , 叮咚买菜、每日优鲜的缺货情况非常普遍 , 多款曾经的热门商品页面都挂出了“补货中”的提示 。“我已经连续两次点开页面 , 都没找到以前常买的东西 , 使用感受大打折扣 。”有用户向时代财经反馈 。
当供应链压力传导到平台 , 势必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艾瑞咨询报告指出 , 生鲜电商未来一至两年 , 将迎来新一轮洗牌 , 供应链能力是各大企业突围制胜的关键 。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陈虎东对时代财经表示 , 生鲜电商本质是一个烧钱的行业 , 加上生鲜的时效性、后端供应链的匹配、区域局限性等诸多限制 , 行业还没有形成高效的盈利模式 , 要解决的问题非常多 。
三年累计亏损百亿 , 生鲜电商前路艰难
大规模裁员和供应商回款艰难 , 都印证着同一个事实:生鲜电商“双雄”正面临着资金以及营收的双重压力 。
叮咚买菜2021年全年财报显示 , 其净亏损总计达64.29亿元 , 同比扩大超2倍 , 近三年的亏损金额累计近115亿元 。另一方面 , 叮咚买菜的现金流并不充裕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 叮咚买菜拥有现金以及现金等价物、短期投资为52.31亿元 。
早在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上 , 叮咚买菜就宣布要调整战略打法 , 从“规模优先 , 兼顾效率”转向为“效率优先 , 兼顾规模” 。在成本侧 , 叮咚买菜展开了一系列“缩衣节食”的做法 , 比如缩小前置仓的全国布局 , 缩减平台的营销费用 。2021年第四季度 , 平台营销费为3.58亿元 , 环比降16.4% , 与此同时 , 前置仓新增仅25个 , 较第三季度下降89.5% 。
节流的做法 , 使叮咚买菜在大本营上海实现了整体盈利 。 财报显示 , 2021年第四季度公司净亏损10.96亿元 , 相较于2020年同期的12.46亿元有所缩窄 。
每日优鲜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从2018年到2021年前三季度 , 每日优鲜累计亏损金额达到了99亿元 , 仅2021年前三季度的亏损就突破了30亿元 。
据海通证券的研究报告 , 生鲜电商平台要想实现盈利 , 单仓订单量需达到1250单/天才能实现盈亏平衡 。上海一位每日优鲜前配送员向时代财经说道 , “我们站点的日均单量只能维持在500单 , 客单价平均是40元 。”黄奎管理的前置仓平均单量能维持在1200单/天 , 勉强处于盈亏平衡的界限上 。
显然 , 头部生鲜电商平台想实现全面盈利 , 还有一段艰难的调整之路要走 。
(时代财经)
访问:
京东商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