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元宇宙,不妨大度些


对待元宇宙,不妨大度些


文章图片

【对待元宇宙,不妨大度些】
对待元宇宙,不妨大度些


元宇宙 , 现在已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概念 。 但与其说它有什么科学内涵 , 倒不如说其更像一场群众运动 。 许多专家对其中炒作颇为反感 , 但换个角度 , 不妨大度点 , 让子弹飞一会儿 , 说不定什么也不是的东西真的成了呢 。
一些专家不看好元宇宙 , 意见无非是说 , 元宇宙开始偏离了最初本意 , 成了一个四不像 , 变成了一个筐 , 什么东西都可以往里装 。 这些判断是有道理的 。 但仅仅据此而不看好元宇宙 , 有点过早下结论 。
我们可以想出一些理由 , 从同样的判断中 , 得出看好元宇宙的大度一点的结论 。 首先 , 数字经济此时此刻需要有个筐 , 装进一些哪怕从精英观点看什么也不是的东西 。 大家知道 , 去年我国互联网跌去了6万亿元市值 , 正处在急需补血的时刻 。 仅这一个理由 , 就可以对正好赶上点的元宇宙们大度一点 。



互联网发展需要新增长点 , 注入新鲜血液 。 需要有一只筐 , 不是装这个 , 就是装那个 , 但不能什么也不往里装;只要往里装的不是铁公基 , 什么都可以 。 这样一想 , 是不是就可以对元宇宙大度一点?一个筐 , 编得好不好 , 也是可以改进的 。 对元宇宙这个筐 , 除了玩 , 应多装点电子商务、产互联网、智慧城市方面的货 , 让其内容更实在 。
其次 , 一个东西只要是炒作出来的 , 是不是就一定不能看好 , 恐怕不能这样绝对地下结论 , 要具体分析 。 大数据也是炒作出来的 , 而且是第一个不是由懂行的研究人员命名 , 而由不懂行的商业媒体命名的概念 。 人们往往对媒体、资本的联合炒作心生反感 。 但从另一个角度想 , 也就释然了 。 历史上 , 概念炒作 , 有一个相同点 , 都是在技术与应用结合的第一刻出现 。 早也不行 , 晚也不行 。
所以也可以视为技术进入市场的第一信号 。 科技最怕的是只研究不开发 , 致使产学研与用脱节 。 资本人就是在用这个环节跳出来的 。 他主观上逐利 , 客观作用却可能有利于开发 。 此时判断好坏的标准 , 不在于炒不炒 , 而在于炒的东西是否能落地 。 可以落地的东西 , 不怕是炒出来的 。 市场是判断炒作的真实含金量的标准 。


再次 , 一个东西在炒作中变了味 , 可以不可以用来当作不看好的充分理由 , 这个也很难讲 , 同样要看市场选择 。 大数据当初也是这样炒作出来的 , 而且也变了味 。 现在说起大数据 , 几乎已没有科学味了 。 只要是数据 , 拿来得出个平均值 , 都说成大数据显示如何如何 。 “非结构化”这个根本特征已荡然无存 。 可这碍了什么事吗 , 现在不是活得好好的吗?臭豆腐变味前 , 味是不正的 , 变了味 , 反而大受欢迎 。 这说明 , 需求决定供给的味道正还是不正 , 而不是相反 。
市场是由下里巴人构成的 。 市场要成势 , 就需要下里巴人混进阳春白雪 , 改变味道与曲调 , 曲高者往往和者寡 。 元宇宙如果变成纯而又纯的东西 , 反而可能脱离需求的实际 。 要防止的变味 , 是变质 , 比如要警惕原来那些玩币的、非法集资的人 , 又沉渣泛起 , 兴风作浪 。
最后 , 一个需要严谨科学的地方 , 变成了狂欢节 , 这到底好不好 。 全社会关注元宇宙 , 这是好事情 , 至少说明人们心向往之的 , 是与高科技相联系的事物 , 这比光在红高梁地里撒欢 , 更符合时代节拍 。 但热过头 , 也可能离泡沫就不远了 。 在元宇宙这场运动中 , 要相信大众的判断力 。
新一代的大众 , 有两面性 , 一方面 , 他们会像追星一样追逐潮流上的事情 , 往往一哄而起 , 头脑发热;另一方面 , 他们又是务实的 , 深谙实事求是传统 , 这会让他们把有用还是没用 , 当作最终检验元宇宙的标准 。
本文由蜡笔聊最炫科技原创 , 欢迎关注 , 带你一起长知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