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新疆一死刑犯被枪决前,为戴罪立功,揭发重要案情后反转( 三 )


为此张毅并没有立即提审张得月 , 而是找到先前负责张得月杀人碎尸案的刑警王永峰 , 了解张得月此人的性格特点 。
“张得月的心理素质非常强 , 尤其是你没有人证和物证支持下的审讯 , 你这个审讯是没有结果的 。 ”
在和之前负责此案的刑警对接 , 充分了解情况之后 , 张毅决定先去杨艳家寻找留下的蛛丝马迹 。
在杨艳的老家 , 刑警们找到了一些信件!写这些信件的不是别人 , 正是张得月的哥哥张得年!

从信件中 , 办案人员明确得知张得年和杨艳是恋人关系!
更让警方震惊的是两人通讯长达6年之久 , 信中两人互诉爱意 , 显然是一对互相深爱的热恋情侣 。
2000年 , 18岁的杨艳跟随母亲到张得年家拾棉花 , 从此之后两个年轻人互生爱意 , 张得年成为了杨艳的初恋 。
母亲知道女儿的恋情后极力反对 , 原因是张得年的家庭条件并不好 。
本以为两人的感情会就此结束 , 谁曾想杨艳瞒着母亲和张得年交往了长达六年之久!
2003年 , 杨艳的父母为她寻了门亲事 , 将她嫁给了同村的一位村民 。
张得年和杨艳的地下恋情才因此结束 , 一年后张得年结婚 。
可是令杨艳母亲没有想到的是 , 结婚后两人依旧保持着书信往来 。
由于是父母安排的婚姻 , 杨艳婚后过得并不幸福 , 她时常通过信件向张得年诉说自己生活的烦闷 , 也是由于这藕断丝连为后来杨艳命丧黄泉埋下伏笔 。

既然张得年和杨艳本就是情侣 , 为何张得年在上次民警调查的时候却矢口否认呢?难道他真的是杀害杨艳的凶手?
可是张得年否认和杨艳的恋人关系并不能作为定罪的关键证据 。
被遗漏的关键信息
张毅再次将目光放到张得月的身上 , 因为他在审查案件资料时发现了一个被忽略的关键点 , 张得月推出阿杰作为替死鬼是否是因为已经知晓他死亡的消息 。
先前刑警通过他入狱的时间和阿杰死亡的时间推断张得月不知晓此事 , 但是警方忽略了一个点 , 虽然张得月无法得知外面的消息 , 那么有没有可能张得月是在看守所里面得知这一情况的?
办案人员再次仔细核查信息资料 , 很快找到了答案 , 和张得月一同关押的犯人中有一个名叫科尔吉特的青年 , 他是在阿杰死亡时间之后进的监狱 , 并且在看守所犯人放风的时候和张得月有过接触 , 阿杰的死讯极有可能是这样传递给张得月的!
阿杰作案的嫌疑已经可以完全排除 , 而张得月周密的谎言和刻意的隐瞒让警方不由得再次怀疑是不是他为了替哥哥张得年隐瞒罪行?
可当警方询问张得年时 , 他说自己隐瞒和杨艳的恋情是因为已有家室 , 不想因此造成麻烦 ,
他承认当年联系过杨艳 , 但见到她后觉得两人的感情不可能再继续 , 便在杨艳工作完成后支付了工资 , 让她回家 , 后来就再也没有见面 。
按理来说 , 张得年最有作案的可能 , 可是却又没有充分的作案动机 , 更没有充分的证据说明他就是杀人凶手 。
真相浮出水面
就在案件再次陷入僵局时 , 张毅发现张得月在狱中的表现十分怪异 , 晚上甚至会一个人在宿舍走来走去 , 看起来十分焦灼 , 这让张毅感到真相越来越近了!

熟悉犯罪心理学的张毅心中还有一个疑惑 , 张得月2005年犯诈骗罪 , 2007年杀人碎尸 , 仅仅两年时间 , 他的犯罪心理的变化就如此之大 , 这显然不符合犯罪心理的发展规律 。
而杨艳被害的时间恰好在这两起案件的中间 , 犯案手法也符合犯罪心理的发展规律 , 难道张得月就是杀害杨艳的真凶?
张毅觉得这种可能性极大 , 有了这样的疑惑 , 接下来张毅便要和张得月面对面进行较量了 。
很快 , 警方再次提审张得月 , 但没有直接询问他更多的信息 , 而是让其再次重复关于杨艳被害情况的供词 。
对于这一反常态的审讯 , 张得月明显感到意外 , 他心里有些发虚 。 再缜密的心思也会有疏忽的地方 , 张得月的供词前后出现了矛盾 , 而且还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他已经知晓阿杰死亡的消息 , 很显然整个供述都是他设计的一个局 。
谎言一旦戳破一个口子 , 背后的真相就再也无法掩盖 。
在张毅第三次审问张得月时 , 他再也无法编织谎言去圆自己先前那已是纰漏百出的供词 , 最终他承认杀害杨艳的凶手不是别人 , 正是自己 。

2006年11月中旬 , 在哥哥张得年家结束工作的杨艳领了1500元工资准备回家 , 而张得月刚好缺钱 , 就盯上了杨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