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杭州姑娘发现床前插座“神秘小孔”,警方调查抓获43人( 四 )



不巧的是 , 总代理不知道从哪儿听到风吹草动 , 突然间销声匿迹了 。
“咱们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 。 ”老王稍加思索后 , 决定从缴获的这些偷拍产品上找突破口 。
通过前期侦查 , 民警了解到 , 像符某这样的分销商全省大概有十多个 , 销售渠道五花八门 , 产品也是各式各样 , 想要寻找源头 , 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
“有些设备是联网的 , 想要观看视频就必须登录网址 , 我们可以从这个方向进行追查 。 ”在相关部门的技术支持下 , 民警发现每一个摄像头背后都有一个IP , 这些IP共同连接着一个APP 。

他们根据这个APP , 开始寻找到网络端口和服务器后台所在地 , 最终锁定位于深圳的一栋写字楼中 。
事不宜迟 , 立即出发 , 老王亲自带队奔赴深圳 , 在目标地点将一个十人团伙一举擒住 。
经调查 , 这十个人只是针孔摄像机的设计者 , 犯罪分子远不止这些人 。
一网打尽这个所谓的设计团队 , 分工非常明确 , 除了方案设计外 , 还涉及APP的开发和服务器的运维 。 根据团伙成员交代 , 他们的核心人物姓张 , 主要负责提供软件方面的技术支持 。

但是 , 光是张某等人还不够 , 必须有另外一伙人将他们的想法付诸现实 , 也就是负责把张某画出来的图纸生产出来 , 于是 , 以罗某为首的团伙浮现在警方视野中 。
张某负责设计出电路图纸 , 罗某根据他的图纸生产电路板 , 两个团伙按部就班 , 制造出大量针孔摄像机 。

为了增加它的隐蔽性 , 还需要另外一个团伙 , 也就是张某口中提到的外围包装团伙 。
那些看上去和正品没有区别的伪装品 , 就是出自包装团伙 , 团伙主谋李某会先把电路板安装在一些日常用品中 , 比如前面提到的手表、水杯、路由器等 , 再把分散的针孔摄像头零配件进行分门别类地组装 , 调试成功没有问题后就交给总代理 。
让民警没想到的是 , 他们一开始苦苦寻觅的总代理竟然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 正是之前与郝某某打交道的符某 , 她不仅是总代理 , 同时也负责杭州片区 。

这个罪恶链条的最后一环 , 就是那些心怀不轨的偷窥者 , 不少人从一开始的偷窥者 , 慢慢发现这里面有利可图 , 开始拥有双重身份 , 一边干着见不得人的事 , 一边拿着手上的东西进行二次倒卖 。
随着张某团伙的落网 , 浙江警方在此次专项行动中 , 先后抓获设计、生产、包装针孔摄像头犯罪嫌疑人26人、销售商17名 。

如何防范看到这里 , 或许你会感觉隐蔽性极强的针孔摄像头真是防不胜防 , 作为一个普通人 , 要怎么才能做好防范 , 保护好自己呢?
一般入住陌生环境 , 类似酒店、新的出租屋等地 , 我们可以对一些带孔的设备进行仔细检查 , 有一些通过肉眼就能判断出 。 而对于一些隐蔽性较强的偷拍设备 , 手机随身携带的手电筒和摄像功能就派上用场了 。
进入房间后 , 你可以在保持绝对黑暗的环境下打开摄像头 , 对觉得可疑的地方进行检查 , 一旦手机屏幕出现亮点 , 很有可能那里就安装有针孔摄像机 。

如果这样还不放心 , 还可以用手电筒排查的方法 。 将手电筒打开后 , 对着所有带孔的地方进行仔细检查 , 只要发现反光点 , 极有可能内藏偷拍设备 。
在警方持续不懈打击类似违法犯罪行为的同时 , 也希望每一个有外出居住的朋友 , 学会保护好自己隐私 , 一旦发现有被偷拍的嫌疑 , 请不要害怕 , 立即报警 , 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参考资料:
钱江晚报:小心身边这些隐蔽的“针孔” 浙江公安破获“1.17”针孔摄像头专案
杭州网:杭州一姑娘打扫卫生时发现 对着床的插头里有针孔摄像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