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语言能力可以左右我们无意识的思维预设?( 二 )


这个概念一直困扰着哲学 , 它与古希腊的思想相差不远 。 后来 , 这个概念把希伯来因素转移到了基督教神学之中 。

我们必须承认 , 在某种意义上 , 将这些从变化、失去和获得中抽象出来的形式领域作为预设是不可避免的 。
例如 , 十二乘十二的乘法表就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 在一切关于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的事件的观念中 , 我们都假定了乘法表从本质上对历史过程作质的规定 , 不管这个进程的时间所指 。 它永远随手可得 , 不会逃离 。
只要我们有清晰的视野 , 这种确定知识的因素就存在 。 但是 , 我们的视野如何才能清晰呢?

永恒形式领域的概念产生了一些修辞学的、乞题的词汇 , 如“自我维持” “完全真实” “完满”和“确定性” 。
让我们按相反的顺序来研究这些词汇 。 我们在算术方面会犯错误 , 会误解数字和数字之间相互关系的确切含义 。 17世纪和18世纪的伟大数学家们错误地理解了他们研究的对象 。 比如 , 在无穷小的概念、无穷级数的前提条件和复数理论上 , 他们的发现就充满了谬误 。
不论他们是神学家、科学家或人文主义者 , 这些教条主义者最看重的幻梦就是人类知识领域概念应以纯粹真理为特点 。

同样 , “完满”这个概念也一直困扰着人类的想象 , 我们不能将其忽略 。 但是天真地将其归于形式领域是毫无道理可言的 。 泥土的形式、罪恶的形式、其他不完满的形式又是什么呢?如果把各类形式比作一栋房屋 , 那么这栋房屋中就会有许多超出其范围的大厦 。

最后 , 我们把“自我维持”和“完全真实”这两个概念放在一起来讨论 。 从本质上而言 , 每种形式都指的是其某种实现 。
数字概念 , 例如“五”和“六”指的是那些可以作为其例证的事物 。 如果认为一到六的数字概念存在于真空中 , 那是极端愚蠢的 。 泥泞的概念与泥土相关 , 而罪恶的形式需要各种罪恶的事物 。
因此 , 形式的所指是超出了自身的 。 将除本身之外任何没有含义的“绝对实在”归于这些形式 , 这纯粹是幻想 。 形式的领域是潜在性的领域 , 而“潜在性”这个概念本身就有外延 。 这个外延涉及生命和运动、包含和排斥 , 也涉及希望、恐惧和意图 。 用更通常的说法 , 这个外延涉及欲求 。 它指涉现实事物的发展 , 这些事物是形式的实现 , 又超出了形式 。 它指涉过去、现在和未来 。

此外 , 万物都是以其自身的方式而成为某种实在的事物 。 当你认为某些事物是非实在的 , 你想到的仅是一种没有将“某些事物”包含在内的实在类型 。 但是 , 实际存在并不意味着能够自我维持 。 同样 , 各种实在的模式是互为需要的 。
哲学的任务即是阐述不同存在类型之间的关联 。 我们不能穷尽这些类型 , 因为它们的数量是无限的 。 但我们可以从看起来处于极端的两种类型开始 , 然后在表达与其他类型的相互关联时将这些类型揭示出来 。

我并非认定这两种极端类型在本质上比其他派生类别更基本 , 或更简单 。 但我认为就人类经验而言 , 这两种类型是理解存在类型的自然出发点 。 这里所谈的两种类型可被称为“现实性类型”和“纯粹潜在性类型” 。
这两种类型彼此需要:现实性是潜在性的例证 , 而潜在性则描述了现实性的特征——不论是在事实还是概念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