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范购车陷阱?见招拆招让你买车不再吃亏!

如何防范购车陷阱?见招拆招让你买车不再吃亏!

如何防范购车陷阱?见招拆招让你买车不再吃亏!

文章插图
【如何防范购车陷阱?见招拆招让你买车不再吃亏!】 随着汽车消费市场不断增长,在购车时出现的投诉日趋增多,很多消费者在买车时只关注到了车的本身,看到心仪的车型就立刻冲动起来,再加上销售的忽悠冲昏了头脑,这时的不谨慎很有可能误入购车陷阱,而又未及时保留证据,最后出现问题要维权时略受挫折 。那我们该如何防范呢?
一 定金、订金要分清
由于很多热卖车型会经常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所以购车需交付订金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常见的现象 。时常有人在商品交易中将“定金”和“订金”的含意和用途混淆,致使交易中未达到其预期效果并产生不必要的纠纷 。
建议:定金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的履行而自愿约定的一种担保形式 。而订金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实际上它具有预付款的性质,是当事人的一种支付手段,并不具备担保性质 。因此“定金”与“订金”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法律效力却相去甚远 。如果我们购车时一定要签署“订金”合同,但是在后期遇到各种情况发生了合同终止,那么消费者可以收到订金退款 。而“定金”是具有法力效益,需要支付违约金,甚至无法返还定金 。所以消费者在付“定金”或是“订金”时一定看好到底是哪个字,以免日后发生纠纷 。
二 试驾车当新车卖
试驾车当新车卖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一度成为了车行的潜规则 。每家经销店都会提供试驾车给消费者体验,而有些不良商家却把这些试驾车的公里表通过技术手段变成“零公里”,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转卖给消费者,甚至有些车在使用时发生碰撞,经销商重新修理后当新车卖给消费者,消费者却浑然不知 。
建议:其实车辆是否被使用过是很容易发现的,只要细心观察细节就可以避免此类陷阱,而里程表只是一个参考 。提车时要仔细检查易损配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看轮胎的磨损情况,是新车轮胎的成色不是脏能掩盖的,胎壁上的“毛刺”肯定清晰可见 。再有就是打开引擎盖,观察发动机汽缸体和汽缸盖、油底壳之间有无机油渗漏;水箱周围有无水渍等,这些细节都可以判断车辆是否被使用过 。
三 优惠礼包水分大
为吸引消费者有些经销商往往会打出买车送礼包的促销方式 。经销商往往会口头承诺可赠送顾客多少礼品,而真正买单时,却又暗中加价反悔当初所承诺的 。除此之外,送车内装饰也是现在很多经销商惯用的促销手法,但有些经销商赠送的装饰大多包含水分,实际价值往往大打折扣 。另外,以次充好的现象也极为普遍,比如品质较差的地胶、车膜等等 。
建议:经销商的口头承诺一定要取证,签订合同是最好的方式 。对于所谓的优惠礼包务必看仔细,还要亲自去汽车装饰市场看看这些东西到底值多少钱,了解后再做选择不迟,宁可不要,也要避免上当受骗 。
四 库存车不等于“新车”
在汽车的销售过程中,会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及时的销售出去,成为了车库中的常驻选手 。车在仓库里放了半年或者一年甚至更久,这也就是我们常被提及到的库存车 。对于这样的“新车”,运气好碰到负责的的4S店会坦诚告诉消费者,如果走背字,有些没良心的4S店则依然按照“新车”价格来卖 。
汽车长时间停放是最伤车的,车辆的零部件都有寿命,尤其是一些易损件,多个月甚至数年停放在仓库中,电瓶在放电,各种油液在老化,轮胎由于长期与地面固定接触,也势必造成损耗 。而且现实中大多数的车辆都库存于室外,暴晒加速了车辆的漆面和橡胶密封条的早衰,雨淋可能造成电子元器件的受潮 。一般对于这种“新车”经销店都会进行大幅度降价处理,但是有些没良心的4S店则依然按照“新车”价格来卖,当你日后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再去找经销店理论时就变成了漫长的“扯皮”状态了 。
在购买合同中并没有针对消费者购买库存车是否享有特殊的延保或者售后服务进行规定,而且国家也没相关法律条例对库存车辆品质进行监管 。在实际情况中,基本上所有经销商不会给长时间的库存车提供特殊的延保或者售后服务,解释的原因都是一个:厂家没有相关的规范 。
建议:买车前如果你怀疑是库存车,首先去看一下车上的铭牌,那个铭牌可以说是这台车的“出生证”,上面会有车辆出厂日期,发动机编号,底盘编号等,如果日期已经有了半年以上的时间,最好要求换车 。此外电瓶是库存车最容易出问题的部件,提车的时候可以试着在关闭发动机的情况下,开启大灯、收音机、风扇等耗电装备15分钟,如果出现大灯灯光缓缓暗淡、收音机出现电磁音或难以发动等则极有可能是辆库存车 。另外,检查雨刷、轮胎、车窗胶条等易损部位,还有车漆的平整度,检查车内是否有异物,以防被做手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