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还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
你好,从工业门类完整度和供应链响应速度、解决方案与生产效率上来说,中国的制造业确实天下无敌,可是长期处于中低端水平,属于制造业大国,但非技术大国,位列第三梯队实属正常现象 。

文章插图
十四五规划明确智能制造,科技立国的目标,说明危机哦们不但了解制造业的重要性,而且还对自己的短板很清楚,只有消除掉短板,拿下高端制造业,才能真正全球无敌,跻身制造业强国第一梯队 。一、我们先来看看:排在前列的国家,它们到底强在哪里?
先说美国,最近几年载人登月也是中国人心中期盼的梦想,但要知道美国始于1969年完成登月计划,迄今为止,美国大学汇集全球70%以上诺贝尔奖获得者,全球最顶尖20所大学中,按科学贡献算美国占17所,而我们的清华大学大约排在600位左右,先别急杠我,再看看官方数据,全球十大科技顶尖公司美国又占了7家 。

文章插图
其实我担心的不是我们会输,反而坚信不会输,记得1950年抗美援朝,美帝有飞机坦克和电子兵等最强部队,而我们才建国不久,各种运输和战略体系还不完善,武器更是落后,后勤也被大半摧毁,志愿军们饿着肚子拿小米加步枪跟敌人决战,最终还是赢了 。
可能有人会拿苏美军备竞赛来举例,其实这是不切实际的,当时苏美军事科技高速发展确实冷战功不可没,但那是两个世界顶尖国家,他们掌握着世界最高端技术与设备生产工厂,我们大部分高端设备还是要依赖外国进口,比如说变速箱、光刻盘与核磁共振器等等,这些无一不依靠外国进口 。再说制造业第二名英国,我只想说一大一小两个产品,大的罗罗发动机,这一个发动机牵动的是材料,机械和动力诸多领域,而中国大飞机才刚刚启程,小的产品,arm的芯片,全世界超过95%的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都采用arm架构和他们的处理器 。
排在第三名的日本,满大街的日本车已足以说明问题,他们的经济生产更是让国内中小企业纷纷前往学习,2014年曾随考察团前往日本考察制造业和服务行业的一个企业家说,只要是去的企业家,无一不心生汗颜,深感不足,在全球大学排行榜和对世界科技贡献度上,日本大学仅次于美国和英国,在20个关键科技领域,尤其是材料科学和尖端机器人等,日本都有巨大科研实力,日本经济现在或许出现一些问题,但绝对没有停止科技升级的步伐,记住我们该记住的,但一定要学习该学习的 。
文章插图
排第四的法国,仅仅巴黎就具有很多知名大学,他们是典型的精英教育模式,法国有50多名诺贝尔奖获得者,10多名菲尔兹奖获得者,在20个关键科技领域,法国都居于世界前列,全球首款的商用无人驾驶汽车就是法国制造 。
紧随其后的德国,它们一丝不苟的精神造就了世界工厂背后工厂的美誉,德国的机床和精密制造机械是全世界工厂生产设备的首选,迄今为止德国有7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多于法国和日本 。
二、管中窥豹:从“灯塔工厂”看中国制造业的实力有多强?如果从总体的全球制造业产值来看,中国的确给人一种全球无敌的感觉,毕竟看看这个全球各国工业增加值,我国已经是当之无愧的第一,而且这个第一,和第二名还有着质的不同 。

文章插图
再说世界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从2010年起连续保持世界第一工业大国的地位,但是,制造业不仅是制造,下图的产业微笑曲线图就是很好的说明 。

文章插图
接下来看看,灯塔工厂(Lighthouse)被视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引领者,是数字化制造和工业4.0的代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拥有世界一流的制造能力 。就在上个月的3月15日,世界经济论坛公布了新一轮灯塔工厂,全球共新增了15家工厂 。乍一看上去,中国工厂占据了15家之中的5席,但仔细看看会发现,这5家中,除了美的(顺德工厂)、青岛啤酒(青岛工厂)这2家大陆企业工厂外,富士康(成都工厂)、纬创 (昆山工厂)是中国台湾企业,博世(苏州工厂)则是德国企业 。

文章插图
在总计69家灯塔工厂中,中国境内灯塔工厂共20家 。虽然是全球拥有灯塔工厂最多的国家,但是完全意义上真正属于中国大陆的灯塔工厂只有7家:包括海尔(2个工厂)、美的(2个工厂)、青岛啤酒(1个工厂)、上汽大通(1个工厂)、宝钢(1个工厂) 。这就说明一个问题:虽然中国境内的制造业比较强,但真正属于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会大打折扣 。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目前中国制造业已经拥有比较强的实力,但是离第一梯队还很遥远 。到底有多遥远呢?以奥运金牌榜来打比方,不要指望包揽所有项目的冠军,拿下其中的关键项目,并在金牌总数上保持领先地位,将是一条相对比较现实的道路 。三、高瞻远瞩:“中国制造”正在逐步走向“质造”和“智造”曾经一位经济学家说过:美国人不愿意当老二,中国人不愿意当老大,中国的成功就意味着美国的失败 。这也就是为什么美国对中国无底线、无休止的各种经济打压,哪怕伤敌一千自损八百也无所谓,它表明了是一种态度,表明中国对美国的威胁已超出他们的底线和控制 。

文章插图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依然是全球第二大制造国,而美国保有全球第一大制造国是从1895年至2009年,整整延续了104年 。
中国制造也取得耀眼成绩,不过尚未达到强国阵营,高精尖机械设备还需要依赖进口,芯片对国外的依赖性比较大,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制造国的时间只不过是美国的10%左右,积累还不够 。

文章插图
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来料加工方式发展起制造业,用20多年时间,直到2007年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出口份额依然超过五成,此后中国制造开始发生质的转变,加工贸易占中国进出口贸易比例逐渐下降至三成左右 。随着中国制造实力增强,劳动密集型产品占中国出口产品的比例逐年下降,近10年来机电、通信等产品占中国出口的比例在不断上升 。中国制造了全球八成以上空调,七成以上手机,这也推动了中国品牌的崛起 。目前中国空调品牌出口占比已达到27%,中国手机品牌做得更好,中国手机品牌占全球市场的份额已近五成 。
就单看通信行业,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月,全球57个国家已有144个5G商用网络,5G连接数达到2.35亿左右 。其中,2020年,中国的5G强劲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5G市场 。到2020年底,中国的5G连接数超过2亿,占全球5G连接总数的87% 。

文章插图
目前我们的制造业是少数头部企业处于中国品牌向中国标准跨越的阶段,多数企业处于自主创新技术、创造中国品牌的阶段,少数企业还在从事劳动密集的低技术产业 。
中国制造,不仅仅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各行各业都在产业转型升级,都在从“制造”走向“质造”和“智造”,这是科技发展过程中各国的必经之路 。
当然,高精尖领域还有待突破的阶段,未来中国一定会牢牢地控制全世界的高中低端制造业,它比控制石油,控制货币都更加重要,只有控制制造业,最终才能在货币能源方面有绝对的操控权,因为产品才是最终的价值 。按照“中国智造”的战略出发,预计2045年中国制造业有望进入第一方阵,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

文章插图
总之,中国制造业将不断产业升级,腾笼换鸟,低端粗放制造业将逐步被高端精细制造业取代,主要强调的是一种没有硬伤的自主可控能力,一种即使在高精尖领域也可以笑傲江湖的能力 。当然,路要一步一步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当上下而求索 。其他网友观点
很高兴能够看到和回答这个问题!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查阅了很多资料 。中国制造业目前的状态是大而不强,就是说中国的制造业覆盖的范围广,但是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的科技水平含量比较低,这也是中国为什么还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的原因!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中国品牌向中国标准过渡的阶段在中国开始通过原材料加工发展制造业后的20多年里,直到2008年,加工产品在中国进出口中的比重仍超过50% 。此后,我国生产开始发生质的转变,加工产品在进出口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到三分之二左右 。目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由中国品牌向中国标准过渡的阶段,大部分企业处于引进自主创新技术、打造中国品牌的阶段,还有一些企业从事劳动密集型的低技术产业 。

文章插图
早在2015年11月,时任工信部部长的苗圩就指出 。"中国的制造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强大,西方产业对中国的依赖性并没有减弱 。我们的制造业还没有实现现代化,但生产者已经开始退出 。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大、弱、全、虚的局面没有发生重大变化 。根据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到2020年中国生产力发展指数报告》和2012年至2019年主要工业化国家发展指数的持续变化,这个问题其实是客观存在的 。能力评价计分卡设置了 "规模发展"、"质量效益"、"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 "等四个层次的指标 。据国家工信部最新数据显示,我国 "规模发展 "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贡献率近30% 。

文章插图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大而不强、大而不全、大而不强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变,基础设施仍然薄弱,主要技术受制于人,"发展 "风险明显加大,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下降过早过快,可能威胁产业安全,降低我国经济抗风险能力,降低国际竞争力 。竞争力 。
对比西方发达国家,中国制造业总体上大而不强 。过去,我国制造业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逻辑是采用通常所说的经济 。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全力以赴保证每一个项目取得好成绩的国家,但更重要的是 "好",主要是成长性好、规模好、市场好,但客观上是没有质量的 。

文章插图
除了市场准入受阻、企业税费负担重等因素外,阻碍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问题还很多 。加强对制造业的金融支持迫在眉睫 。然而,中国的生产潜力仍然很大 。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不健全,主要是科技创新和产业的 "两张皮 "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我们国家的制造业领域将发生变化,但制造业企业不仅要做大做强,而且每个中国制造商必须真正了解不同的市场,制造高质量的产品和良好的品牌 。所有的更新都离不开生产,生产是未来实体经济的 "根",高质量、个性化、高品质的消费更新和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的生产更新 。

文章插图
此外,国内的所有制造业企业都应该重视技术研发,努力掌握核心科技,只有这样才能行稳致远,才能避免卡脖子现象的发生!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见解和回答,可能不能如您所愿,但我真心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不清楚的地方您还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每日精彩科技”我将竭尽所知帮助您!
码字不易,感觉写的还行的话,还请点个赞哦!
其他网友观点【中国为什么还处于全球制造业第三梯队?】中国制造业被很多人,都说成缺少核心技术,其实并不全是这样,中国真正缺少的扎实工业制造基础,而这些需要的是工匠精神,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一颗六角镙丝帽看似简单,国产的和进口的质量,它们之间差距相当大的,当然价格差距也是相当大的,这样例子可以说数不胜数,这就是基础制造上的差距 。
推荐阅读
- 许多阿拉伯国家比较富有,为什么却不能成为发达国家?
- 为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五色环为标志? 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什么会有这个五色环呢
- 棉花糖像云朵还有什么像什么 实举什么像什么
- 为什么人的记忆力会有那么大的差别 原因是什么呢记忆力差别
- 杭州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策略及模式
- 最新qq个性签名唯美诗意大全 路过了青春我们还剩下什么
- 最新唯美治愈系个性签名精选 是我执念太深还是你不够认真
- 9月份北方还能穿半袖吗
- 枇杷放冰箱好还是在外面好
- 玉手镯裂开了没有断能带吗还是放在家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