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华为外挂5G模块可实现!但市场会买单吗?

近日 , 有媒体爆料称 , 今年华为发布的所有手机只有4G版本 , 但是通过手机壳可以做到5G的效果 , 虽然目前这种说法尚未得到华为官方证实 , 但外界的猜测从未停止 。
通信|华为外挂5G模块可实现!但市场会买单吗?
文章图片

外挂5G可以实现!
但对华为5G手机并非雪中送炭
外挂通信模块早有先例可循 。 3G时代 , 中国移动就曾推出过一款专为苹果手机用户使用3G网络的外设装置“3G-MiFi苹果皮” , 原理是通过背扣式通信模块来实现通信 , 外形像手机壳 , 有SIM卡插槽、电池等相关部件 , 可让本不支持中国移动3G网络的苹果手机接入中国移动3G网络 。 2018年 , 摩托罗拉推出的Moto Z3也曾通过5G模块手机壳连接5G网络 。 此外 , 在当年的iPhone 4天线门事件中 , 为了解决信号问题 , 苹果附送了一款手机壳 。
“华为5G模块手机壳的方案是有可能实现的 , 但对于华为手机来说 , 竞争力的提升会有限 , 很难期待规模化的手机用户 , 用物理外挂的方式来实现5G通信和相关服务 。 ”钉科技总编丁少将表示 , 无论怎样 , 对于华为4G手机来说 , 多了一个向5G升级的可能 , 可以说是锦上添花 , 但对5G手机而言 , 却称不上雪中送炭 。
挑战重重!
外挂5G或不会得到较大市场反响
5G模块手机壳的概念与当年谷歌提出的“模块化手机”的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妙 , 但直到联想推出Moto Z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手机模块化 , Moto Z底部有16个金属触点 , 可用其连接Insta-Share Projector投影模块、Power Pack电源模块等配件 , 强化性能体验 , 然而Moto Z手机虽备受消费者期待 , 但它的销量却非常尴尬 。
究其原因 , 一是模块化配件体积过大 , 让原本“苗条”的Moto Z手机瞬间“发福”;二是各种模块的工作需要消耗电量 , 频繁充电让用户不胜其扰;三是Moto Z手机加所有模块需要近万元 , 昂贵的价格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 。
如通信行业资深专家孙永杰所言 , 华为外挂5G模块在技术原理上可以实现 , 但推向市场仍面临诸多挑战 。 例如 , 5G模块的设计要足够轻薄 , 成本价格要控制在合理的区间 , 耗电问题也要得到妥善处理 。 此外 , 解决手机与壳之间的通信问题也是外挂5G模块走向市场的关键 。
“外挂5G的方案可以实现 , 但可能不会得到较大的市场反响 , 毕竟不是手机集成5G模块 , 外挂5G的体验肯定不如手机自带的好 。 ”Strategy Analytics高级分析师杨光表示 。
新进展!
国内厂商已可量产5G射频芯片
在美国的四轮制裁下 , 华为的5G手机被限制 , 导致5G芯片只能当4G用 , 根本原因是实现5G功能的关键零配件出现了问题 , 比如说5G射频芯片 , 在5G射频芯片的核心部件滤波器上 , 美国和日本处于垄断地位 , 此前 , 国内虽然也有厂商做5G射频芯片的滤波器研发 , 但同样绕不开美国和日本的技术 。
因此 , 华为外挂5G模块的重要前提之一是5G射频芯片实现国产化替代 , 孙永杰表示 , 外挂5G模块比之内置5G模块 , 限制相对较少 , 国内厂商或可满足华为5G射频芯片的需求 。
据了解 , 富满微电子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表示 , 公司的5G射频芯片已经量产 , 主要客户包括国内主流手机及ODM厂商 , 其5G射频芯片(含滤波器)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 滤波器也定位中高端 , 可以支持5G NR频段 。 与此同时 , 卓胜微、开元通信等公司也在陆续攻克相关技术 , 并进入生产阶段 。 2021年6月28日 , 苏州汉天下的滤波器专利成功突破了国际巨头公司的市场垄断 , 其核心产品为基于MEMS工艺的体声波滤波器芯片及射频模组 , 已广泛应用于4G/5G移动终端 。 2021年12月29日 , 卓胜微表示 , 公司已逐步推出适用于5G通信标准中sub-6GHz频段的产品并实现量产出货 。 2021年12月31日 , 开元通信宣布“鸿雁 Sili-ANT”全系列多款新品量产 , 产品覆盖天线多工器、天线调谐开关以及 5G 天线选择开关 , 成为第一家能够提供5G天线射频完整解决方案的本土供应商 。 不可否认 , 国内厂商的崛起给华为手机带来了更多可能 。
外挂5G模块对华为4G手机用户而言无疑是个好消息 , 但仍需华为下一番功夫 , 随着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发展 , 华为手机也将迎来诸多转机 , 值得期待 。
End
作者:朱文凤
责编/版式:范范
审核:申晴
监制:刘启诚
↑点击查看通信世界“东数西算”专题报道↑
【通信|华为外挂5G模块可实现!但市场会买单吗?】我就知道你“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