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香港回归,81岁卓琳受邀出席庆典,老爷子,你可以安心了( 二 )


遗憾的是 , 邓小平没能等到那一天的到来 。
英国要体面 , 中国要尊严眼看香港回归的日子越来越近 , 中英双方开始就交接的细节进行商讨 。
然而如此主权交接 , 世界范围内尚无先例可循 , 想要顺顺利利地达成双方一致认可的方案 , 也并不是很容易的一件事 。
有一个小插曲是 , 1997年5月1日 , 距离香港回归只有两个月的时间 , 英国举行了大选 , 托尼·布莱尔出任英国首相 。
中国驻英大使马振岗受国内指派 , 做英国方面的工作 , 考虑到香港交接仪式可能出现的情况 , 马振岗代表国内 , 向英方提出 , 中国部分驻军需要提前进入香港 。
英方一开始对此毫无准备 , 只说会积极考虑 。
也许是觉得吃了哑巴亏 , 英方代表回去后居然又反悔 , 好在马振岗大使继续做英国方面的工作 , 英方这才表示 , 对马振岗的话有所误解 , 并表示将会在香港回归这件事上总体采取合作的态度 。

图|陈佐洱
距离香港回归前半个月 , 中英双方就驻军何时进港一事展开谈判 。
时任国务院港澳办一司司长陈佐洱接到北京打来的电话:刚刚回归祖国怀抱的香港 , 决不能有一分钟不设防 。
事实上也就是说 , 假如中国驻港部队于7月1日零时进入香港 , 那么从北到南抵达全部的营地 , 至少需要两到三个小时 , 届时香港会形成一片防务真空 , 那时中英两国领袖正在全世界的瞩目下进行香港政权交接的盛典 , 必须要保证他们足够的安全 。
尽管中方多次声明这一重要原因 , 但英方代表始终不予认可 。
一轮一轮的谈判逐步结束 , 眼看距离香港回归交接仪式的日子越来越近 , 中方也决定改变战术:


“如果没有中方合作 , 那么英方为“体面撤退”一事所做出的全部努力都将白费 , 届时中方将要求搭载皇室的游轮和兵舰需按中国的指示 , 把所有舰面武器套上炮衣、枪衣 , 才能驶离中国香港水域 。 ”
英方考虑再三 , 最终还是同意先头部队在威尔士亲王军营进行防务交接 。 同时举行一个交接仪式 , 有迎有送 , 双方都很有面子 。
就入港先头部队的人数 , 英方后来也不局限于与英军250人人数相当 , 中方的底线是500人 , 但陈佐洱争取到了509人 。

“因为9是数字中最大的 , 也是中国的一个吉利数字 , 有一个成语 , 叫九九归一 。 ”

图|谭善爱
1997年6月30日晚9时 , 中国驻港部队先头部队509人 , 在威尔士亲王军营举行交接仪式 。
湖南人谭善爱喊出了最霸气的一句话:

“你们可以下岗 , 我们上岗 , 祝你们一路平安 。 ”
事实上为了这句话 , 谭善爱在私下里曾琢磨了几个月 , 考虑了几个版本 , 都还是觉得太生硬 , 尽管事先已经准备得非常充分 , 但谭善爱依然十分紧张 , 尤其是在面对媒体的“长枪短炮”下 , 当然也不仅仅是谭善爱 , 那天与谭善爱一同进入香港的508个人 , 都感到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光荣的一刻 。
三年后 , 谭善爱有一次在武汉乘坐出租车 , 没想到被司机认了出来 , 到地方以后 , 司机坚持不肯收他的钱 。

“毫无疑问 , 那是我人生中最光荣的时刻 。 ”
陈佐洱主持谈判 , 只是整个谈判过程中的一小部分 , 早于1996年年底之前 , 安文彬率领的交接仪式筹备组就已经先期入港 , 与英国商谈交接仪式细节 。
尽管中英在当时已经签署了联合声明 , 但是英方在交接仪式过程的谈判中 , 还是设置了诸多障碍 。

“英国要把香港这只“金鸡”归还给中国 , 心里本来就极不情愿 , 如果再让中国在全世界的注目下风光地接手香港 , 英国方面就更酸楚了 。 ”

图|安文彬
2017年4月 , 安文彬在《朗读者》节目中 , 讲述了当年为升国旗 , 奏国歌争取2秒钟 , 与英方进行了16轮的谈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