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聚焦3·15│忠恒&科裕&亚萨合莱皆曝质量问题 智能门锁如何破解安全隐患

当智能家居因其方便、快捷、科技等特色越来越受到青睐之时 , 装一个智能门锁 , 守住自己的家门越来越成为时尚 。 然而 , 智能门锁本该在安全的基础上追求智能 , 却偏偏在安全指标上屡出问题 , 致使人们装上智能门锁 , 反而觉得家门不安全 。
2022年“3·15”期间 , 北京商报盘点一年来智能门锁行业的品质事件 , 忠恒、科裕和亚萨合莱成为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的典型:忠恒、科裕是国内智能门锁大牌 , 亚萨合莱则是国际知名的出入口产品领域的专家 , 智能门锁只是其系列产品之一 。 两中一洋三个行业头部品牌曝出品质问题 , 反映出智能门锁这个群雄逐鹿的行业 , 亟待破解安全隐患 。
曝出质量问题的国内国际大牌
无论是国产品牌的代表忠恒、科裕 , 还是国际大牌的代表亚萨合莱 , 都在近期曝出质量问题 。
2022年1月18日 ,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发布的智能门锁比较试验结果显示 , 忠恒一款型号为KF-666和科裕一款型号为918L-A80-F的智能锁 , 在首次检测时安全可靠性测试存在问题 , 其中忠恒在标志、信息识别卡防复制测试、电路非正常测试等3项指标不达标 , 在39款受测的品牌产品中合格比仅为57.1% , 排在倒数第七 , 科裕则在指纹解锁测试、信息识别卡防复制测试、防拆报警试验、电路非正常测试、输入错误报警试验、信息安全测试等6项指标不达标 , 在39款受测的品牌产品中合格比仅为25% , 排在倒数第一 。
在北京消费者协会的比较试验中 , 忠恒与科裕多项测试项目不达标
2021年9月14日 , 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46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 , 标称生产者名称为“中山亚萨合莱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 被抽样生产者、销售者为“上海珠雅实业有限公司” , 标称型号与规格为“LWJ7D00AB0ZBU2D0”的一款“WJ7D00系列模块式智能锁”被检出“抗干扰(静电放电)”和“安全性要求(阻燃)”两项指标不合格 , 登上质量黑榜 。
亚萨合莱在上海市的产品质检中登上质量黑榜
忠恒、科裕都是国产智能锁知名品牌 , 其中忠恒官网号称自己是“防盗门智能锁源头厂家” , 科裕官网号称自己是“中国智能门锁行业大品牌”;亚萨合莱中国官网宣称自己是“拥有约51000名员工并在70多个国家/地区开展业务的国际集团”、“出入口产品领域的专家:如机械和电子锁、锁芯、钥匙、标签、安全门和自动入口” 。 两中一洋三个代表性品牌均成为产品质量问题的主角 , 折射出智能门锁这个行业的发展并不健康 。
群雄逐鹿中的行业乱象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除了忠恒、科裕、凯迪仕、名门这种专业锁具品牌以外 , 还有很多跨界入行者 , 比如TCL、联想、海尔、飞利浦、三星、松下等国内外家电 , 小米、云米等科技新星 , 王力、步阳、群升等防盗门巨头 。 在2022年3月16日举行的春季发布会上 , 华为正式发布首款搭载鸿蒙系统的智能门锁产品——华为智能门锁PRO , 全面加入智能门锁行业的角逐 。
据奥维云网推总数据显示 , 2021年中国智能门锁市场销售量为458万套 , 同比增长31.4%;销售额为71亿元 , 同比增长35.5% 。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统计 , 2015年智能门锁行业仅有600多家企业 , 到2019 年已经达到2200家左右 , 年平均增速超过50% 。 智能门锁行业可谓群雄逐鹿 。 然而 , 智能门锁打着“智能”的招牌 , 离真正“智能”却相差很远 , 在近年历次质检发布中 , 智能门锁都是不合格的重灾区 。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2022年1月1日发布的智能门锁比较试验结果中 , 忠恒、科裕多项指标不达标并非个案 , 在39个被试验的品牌样品中 , 各项指标都达标的仅有23个 , 被检样品有问题的品牌比例达41%;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9月14日发布的46种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中 , 亚萨合莱多项指标不合格也并非个案 , 在30个被抽查的品牌样品中 , 登上不合格榜单的就有8个 , 占比达26.7% 。
如果说一些小企业进入陌生的智能门锁行业 , 既没有成熟的技术 , 又难以利用品牌效应 , 只能以低价分切市场蛋糕 , 出现点儿质量问题尚情有可原 , 但忠恒、科裕、亚萨合莱等国内、国际头部企业曝出产品不合格 , 说明这个行业太不成熟 。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副秘书长罗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 智能门锁行业屡现质量问题 , 源于部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只是把智能门锁当成一件普通的科技产品 , 而不是保障消费者财产生命安全的防护用具 , “从产品五花八门的网页宣传可以看出 , 部分企业相比起智能门锁的安全防护能力 , 更重视营销效果” 。
安全概念炒作下的不安全
智能家居的红火 , 催火了智能门锁 。 人们装上智能门锁的目的 , 就是能够在开门、关门享受快速、便捷的同时 , 获得安全 。 偏偏智能门锁企业不争气 , 往往连最基本的安全功能都达不到 , 致使人们装了智能锁更不安全 。
对于智能门锁的安全性 , 有着各种各样的概念 。 比如在锁芯方面 , 就有A级、B级、超B级、C级等概念;安防能力方面 , 有撬锁报警、虚位密码防尾随跟踪、防猫眼、防小黑盒、指纹解锁(包括光学指识别和半导体活体指纹识别)等概念;在开锁方式上 , 有人脸识别、指纹、密码、双重密码、手机App、临时密码、微信小程序、传统应急钥匙、蓝牙钥匙、远程等概念 。 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 , 往往在这些概念面前都会晕头转向 , 但实际上这些概念是否能够兑现安全 , 却值得怀疑 。
质量|聚焦3·15│忠恒&科裕&亚萨合莱皆曝质量问题 智能门锁如何破解安全隐患
文章图片

京东上在售的智能门锁各种概念五花八门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通过“智能锁”关键词搜索京东网页 , 发现各种在售智能锁都以光鲜夺目的文字标榜其智能性和安全性 , 如飞利浦DDL708宣称“远程可视猫眼 , 全自动带天地钩”、小米智能门锁E宣称“一握即开锁 , 安全不掉线”、德施曼Q5M宣称“白天看访客 , 晚上能防盗”、云米智能门锁宣称“多重严守家门 , 不放过每一个安全漏洞”、伯兰美L9宣称“刷脸黑科技 , 秒开更安全”、海尔升级猫眼版宣称“猫眼抓拍 , 微信智控”……这些有头有脸的品牌智能门锁 , 带着自己特色的标签 , 价格低至999元 , 高至3399元 , 该信谁 , 该选谁 , 恐怕消费者同样会是一头雾水 。
“智能锁的核心是安防以及相关的服务 , 5G、人脸识别等新技术只是为用户提供了一种选择 , 各个企业为了抢占市场 , 不惜代价地运用新技术 , 以给自己的品牌增加卖点 , 但这些技术是否能提升产品安全 , 却往往没有经过实践检验 。 ”数字化转型顾问、营销战略专家唐兴通向北京商报采访人员表示 , “智能门锁行业还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 , 都在摸索中前进 , 有的甚至是为了抢占风口而盲目进入 , 就算采用了高精技术 , 更多的只是增加了营销噱头而已 。 未来更看好深耕垂直领域、扎扎实实的企业 。 ”
业内人士认为 , 智能门锁行业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 , 技术赶不上变化 , 远未成熟 , 纵使行业大牌 , 也未必能够百分之百保证自己的产品是安全的 。 智能门锁行业欲破除安全隐患 , 让消费者享受智能而安全 , 尚需时日 。
北京商报采访人员 孔文燮
【质量|聚焦3·15│忠恒&科裕&亚萨合莱皆曝质量问题 智能门锁如何破解安全隐患】图源:北京市消费者协会、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京东截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