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座生物实验室:中国卫星定位出了这12座,有的周围遍布学校( 二 )



总的来说 , 这二十多座美方确认建造的生物实验室 , 包括我国卫星已经定位出来的那12座实验室 , 都被官方命名为“减少生物威胁计划” , 这里面就包括在人类社会传播过的汉坦和刚果出血热等致死率极高的病毒类型 。

其实 , 生物实验并不只是建设成本高 , 有时候还会有人因此付出代价 , 比如一个实验项目的代号叫UP-8 , 当有4400名乌克兰人参与实验 , 当然 , 他们并不是普通民众 , 这个实验专门研究出血热病毒和汉坦病毒 。 大约20个乌克兰人在哈尔科夫的时候 , 便因为接触到一种和流感具有相似性的病毒后死亡 , 还有两百人去医院进行救治 , 而这座城市也在当时爆发了霍乱 。

当然 , 生物实验室的存在是很有必要的 , 再加上生物相关实验的应用范围很广 , 所以 , 不少学校里面也建有专门的生物实验室 , 包括医院里面的那种验血实验室 , 其实也属于生物实验室 , 但对于生物实验室的要求必须严格 , 确保达到生物安全要求 。

距离如此遥远 , 卫星是怎么获取到地面影像的?人造卫星 , 绝大多数都是围绕地球做规律性运动的无人航天器 , 前苏联是第一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 时间早在1957年 , 之后才是美国、法国和日本这些国家 , 而我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的时间 , 已经是1970年 。

那么多的航天器中 , 人造卫星可以说是发射数量最多的一种 , 而且用途也十分广泛 , 像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这些 , 其实都是根据它的用途来命名的 。

的确 , 卫星和地面的距离是十分遥远的 , 但卫星获取的地面影响 , 却有可能看上去很高清 , 只不过的卫星影像是彩色的 , 有的卫星影像又是黑白的 , 这个要看具体的需求 , 但分辨率的确是卫星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
另外 , 卫星捕获地面影响的方式并不单一 , 可能是通过与“数码相机”原理相似的“数字成像”法获取 , 也可能会把拍好的底片和实际摄影信息进行处理后得到卫星影像 。

卫星之所以能成为太空里的“千里眼” , 说到底还是因为它的更新周期不长 , 覆盖范围广、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光谱特征丰富 , 并且 , 通过卫星得到的地表影像也真实客观 , 像我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就非常厉害 , 已经有一百多个国家和我们签了合作协议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