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人民日报评论:APP的用户协议,为何要弄得冗长复杂
人民日报评论:APP的用户协议 , 为何要弄得冗长复杂
【隐私|人民日报评论:APP的用户协议,为何要弄得冗长复杂】提到手机APP里的“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 , 很多人感觉“并不友好” 。 不仅冗长复杂 , 读起来费劲 , 而且有关用户个人信息收集使用政策 , 协议里往往写得很模糊 。 近日有媒体统计发现 , 一些下载量较大的手机APP , 需要用户“阅读并同意”的内容一般都得超过2.5万字 , 长度接近一篇硕士论文 , 且少有人仔细阅读 。 如何解决相关协议条款“形同虚设”的问题 , 引发社会关注 。
作为网络运营者的公开声明 , 用户协议和隐私政策 , 既是用户了解企业如何处理个人信息的窗口 , 也是他们行使个人信息控制权的主要渠道 。 基于“告知—同意”的个人信息处理规则 , APP运营方收集和使用个人信息前 , 理应与用户签订相关协议 , 明确相关隐私政策 , 以获得授权 。 在这个过程中 , 内容文本越是简明易懂 , 用户对授权行为的了解就会越透彻 , 相应地 , 对APP的信任度也会提高 。 如果打着专业严谨的旗号 , 把文本写得晦涩难懂 , 那显然背离了协议政策设计的初衷 。 一旦被不当利用 , 很有可能沦为行索权、侵权之实的霸王条款 。
这样的担心 , 并非空穴来风 。 现实中 , 一些协议条款通过表达上的“巧妙”处理 , 悄悄给用户埋下了陷阱 。 比如 , 有的协议提到“与第三方或者是关联方共享必要信息” , 却不对具体内容做详细说明 , 为收集方非法利用个人信息留下可操作空间 。 有的协议层层叠加 , 在本就冗长的内容文本中嵌入其他协议 , 使得用户在不知不觉中就捆绑签订了多个协议 。 有的免责条款规避自身责任 , 称保留将收集信息转送第三方使用的权利 , 无形中增加了个人信息流通的风险 。 类似做法 , 不仅侵犯了用户的知情权、选择权 , 更是直接触碰了法律红线 , 必须得到有针对性的治理和惩戒 。
文章图片
图源人民日报
客观地说 , 手机APP的用户协议 , 内容大多表现为格式条款 , 用户很难与提供方协商修改 。 尤其当想要下载的应用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时 , 用户的选择余地就更少 。 有网友调侃 , “我撒过最多的谎 , 就是‘已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 用户的槽点 , 就是治理的发力点 。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规定 , 个人信息处理者不得以个人不同意为由拒绝提供产品或者服务 , 并赋予个人撤回同意的权利 。 能否将法律条文转化为实际行动 , 切实维护好用户的合法权益 , 对相关责任主体是不小的挑战 。
创新无疆界但有规矩 , 互联网再大也大不过法网 。 对于职能部门而言 , 无论是严格规范互联网公司收集、存储、共享、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 , 还是持续加强对APP借“同意”协议强制、频繁、过度索权 , 侵犯用户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 , 用户反映最强烈的问题在哪里 , 隐私保护和执法监管就要挺进到哪里 。 而作为APP开发商也要明白 , 方便用户了解信息和推广应用落地并不矛盾 。 协议条款对用户友好 , APP才有可能为市场所叫好 。 目前 , 一些手机APP通过优化页面设计 , 将与用户关联的重要部分做突出显示 , 有效提高了协议条款阅读率、知晓率、理解率 。 这应该成为更多APP努力的一个方向 。
中国已进入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道 , 使用手机APP正成为越来越多网民的生活习惯 。 解决好他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现实关切 , 是共建共治共享良好数字生态的题中之义 。 进一步织密个人信息的法治防护网 , 营造更加清朗的网络空间 , 用户才有可能放心、踏实地“阅读并同意用户协议” , 他们的网络足迹才有可能得到更规范的管理、更长久的保护 。
来源:人民日报评论
推荐阅读
- 隐私|荣耀赵明:荣耀不会造车,今年将全面重启海外市场
- 手机|这些App涉嫌超范围采集隐私!
- 手机|你手机上有吗?这些App涉嫌超范围采集隐私!
- 隐私|荣耀Magic4系列发布!拍照史诗级升级,隐私通话新科技,3999起售
- 手机|存在隐私不合规行为,这些App及SDK被点名
- 隐私|存在隐私不合规,小米电视助手等15款APP被点名
- 观点评论|深圳3d打印:详解俩种3d打印材料特点
- 隐私|有人将网页隐私保护这件事,做到了极致
- 隐私|改了! 微信、抖音、淘宝等可关闭这一功能
- 排行榜|2022全球隐私计算专利排行榜发布,各行业巨头纷纷布局网络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