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韩围攻”的重任交给谁好呢?自然是给刘少奇带来惊喜的“神兵”叶飞了 。
叶飞虽然神勇 , 但并非鲁莽之将 。
他有些犹豫 , 手头只有两个团的纵队 , 直面十几万大军的韩德勤部 , 孤军独守 , 能坚持多长时间 , 真的没有把握 。
刘少奇问道:“你能守多长?”
叶飞说:“守一个星期还可以 , 一个星期以后怎么办没把握 。 ”
“只要你坚守一个星期!”刘少奇很激动 , “一个星期以内是你的责任 , 一个星期以后就不是你的责任了 。 那时候 , 八路军和新四军江南部队增援可以到了 。 ”
泰山压顶而不改色 , 叶飞始终有这个魄力 , 他接受了这个任务 。
接受任务的感觉跟不久前接受陈毅安排他挺进苏北时一样 。
陈毅的话语还在耳边:“那好 , 你们按原计划行动 。 部队被消灭了 , 你负责 。 破坏了统一战线 , 我负责 。 ”
不一样的是 , 游击战要变成阵地战了 , 这是一次非同寻常的考验 。
另一边 , 韩德勤早已按捺不住心头的躁动了 , 告完二李的状后 , 他不停地挑唆二李 , 赶走叶飞 。
于是就有了文前所提的最后通牒:三日内退出郭村 。
陈毅并不主张与二李对垒 , 他的统战工作已经开始奏效 。 叶飞能在郭村休整 , 就是一个实例 。
他很清楚 , 新四军要打开苏北局面 , 非打败韩德勤不可 。 而要打败韩德勤 , 就必须争取二李中立 , 不使他们投奔韩德勤 。
因此 , 陈毅建议叶飞部尽量避免冲突 , 退出郭村回到吴家桥 。 实在要打 , 也分上、中、下三策 , 下策才是郭村战斗 。
重重压力之下 , 肩负着“引韩围攻”重托的叶飞 , 还是拿出陈毅常说的“将在外 , 君命有所不受” , 抗命了!
预感事态危急的陈毅一边便衣渡江 , 一边写信给尚在江南的粟裕:“速派主力部队 , 克服一切困难 , 渡江支援 。 ”
叶飞是名勇将 , 他决定以两团之力 , 坚守郭村 , 直面不可预知的国民党顽固派大军 。
号称“李大麻子”的鲁苏皖边游击副总指挥李长江 , 开始撕掉了“中间派”的外衣 , 气势汹汹地赤膊上阵 。
他一口气调动了13个团的兵力向郭村进逼 , 准备在蒋介石和韩德勤面前讨好立功 。
尽管知道敌人将会来犯 , 但具体时间和兵力部署 , 叶飞并不知晓 。
而此时叶飞手上两个团 , 又分出1个团去接应准备起义的二李下属陈玉生部 。
留守郭村的新四军 , 只剩下1个团和纵队特务营合计4个营的兵力 , 外加纵队机关和教导队 , 兵力实在捉襟见肘 。
白衣女子勇将叶飞 , 也是福将 。
关键时刻 , 一位白衣女子悄然而至 , 给他和他的挺进纵队 , 延了长长的一口气 。
这名白衣女子叫李欣 , 时为国民党二纵队中尉政训员 。
李欣
6月27日 , 李欣发现泰州城里满街都是士兵在购买物品 , 她很疑惑 。
勤务兵告诉她:“城里的部队昨天发饷了 , 我们也快发了 。 ”
那时候的旧军队 , 欠饷是经常的事 , 发饷反而不太正常 , 因为这意味着要打仗 。
李欣感到情况紧急 , 匆匆赶到“二李”司令部打听 , 得知一个惊人的消息:李长江调兵遣将 , 已包围郭村 , 进攻迫在眉睫 。
有个跟她关系不错、靠山很硬的政训员还在炫耀:明天拂晓就要发起进攻 。
李欣不再犹豫 , 她脱下军装 , 换上一身白色旗袍 , 悄悄溜出了城门 , 一路绕过二李部队 , 前往郭村 。
当夜无月无星 , 一片漆黑 , 没有那种披星赶月的感觉 , 有的只是一路疲惫的奔波 。
李欣在田埂上东弯西转 , 过了七八道河汊 , 一口气跑了18里 , 直到夜里12点才赶到郭村 。
李欣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她还有另一个身份 , 也是她的真实身份 , 中共地下支部书记 。
李欣后来改名郑少仪 , 建国后任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 对于那个夜晚 , 她有着这样回忆:
“绕过一个个乌黑的村庄 , 涉过一条条的溪头 , 却绕不过横穿田野上长长的河流 。 只有下水过河 。 离开彭家庄 , 大约两三里路 , 到了一条河边 。
下水走了几步 , 水已淹到胸口 , 人也漂浮起来 , 我还能躺在水上扑腾几下子 , 只是头抬不起来……幸好河不太宽 , 总还能游过河 。
过了河 , 虽然全身湿漉漉的 , 毕竟是夏天 , 倒也觉得凉爽了一阵子 。 可是脚上的力士鞋泡足了水 , 走到田里沾满了泥 , 又重又滑走不快 。
脱了鞋 , 赤脚走 , 虽然轻快得多 , 但一走上荒野地 , 破砖、碎瓦、荆棘割得脚痛 , 同样走不快……”
推荐阅读
- 毛主席视察东北,去了三个省会,发了三次火
- 地主家搜出一张欠条,落款名字竟是朱德,朱德:对他不要轻举妄动
- 金日成为感谢毛主席,送来了24箱苹果,士兵打开后却没人敢吃
- 开国元勋 近距离接触毛主席坐过的专机,布局简洁,呈书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