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有灵且美( 三 )


当温度超过32摄氏度时 , 地中海岩蔷薇中的物质能让自己燃烧起来 , 但这绝不是自毁 , 而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极限智慧 。 大火将毁掉周围的植物 , 让地中海岩蔷薇有机会重新开辟领地 , 书写生死格局 。 在灰烬中 , 其他植物迎来死亡 , 而地中海岩蔷薇的种子已进化出了不畏火焰的特性 , 将会迎来安然成长 。
在纪录片《绿色星球》里 , 看似安分平和的植物世界在延时摄影下呈现出了各种绞杀、寄生、吞噬、利用和劫掠的生死场面 。 植物和动物一样 , 拥有敏捷的动态 , 当黑豹在夜晚中潜伏时 , 藤蔓也在潜伏 , 当象群传递信息时 , 荨麻也在利用伸出触角如抛掷缰绳的欧洲菟丝子向同类传递信号 , 当人类和候鸟旅行时 , 球藻也在溪流中旅行 。
隐藏在水下世界的绿色山丘 。 /BBC纪录片《绿色星球》
尽管植物进化出了复杂度极高的生存方法 , 纪录片的观点却并不一味乐观:“这种复杂很脆弱 。 每个物种在雨林的复杂体系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位置 , 失去一种物种 , 可能会造成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后果 。 失去一种植物可能意味着失去一种昆虫 , 失去一种昆虫可能意味着某种灌木失去授粉者 , 失去一种灌木可能意味着一种哺乳动物失去食物 , 没人能说清楚何时会发生什么事 。 ”很难预料 , 当斯芬克斯蛾消失后 , 依靠其细长口器授粉的兰花是否会永远灭绝?当墨西哥那座绵延的仙人掌走廊消失后 , 食蜜蝙蝠是否还能顺利完成迁徙、繁衍后代?植物和万物之间的关系 , 休戚与共 , 似乎天衣无缝 。
植物不只是人类的背景
植物和人类的关系 , 从我那座小小的阳台上 , 似乎就可得到一知半解 。
它们许多已不再依自己的意志行事 , 生存空间从天高地阔收容到了方寸之内 , 从野蛮生长争夺自然资源 , 被驯化成了安全无毒的经济作物和审美客体 , 给予水、阳光和肥料 , 按照功能分区划类 , 为维持人类社会的整体运转而让渡原始生存状态 。
已经生存了4.7亿年的植物创造了目前至少150万种物种共同存活的栖息地 , 释放氧气、控制水土、提供大量的化石燃料 , 堪称生命的子宫和背景 。
2021年4月29日 , 重庆光环购物公园 , 大型室内植物园“沐光森林”让人们在逛街购物时仿佛置身于森林之中 。 /图 ·IC
小麦、水稻、土豆、玉米等植物的成功驯化和培育让人类文明得以进展 , 如果没有农业 , 地球只能支持大约3000万个狩猎采集者 , 其他人将无处可去 。 植物中提炼和采集的物质 , 被运用于造纸、建筑、乐器、医药、服装、娱乐、精神安慰甚至麻痹身心 。
植物也塑造了人类的历史 , 茶树为美国带来了《独立宣言》 , 也让众多东南亚人成为备受剥削的奴仆;金鸡纳树曾是治疗疟疾的良药 , 但也正因“怀璧其罪” , 16世纪末期 , 西班牙船队将金鸡纳树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 , 南非的大片森林被连根拔起;柑橘让坏血病流行的航海时代迎来转机 , 航海的历史因此被改写;而对于爱尔兰人而言 , 19世纪40年代发生的马铃薯歉收饥荒迫使250万人踏上了移民之路 , E. A.布尼亚德在《园丁指南》中写道:“没有人……会把马铃薯当作一种纯粹的蔬菜 , 而是会把它作为一种命运的工具 。 ”
植物如一道线索 , 在历史中遍布伏笔 , 穿针引线 , 演化出生命无穷无尽的结局 。 而作为世界新生的年轻线索 , 人类也在重塑植物的生命轨迹 。
单一作物栽培让更多的人摆脱饥饿 , 但也剥夺了其他植物和动物的生存空间 , 病虫害来袭时 , 将招致毁灭性的打击;物种在不可避免地减少 , 但各国正在推进的“千年种子库”计划也在发挥效用 , 今年2月 ,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收集、保存的种子物种已经超过10600个 。
人类文明与自然万物早已融汇 。 /图·pexels
人类和植物的关系尚且年轻 , 也不见得敌我分明 , 对此 , 《看不见的森林》提出了一种反思:“因为热爱自然便憎恶人类 , 这是不合逻辑的 。 人类是整体的一部分 。 真正爱这个世界 , 就也应该热爱人类的聪明才智和活泼嬉戏 。 自然界并不需要将人工制品清除出去才能变得美丽或协调一致 。 没错 , 我们不该那么贪婪、不讲卫生、浪费成性、目光短浅 。 但是我们也不要把责任变成自我憎恶吧 。 归根结底 , 我们最大的缺点是对世界缺乏怜悯之心 , 甚至对自己也不例外 。 ”
在植物中 , 人类也提炼出了美学、诗歌、神圣的信仰、高洁的品格和对生活的祈愿 , 因此 , 玫瑰有了爱情的意义 , 蒲苇增添了坚韧的价值 , 水仙化身自恋的少年 , 颠茄和乌头草一起促成了朱丽叶与罗密欧的悲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