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称王篡位,为何汉室忠臣不去投奔刘备?
问题是:刘备就代表着大汉吗?
显然不是 。
刘备在汉献帝活着的时候,蜀汉群臣就上表朝廷,奏请封刘备为”汉中王“,拜大司马,以汉中郡、巴郡、蜀郡、广汉郡、犍为郡为封地,当时的汉献帝答应了吗?显然没有,那刘备这一自封为王的行为是不是谋逆呢?

文章插图
自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以来,不论是同姓,还是异姓,极难封王,除非是当朝皇帝的直系亲属,而异姓王已经是没有了,更别说刘备拿着那么大一块大汉的土地作为自已的封国,而没有得到当朝皇帝的许可 。
自汉武以来,第一个异姓王是曹操,而刘备虽姓刘,却与异姓相差不多,曹操还没有称帝,就已经留下千古骂名,而刘备呢?刘备的自封为王,无疑让天下人过早的知道了刘备的野心,已经让忠于大汉的子民寒心 。

文章插图
曹丕纂汉后,汉献帝退位,理论上大汉天下已经不存在了,这个时候,忠于大汉的人有几种下场:
1、像荀彧那样郁郁而终;
2、像吉本那样起来造反;
3、像无数顺应潮流的人一样改变信仰投靠曹魏;
却基本上没有人去投靠刘备,为什么?

文章插图
因为天下人都觉得刘备并不代表汉室,汉献帝才是代表着大汉,曹丕纂位,汉献帝并没有死,刘备却称帝了,虽然刘备称帝的借口是汉献帝已经去世,但魏国的臣民却是知道汉献帝并没有死,只是被曹丕看管起来而已 。
汉献帝没有死,那么刘备称帝的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纂位 。你让忠于大汉的人,去投靠一个纂位的刘备,这不是搞笑吗?

文章插图
从法理上来说,汉献帝是禅让帝位给曹丕的,那么曹丕的”魏“就代替了汉献帝的”汉“,这些忠于大汉的臣子,理应应该忠于”魏“,因为这是合理合法的 。
严格意义上说,刘备是纂位,虽然从后世的眼光来看,刘备仍然建立了国号是”汉“,并且在成都供奉着两汉几十位皇帝的牌位和祖庙,但刘备始终没有统一天下,还于旧都,却只能偏安一隅,终究只能算一个割据政权了,而且是最早灭亡的政权 。
其他网友观点苍茫大地认为原因如下:
一、官员的取舍要顾忌到整个家族的安危 。

文章插图
官员一旦选择脱离曹丕领导,不仅自身有性命之忧,家族也有灭绝危险 。
曹丕腹黑,好色成性,称王后老爹的美色妃子打包继承;睚眦必报,曹植、曹彰两个他的兄弟死里逃生,大臣们脑袋不是韭菜,割了再也长不出来!

文章插图
二、曹丕做魏王之后,朝廷中曹氏的反对派已清洗得差不多啦!绝大多数都是曹氏心腹旧臣 。
董承、伏完、马腾等均被曹操灭了,朝臣是曹氏叛变团伙,没多少人想背叛啊!而且曹丕新上位,对群臣的赏赐大大地,幸福生活甜蜜蜜,谁反呀!
三、刘备这个帝胄牌子不够硬 。
刘备继汉统没有法理上的合法性 。汉献帝在曹丕称帝前也是天下名义上的共主,只不过有职无权,被架空而已 。
四、曹丕通过逼献帝禅位登基,手段虽有些卑鄙,但程序合法,他这个帝位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
五、朝中实在有忠于汉室之人,完全可以到汉献帝的山阳公封国做臣子 。

文章插图
曹丕对献帝还算客气,封他公爵,有封国,在封国可以用天子排场,对曹丕不称臣 。大臣们若忠于汉室,可到献帝封国称臣尽忠,相信只要人数不多,曹丕定会听之任之,无性命之忧 。刘备作为汉室大统的继承者成色不足,有注水猪肉之嫌啊!
其实,不必过多指责曹操、曹丕、刘备、孙权,皇位对他们的诱惑太大,所谓“别怪叔子不是人,只怪嫂子太迷人!"刘备假子刘封,嫡子刘禅,封禅什么意思,各位看官心知肚明!说白了,即便献帝投蜀找刘备,可能命运更惨,甚至连当公爵的机会都没有,直接会被刘备玩消失!刘姓皇族中人也不都是忠臣孝子呀!
其他网友观点我是千古,我来回答,请君为我倾耳听!
第一个理由:
以“士族”为代表的汉室忠臣已经得到了他们梦寐以求的东西——九品中正制的全面执行 。

文章插图
曹操出于政治、军事上的需要,多次颁布“唯才是举令”,但他又须要依靠地方名士来稳定地方政权 。
所以他分两手操作,一手提拔庶族有才之士,一手压制豪族名门的浮华风气 。
“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结果当然是人恨鬼厌,两方势力上演了一幕幕相爱相杀的剧情!
老匹夫最终还是走了,权力交班的时候还顺势带走了士族的两大巨头——荀彧和崔琰,士族集团也终于由媳妇熬成了老婆婆 。
“文帝在东宫,深敬器焉,及即王位,封群昌武亭侯,徙为尚书 。制九品官人之法,群所建也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黄初元年(220年)二月,陈群献上他呕心呖血才制定而成的“九品官人法” 。

文章插图
(陈群献九品中正制)
不同于老曹“决于胸臆”、“各引其类”的人才提拔方式,九品中正制评定人物的标准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而家世是最不能忽略的 。
曹丕继位为魏王,为了取得世家大族的支持,做好改朝换代的工作,经过这种方式的妥协,他才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
这个时候,士族如果不赶紧利用“九品中正制”来扩展势力,反而跑了,那真是脑袋秀逗了!

文章插图
第二个理由:
刘备真不是投资的好客户俗话说,年少爱刘备,年老爱曹操 。
看不懂刘备的人,为他伤神为他哭 。
看得懂刘备的人,基本都明白这个“大耳朵”,邀“仁义”之名,行“抢掠”之实 。因为资本太少,基本投靠他的人,无不被他抢尽了资源 。
投靠袁绍的时候,抢了一个师;娶了甘夫人,被老曹打败的时候,也不管甘夫人丢了没,转身取了一个富豪之女,糜夫人,因为糜氏有钱啊;投靠陶谦的时候,搞出了一个三让徐州的戏码,对不起,徐州是他的了;刘表对他防之又防,还是给他夺了荆州;去帮刘璋防备张鲁,又夺了益州 。

文章插图
(刘备)
夺得益州之后,为了稳住成都政局,娶了吴懿之妹为皇后,糜夫人失宠,糜芳看不到未来,干脆投降了东吴 。
有了刘阿斗之后,刘封也该除掉了 。
此中种种,让汉中张鲁惊呼,“宁为曹公座下奴,不为刘备座上宾也!”,最起码曹公家大业大,吃相不会那么难看 。
所有一切资源,都化为争霸天下的资本,连老百姓都不放过 。
刘备在新野当官的时候,曹操打了过来,他劝十万百姓跟他走,结果被曹军追上,死伤惨重 。

文章插图
部下劝他放弃百姓,轻装逃离,他说了一句“夫以争天下,必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资本 。
打仗嘛,无非就是兵多将广、钱粮充足、炮灰到位,能理解!刘备不能风投,曹丕也不是一个好皇帝 。
曹操在世的时候就说过,“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就是因为处理不好与士族的关系 。

文章插图
曹丕强行上位,拿了一块金砖去换了一个猪尿泡 。到底是做曹魏集团的主人好,还是去做一个皇位的奴隶好?
到底是做自己的主人好,还是做别人的奴隶好?这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歪眼小史工作室
【曹丕称王篡位,为何汉室忠臣不去投奔刘备?】文——千古
推荐阅读
- 奇葩昵称王者昵称 王者奇葩昵称大全
- 曹丕和曹植争权是哪年 曹丕和曹植介绍
- 网友曝张国荣趣事 称王菲打麻将老输被“打脸”
- 为什么曹丕这么好人不杀掉汉献帝
- 曹丕为何活不过八十岁?朱建平的相术准吗?
- 三国解梦师周宣生平简介 周宣和曹丕是什么关系?
- 甄宓为何拴不住曹丕的心?初恋情人也被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