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可考 。

现在只是已知他的父亲叫刘弘,曾被推举为孝廉,在幽州做过小吏 。

爷爷叫刘雄,也是孝廉出身,曾在兖州东郡做过县令 。

再往上的祖宗叫刘贞,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儿子之一,曾被封为陆城亭侯 。

而刘雄至刘贞之间的传承,则没有记载 。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文章插图

刘备的曾祖父是谁,曾曾祖父是是谁,曾曾曾祖父是谁,曾曾曾曾祖父……

通通都不知道,中间的记载断档了 。

可能当时有谱系,但没有传承下来 。

因此说,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可考 。

我们无法用确切依据证明,刘备就是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 。

不过,尽管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可考 。

但只凭这一点,并不妨碍我们承认刘备就是汉室宗亲出身 。

因为首先,刘焉、刘表等等,他们的宗亲身份也不可考 。史料中也没有关于他们各自家族的详细谱系记载 。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们是西汉鲁恭王刘余的后裔 。

至于他们的父祖是谁,并不知道 。

但我们能因此,就说他们不是宗亲了吗?

肯定不能了 。

要知道,刘焉可是做过灵帝朝的宗正 。代皇帝管理过皇室宗亲人员 。

如果不是汉室宗亲,刘焉凭何担此重任?

所以说,我们不能因为刘备与中山靖王刘胜之间的谱系传承缺失,就以此否认刘备,就说他不是汉室宗亲 。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文章插图

其次,无论西汉还是东汉,对于宗室,都是有严格管理制度的 。

比如在《汉书·平帝纪》中,就有记载:

惟宗室子皆太祖高皇帝子孙及兄弟吴顷、楚元之后,汉元至今,十有余万人……其为宗室自太上皇以来族亲,各以世氏,郡国置宗师以纠之……

从刘邦开始,到汉平帝,全国宗室大约十余万人 。可能朝廷有漏记的,但官员绝对不会把不相干的人员列入宗室名册 。

十几万人怎么样?关系疏远又怎么样?

一律被朝廷安排得明明白白 。

另外《甘谷汉简》(出土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的东汉竹简)中,也有记载:

诏书:宗室属尽,属(尽)当复……

东汉后期,特别是黄巾起义前后几十年,地方豪强势力急剧发展,威胁皇权 。为此,桓帝下旨,加强皇室力量,将属尽宗室,重新列入属籍,并给予一定特权 。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文章插图

也正是因此,刘备的爷爷刘雄,才得以通过举孝廉,出任范县县令 。

刘备的爸爸,也因举孝廉,继续吃皇粮 。

之所以,刘备没吃上皇粮 。一方面,与他的身份有关 。他与皇帝的关系确实太疏远了 。

但这不重要 。真正的关键,是他的父亲刘弘死得太早了 。来不及给刘备铺路,就死了 。

没了父亲,刘备又只是个小孩 。他们家这才家道中落,沦落到要靠织席贩履才能为生 。

总而言之,再怎么说,汉朝也是所谓的大一统王朝 。要是朝廷连宗室人员管理那点破事都搞不定 。

还谈何大一统政权?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文章插图

第三,刘备如果不是汉室宗亲,那当时他的竞争对手怎么不借这件事,攻击他呢?

要知道,刘备可是曾经自称过汉室宗亲的 。

臣等以备肺腑枝叶,宗子藩翰,心存国家,念在弭乱 。自操破於汉中,海内英雄望风蚁附,而爵号不显,九锡未加,非所以镇卫社稷,光昭万世也 。奉辞在外,礼命断绝……

刘备自立为汉中王时,正大光明的说,自己是汉室宗亲 。

为此, 曹操很不满 。

早先,曹操与刘备大战于汉中时,还派人调查过刘备的家世,连他卖过鞋,收过养子的事都调查清楚了 。

太祖在汉中,而刘备栖於山头,使刘封下挑战 。太祖骂曰:“卖履舍儿,长使假子拒汝公乎!待呼我黄须来,令击之 。”乃召彰 。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文章插图

但曹操调查后,却只是骂刘备是穷鬼,从来没有否认刘备是汉室宗亲 。

刘备后来称帝时,又发布公告,说自己是汉室宗亲,是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 。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祇降祚,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考省灵图,启发谶、纬,神明之表,名讳昭著 。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绍嗣昭穆,天下幸甚 。臣等谨与博士许慈、议郎孟光,建立礼仪,择令辰,上尊号 。

这一次,换曹丕生气了 。但曹丕和魏国的史书也均没否认刘备是汉室宗亲 。

可以说,与刘备同时代的人,没有一个出来否认过刘备的宗亲身份 。

历史上,第一个对刘备汉室宗亲身份提出质疑的名人,查了一下,貌似是司马光 。

他说:刘备与刘胜相隔的时间太远,关系说不清楚 。

昭烈之汉,虽云中山靖王之后,而族属疏远,不能纪其世数名位,亦犹宋高祖称楚元王后,南唐烈祖称吴王恪后,是非难辨,故不敢以光武及晋元帝为比,使得绍汉氏之遗统也 。

这就很搞笑了嘛 。

前面也提到了,刘焉、刘表与鲁恭王,时间也隔的远,关系也说不清楚 。

按司马光的说辞,他们也不算汉室宗亲了?

感觉司马光在这件事上,纯粹就是屁股决定脑袋 。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文章插图

因为儒学到了宋朝,已经有点走火入魔了 。

按照宋朝儒生的意识形态,如果认可刘备的宗亲身份,就必须承认蜀汉是正统 。

如不然,就会陷入伦理纷争 。

实际上,很多宋朝的书籍在称呼蜀汉时,用的都是“汉”,从来不提“蜀” 。借此强调蜀汉政权的合法性 。

包括《资治通鉴》中,也是如此 。

汉主病笃,命丞相亮辅太子,以尚书令李严为副 。汉主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亮涕泣曰:“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资治通鉴·魏纪二》

但是,如果承认蜀汉是正统,那曹魏又变成伪朝了 。

而曹魏与北宋一样,都是靠逼迫前朝皇帝禅让才获得正统地位 。

如此一来,北宋的正统地位又被动摇了 。

估计也就是因此,司马光便在刘备的出身问题上,动歪心思 。通过否认刘备的出身,借以达到让曹魏成为正统的目的 。

总的来说 。我们可以因为中山靖王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儿孙数不胜数,评价刘备的汉室宗亲身份,不值一提,“含金量”不足 。

但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刘备不是汉室宗亲 。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文章插图

这方面,我们得学习曹操 。

他骂刘备“卖履舍儿”,是对的 。因为刘备小时候家里确实很穷 。

他不否认刘备是汉室宗亲,也是对的 。因为刘备就是正经的汉室宗亲 。

但用“卖履舍儿”,强行与假宗亲挂钩 。那就不对了 。因为这两者,没有必然联系 。

其他网友观点

「三国演义」七分真三分假,虽有不少演义附会成分,但其整体结构还是基本符合史实的 。所以不必事事存疑,刘备出身属实 。

出名之路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文章插图

(刘备)

「中山靖王」刘胜,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将近三百年却一炮而红,从此青史留名 。

这个「点炮」的就是刘备,织席贩履之徒,蜀汉开国皇帝 。一句「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堪称史上最经典广告语,捧红了自己,也捧红了别人 。

所以,人要出名,要么自己牛逼,要么被牛逼的人点名 。

没有刘备,刘胜只是个富贵王爷,早已被淹没在历史的大潮之中,默默无闻,无人问津 。一句「中山靖王刘胜之后」,重新将其拉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从此再也不曾离开 。

中山靖王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文章插图

我们必须再回到三百年前,看看这位神龙现首不现尾的刘胜,到底何许人也 。

刘胜是汉景帝刘启的儿子,算是刘邦的曾孙,汉武帝刘彻的哥哥 。

刘胜虽没干过大事,却是一个见过大场面的人 。毕竟,生活在汉武大帝那个恢宏的大时代 。

刘胜贪酒色,好歌舞,王爷嘛,生活条件自然杠杠的 。儿女亲属一百多人,繁殖能力相当出色 。

由于汉景帝时期「七国之乱」的爆发,皇帝把诸侯王看的死死的,大臣也经常检举诸侯王,诸侯王的日子也不怎么好过 。一次宴会上刘胜向汉武帝哭诉陈述大臣对诸侯王的打压,汉武帝于是开始调整政策,礼遇诸侯王 。

皇帝背书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

文章插图

(汉献帝刘协)

说了刘备的祖宗,我们再来看看刘备的出身,一个织席贩履之徒怎么可能是皇亲国戚?

汉武帝时期,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颁布了「推恩令」 。具体就是老子称王,儿子可以称侯,国家承认 。刘胜的儿子基本是都是侯,想想几十百把个儿子,又来一大堆孙子,一代一代封下来,其实是拆分下来,其实不用到刘备这里,绝大部分早就是平头百姓了 。

刘胜封在中山国,葬在河北保定,刘备也是河北涿州人,地理上没问题 。同时刘备的身份得到汉献帝的承认,是为「刘皇叔」,这是最高规格的官方认可 。

此外,在封建社会,大家对家族传承十分重视,追根溯(sù)源并不是问题 。不像现代人,往上倒三辈儿就摸不着北了 。

刘氏后人

刘备之后差不多又是一百年,西晋末年将领,并州刺史刘琨也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

再过一百年,南北朝时期刘宋政权的开国皇帝刘裕是刘交的二十二世孙 。刘交何人?汉高祖刘邦的弟弟 。

所以,刘备的身世,没有疑问 。多说一句,刘裕也是一个穷的响叮当的主,照样呼风唤雨当皇帝 。

其他网友观点

【从中山靖王到刘备相差270多年,为什么整个三国时代都没有人质疑刘备的出身?】因为那时候没有DNA权威签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