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酒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所吟咏的对象,古代有人“摘来桃花换酒钱”,是一大乐趣,后来的人却有人拿酒换布,吉林农民用白酒换了一块破布,拿破布挂在灶台上挡了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
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文章图片

一、意外发现的国宝
【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上世纪六十年代,专家们收集散落在民间的文物,以及宣传一下文物的价值,让普通民众都知道一些文物知识,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的凝聚力,吉林专家们非常认真地践行着这项工作,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在吉林的走街串巷,家家户户几乎都留下过他们的身影 。
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文章图片

专家们曾照例在吉林进行宣传和寻找文物的工作,由于漫长的工作和天气的原因,口渴的专家们不得不寻求一下民众的帮助,他们来到了一户农民的家里,向他讨点水喝,那个农民欣然给他们接了几碗水,而专家们在喝水的时候,有的眼尖的发现了老农家的灶头有一些不寻常 。
灶头上面似乎挂了一幅画,且工笔细腻,不像是现代的作品,专家们请求农民把那副画拿来给他们看看,农民虽然很奇怪专家会对自己家里的挡灰布感兴趣,但还是很配合地取给了他们,而专家们在拿到手后,发出了此起彼伏的赞叹声 。老农看到专家这个反应,知道了这块布不简单,于是给他们讲了这块布的来历 。

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文章图片

二、“挡灰布”的来历
那年溥仪建立了“满洲帝国”,自己称了皇帝,老农和叔叔都是那个时候溥仪手下的侍卫,保卫着溥仪所居住的“皇宫”,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世道实在是太过纷乱了,溥仪的“满洲帝国”很快就被结束了,而之前一直在“皇宫”里面做事的人都收拾东西跑路去了,甚至还卷了一些“皇宫”里值钱的东西傍身,他和叔叔也不例外,老农捡到了一个制作精美的木盒子,把它塞进了自己的包裹里面,跟着叔叔逃命去了 。
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文章图片

只是两个人并不幸运,没跑几步就遇见了士兵,眼看就可能要魂归西天了,叔叔急中生智拿了一瓶白酒出来,献给了那些士兵,两个人靠着叔叔手里面的一瓶白酒换下了木盒子并且化险为夷,保下了一条小命 。

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文章图片

回到家之后的老农立刻就把木盒子出售了,只是买的人打开木盒子,发现里面有块破布,就把它丢回给了老农,只把木盒子拿走了 。
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文章图片

老农不以为意,以为是这块破布太难看了,所以人家才会丢掉,于是随手挂在了自己家里面的灶头,这一挂,就挂了十年,直到专家过来,他才知道这块东西不是什么破布,很有可能是有极大研究价值的古董 。

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文章图片

三、“挡灰布”的真实身份
专家们听完了老农的叙述之后,感慨万分地告诉老农,他眼中的这块破布非常有可能是金代著名画家张瑀的画作《文姬归汉图》 。张瑀创作的《文姬归汉图》是一幅绢本设色画,全画一共十二个人 。
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文章图片

画卷的最前端有一汉人骑着老马,手扛大旗在前方引路,而在他身后数步,就是头戴貂冠,身着胡服的蔡文姬,文姬的目光紧紧看着前方,仿佛在期待什么似的,而后面则是几个胡人官员,还有几个汉人官员,他们跟在文姬的身后驾马而行,在官员的身后则是几个侍卫,他们身兼数职,几个人背着行囊,还需要保护着官员和文姬,而再后有猎犬和鹰隼相随 。

农民用白酒换一破布,挂灶台挡10年灰,专家鉴定后称其为国宝
文章图片

整幅画充分体现了文姬归汉途中的天气、心情以及情景,是不可多得的画作珍品 。老农当然不懂什么是金代大画家,什么是《文姬归汉图》了,他只知道自己这块破布很有研究价值就是了 。当专家提出想要把这块“破布”带回去研究的时候,老农非常大方地送给了专家,他想得很通透,这东西在自己灶头吃灰,不如去专家手里发光发热,而专家为了感谢老农的捐赠,给了老农150块的奖励,这在当时算是一笔巨款,老农乐开了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