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薪|“元宇宙”招聘升温,是真求才还是蹭热度?

阅读提示
眼下 , 正值春季招聘黄金期 , 冠以“元宇宙”之名的招聘越发火热,更有不少岗位给出高薪揽才 。 业内人士指出 , 一些“元宇宙”岗位的需求描述模糊 , 部分企业以高薪为噱头“蹭热度” 。 “元宇宙”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 人才的真实需求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 劳动者择业时既要抓住机遇、也要谨慎判断 。
“互联网的终极未来”“未来10年最大的风口”……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 。 眼下 , 正值春季招聘黄金期 , 冠以“元宇宙”之名的招聘也越发火热 。
采访人员发现 , 从VR/AR、区块链、物联网等基建领域 , 到3D建模、技术美术、虚拟设计等内容生态范畴 , 各类企业给出大量细分岗位对具有“元技能”的人才伸出橄榄枝 , 年薪最高可达百万元 。
业内人士指出 , 一些“元宇宙”岗位的需求描述模糊 , 部分企业以高薪为噱头“蹭热度” 。 “元宇宙”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 , 人才的真实需求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 劳动者择业时既要抓住机遇、也要谨慎判断 。
企业给出高薪招兵买马
春节假期结束后 , 美术设计师张峰打开邮箱时吃了一惊 。
“十几天的工夫 , 猎头给我推荐了6个工作机会 , 都是来自新成立的‘元宇宙’游戏团队 。 ”他对此有些受宠若惊 。
事实上 , 虽然备受关注与期待 , 但“元宇宙”迄今尚无公认的定义 。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认为 , 可以将“元宇宙”理解为一个平行于现实世界的虚拟世界 , 二者在经济、社交、身份系统上密切融合 , 人们在元宇宙中拥有自己的虚拟替身 , 能够将数字资产价值化 。
盘和林分析称 , “元宇宙”本身不是一种全新的技术 , 而是数字孪生、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延伸、交互、融合 , 是已知领域的再突破 , 这些领域的从业者都是未来“元宇宙”发展所需的人才 。
资深互联网猎头申小飞告诉采访人员 , 业内普遍认为 , 游戏和社交有望成为“元宇宙”最先落地的场景 。 目前 , 人才需求最大的也是这两个赛道的企业 。
在某知名招聘平台 , 采访人员键入“元宇宙”进行搜索 , 发现有260余个相关岗位 。
从发布主体看 , 大部分的确是游戏和社交短视频公司 , 兼有与“元宇宙”结合相对紧密的电商、教育、影视类公司 。 从岗位设置看 , 技术类居多 , 也有产品、运营、市场等常规岗位 。
在薪资待遇上 , 技术人才显然身价更高 , 无论大小企业 , 给出的月薪大都在2万元以上 。
采访人员看到 , 某游戏公司以3~5万元月薪招募U3D客户端开发工程师 , 仅需“本科及以上学历 , 两年以上大型游戏上线项目工作经验” 。 另一家企业招聘的VR负责人岗位 , 要求拥有“5年以上头部游戏项目负责经验” , 月薪为6~8万元 , 加上承诺的18薪和股票期权 , 年薪已逾百万元 。
部分岗位噱头大于实质
面对纷至沓来的工作邀请 , 本来没打算跳槽的张峰有些怦然心动 , “找我的岗位有概念原画和3D角色设计师 , 都是熟悉的方向 , 薪资涨幅在30%左右 。 ”
但仔细研究并与猎头沟通后 , 张峰又感到担忧和困惑:“岗位描述与常规游戏项目没区别 , 用的模板都差不多 , 只是套了‘元宇宙’的外壳 。 猎头描绘的项目前景极具诱惑 , 却说不清招我进去到底做什么 。 ”
申小飞在工作中也有同感:“‘元宇宙’作为新兴行业 , 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从业者 。 企业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 要么自己攒团队 , 要么从传统行业挖核心技术人员 。 ”在他看来 , 这类人才其实一直供不应求 , 开出高薪并不奇怪 。
“目前 , 人才需求尚未出现爆发式增长 , 薪资涨幅也在合理范围内 , 只是互联网行业高薪的延续 。 ”作为某头部互联网公司的资深HR , 孙平(化名)告诉采访人员 , 招聘确实在增加 , 但没有传闻中那么热 , 很多企业还在观望 。 之所以会制造出“抢人大战”的氛围 , 除了行业初启带来的野蛮生长 , 也不乏一些公司在“蹭热点”炒作 。
一则百万年薪的招聘广告进入了采访人员的视野 。
在一款求职软件上 , 某上市公司发布了“元宇宙合伙人”“元宇宙人才(海归)”“元宇宙人才(应届生)”3个岗位的招聘信息 , 给出的年薪区间均为50万元~100万元 , 要求“计算机、软件工程等专业 , 本科以上学历” , 工作职责也大多为“结合公司的产品特性和技术优势制定并完备元宇宙技术线路 , 带领团队进行深度技术开发以及元宇宙相关底层技术、核心应用、3D引擎的优化” 。
虽然看似是在大手笔揽才 , 但采访人员发现 , 作为一家主营移动通信基站射频产品的公司 , 这家公司曾先后涉足石墨烯、高分子材料、OLED等热门领域 , 大都铩羽而归 。 企查查数据显示 , 2021年前三季度 , 该公司亏损超过7000万元 。
劳动者择业需谨慎
彭博行业研究报告预计 , “元宇宙”相关经济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市场规模 。
盘和林分析称 , “元宇宙”崛起的深层原因在于 , 互联网发展已进入瓶颈期 , 流量增长空间见顶 , 各大巨头迫切地想要打破限制 , 助推移动互联网进入下一个增量市场 。
孙平对此表示认同 , 他觉得从长期来看 , “元宇宙”无疑代表了一种发展趋势 , 也会创造一定的工作岗位 , 但这种愿景何时到来 , 在技术层面和内容层面目前都存在不确定性 。
那么 , 面对虚位以待的“元宇宙” , 劳动者择业时应该如何判断?
盘和林认为 , “在当前阶段 , 该行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远大于内容人才 。 如果劳动者具备出色的技术能力 , 可以进行尝试 。 对于非技术人才 , 虽然元宇宙推崇的UGC(用户原创内容)会降低内容制作的门槛 , 但其发展还较为滞后 , 所以现在涉足‘元宇宙’可能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 ”
【高薪|“元宇宙”招聘升温,是真求才还是蹭热度?】孙平建议劳动者 , 要在认清市场形势前提下 ,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规划 , 不能仅因看中“元宇宙”的热度而盲目转换跑道 。 选岗时除了考虑薪水 , 更要关注岗位画像是否清晰、企业是否做过相关项目、业绩表现如何 , 那些已经过市场考验的公司 , 项目“存活度”才会更高 。 采访人员 陈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