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美信时代CEO胡建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服务者要练好这些“内功”

2021年国内“新基建”持续加速 , 信创产业进入快车道 , 巨大的数字化升级浪潮席卷了各行各业 。 时间进入2022年 , 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还将持续深入、加速覆盖 , 面临新的挑战 。
在主要面向企业提供一体化监控运维IT/IOT服务的美信时代眼中 , 目前企业数字化转型赛道还拥有可观的潜力 。 就2022年服务于企业数字领域的机遇与挑战 , 铅笔道专访了美信时代联合创始人、CEO胡建强 , 他站在服务方角度提供前沿视角解读 。
产业转型 , 瓶颈处暗藏机遇
随着数字化转型在各个产业的持续深入 , 国内企业纷纷将组织架构、业务流程、设备监控等体系数字化 , 美信时代面向B端企业提供一体化监控运维平台建设服务的过程中 , 胡建强指出 , 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程存在几类常见问题 。
首先是对数字工具的信任度不高 。 在风格相对传统一些的企业 , 普遍更加习惯于责任到人 , 将人作为主要的执行事务主体 , 而忽略数字化工具的投入 。 更多对数字工具不信任的表现是 , 虽然进行了基础设施硬件升级 , 却忽视了配套的软件升级 , 使得数字化转型前期投入没有实现应有的效果 。
第二个瓶颈是对于企业管理成本存在错误认识 。 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 企业评估过分拘泥升级技术花销 , 却忽略了管理成本的重大占比 。 技术易于量化溢价恰恰很低 , 而管理成本难以量化评估 , 从而被成本核算所忽略 。 据胡建强观察 , 在企业规模拓展的过程中 , 管理成本会更为明显地放大 。
第三个瓶颈来自外部的供应链 。 国内核心技术领域正面临国际的“卡脖子” , 典型的如7nm以下制程的高端芯片、MATLAB之类的工业软件、高端工业母机等高科技领域原材料与生产工具 , 国际巨头几乎是实现了从制造生产到人才培训的全方位垄断 。 国内信创尽管已经迈入快车道 , 但无论是以芯片为核心的硬科技 , 抑或是以操作系统、数据库、工业软件为核心的软科技 , 都需要时间完善 。
第四个瓶颈则是由不同行业之间信息化程度差异巨大导致的 。 相对而言 , 与信息技术关系更密切的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 具备率先数字化的根基;侧重基础设施的领域则需要一定的缓冲适应期 , 更为循序渐进地完成数字化 。 行业的差异 , 使整体产业的数字化转型非一日之功 。
数字化|美信时代CEO胡建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服务者要练好这些“内功”
文章图片

2022年 , 机遇也悄然眷顾To B数字化服务赛道 。 胡建强分析 , 解决“卡脖子”瓶颈的技术和产品会首先成为资本和政策倾斜的对象 , 以尽量缩短国产替代的周期 。 第二个机遇在于新基建、工业物联网、信创领域 。 国家经济转型的进程不能依靠钢筋水泥 , 而是从“新基建”的角度切入 , 这也是数字化服务赛道的契机 。 第三块就是近期高频提到的“专精特新”企业专注的领域 , 也成为了国家的重点投入领域 。
胡建强指出 , 就服务于企业数字化转型而言 , 企业的性质、规模或许不尽相同 , 然而客户数字化的核心诉求是一致的 , 可以用“EEC”来进行概括 , 即效能(Effectiveness)、效率(Efficiency)、成本(Cost) 。 以美信时代专注的一体化运维数字化服务为例 , 做好泛IT与OT数据采集与洞察 , 核心也是在解决这几个问题:
提高客户的运维效率:通过数字化的方式为客户的运维过程赋能 , 提高单位工作时间颗粒的运维产出;
提高客户的产出效能:从全局优化客户的管理效果 , 实现数字化管理对整体项目运作的价值产出;
降低客户的运作成本:通过数字化工具实现自动化、一体化的管理和决策 , 从人力成本和维护成本的降低实现项目整体的经济性 。
产业转型成把握机遇的钥匙
相对应的 , 面向B端用户提供数字化升级这条赛道 , 也会迎来服务上的三点关键迭代 , 胡建强将其概括为“一体化”、“SaaS化”、“专业化” 。
B端企业更希望供应商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 以乙方提供运维解决方案这条赛道为例 , 早期这样的乱象乃是常态:甲方选择多家服务商的产品 , 这些产品解决了局部运维问题 , 却完全无法融入全局运维 , 制约了企业的数字一体化运维全局升级 。 疲于整合各种解决方案的B端客户开始意识到 , 传统采购中的多供应商模式无法照搬到数字化转型过程中 , 这实际上极大提高了管理和运作的成本;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则极大地提升了技术迭代效率 , 降低了管理成本 。
在解决方案的服务进程中 , 业界出现了两个趋势:如国企央企、TOP3000头部企业倾向于整合解决方案 , 将其纳入自己的内网 , 即所谓的服务“SaaS化” 。 中小企业出于管理成本的考虑 , 会倾向于标准化解决方案 , 如将系统上公有云、采用一体化技术的服务商等 。 出于对两种倾向的兼顾 , 美信时代的产品注重“被集成”的特性 , 面对倾向“SaaS化”的用户进行深度定制 , 成为客户运维体系中的中坚技术资产 。
“专业化”与“一体化”是服务发展过程中的一体两面 。 “一体化”虽然极大降低了客户企业的边际成本 , 但在一些垂直细分方向 , 需要的是更为专业化的解决方案 。
三个升级趋势的出现 , 即是客户在逐渐推行数字化转型中摸索出的更高效模型 , 也是ToB数字化服务进入中场的必然 。
数字化|美信时代CEO胡建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服务者要练好这些“内功”
文章图片

美信时代服务客户的过程中 , 逐渐梳理出客户筛选服务商的三个评估维度:信任度、服务能力、独特性 。
随着数字化进程的深入 , 一体化的服务背后衍生出了更高的保障需求 , 这些都需要服务方落实 。 落实服务的能力和态度 , 关乎To B服务方能否在合作中胜任 。
在挑选服务方的阶段 , 企业也更加侧重于选择具备“独特性”的公司 , 其一是减小选择服务供应商的边际成本 , 其二是拥有核心技术、独特优势的产品往往更自主可控 。
数字化|美信时代CEO胡建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服务者要练好这些“内功”
文章图片

这也正是美信时代在众多智能运维服务商中脱颖而出的秘诀 , 一个可信、能提供切实解决方案、掌握非同质化创新技术的服务商 , 对于企业来说 , 既降低了管理沟通成本 , 在服务上也能获得更好的体验 , 自然也会为客户所青睐 。
满足上述需求 , 对一家技术服务公司而言 , 并不容易 。 美信时代走过15年风雨历程 , 长期坚持自主研发和技术投入 , 让美信时代拥有了“一库一码双场景”完全自主的智能运维产品体系 。
相形于信创赛道上利用开源产品换壳服务的模式 , 美信时代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无愧于业界执牛耳者的地位 。 经过多年的迭代 , 美信时代形成了独有的智能运维技术优势:三合一超融合数据库 , 以实现对海量数据的高效处理;低代码快速适配洞察一切智能设备的能力;比肩全球领先的云边端技术架构 。 这些技术优势使得美信时代能够提供全套满足信创国产化替代的服务 。
数字化|美信时代CEO胡建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服务者要练好这些“内功”
文章图片

得益于自主优势技术打造出的壁垒 , 美信时代在行业中铸就了可观的成本优势 。 美信时代奉行PLG(产品引领增长)的策略 , 体现在客户的使用体验上 , 就是相对较低的运维部署和维护成本 , 以及更好的使用体验 , 以此扩大市场份额 。
让美信时代在一众服务商中脱颖而出的不仅是因为技术优势 , 服务优势也为其在赛道中筑起壁垒 。 深谙“落地才是技术转化为价值的最终途径”的胡建强 , 选择技术与服务双管齐下 。 在项目部门 , 客户评价是相当重要的评价指标 。 对技术和对服务都注入最深刻的坚持 , 这让美信时代在业内收获了客户的认可和行业口碑 。
2022的美信时代 , 还将深耕技术与新场景
今年是美信时代持续深耕数字化赋能企业客户赛道的第16个年头 。
数字化|美信时代CEO胡建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服务者要练好这些“内功”
文章图片

面对需求日益增长的数字化服务市场 , 胡建强坦言 , 美信时代已经在政府、军工、金融、电力、交通、医疗等领域实现了一体化监控运维产品落地 , 相关成功的经验依然有着推广、应用于更多头部客户的空间 。 接下来的业务重心 , 是服务好更多TOP3000的客户 , 以及拉动中小企业客户 。
为实现产业增长 , 美信时代正在筹备新一轮融资 。 据预估 , 新一轮融资的70%将应用于产品的升级研发 , 如强化三合一超融合数据库的数据底座、强化低代码适配并洞察一切智能设备的能力等 , 胡建强再次用具体的技术细节为“技术先行”画下了注脚 。
【数字化|美信时代CEO胡建强:产业数字化升级的服务者要练好这些“内功”】这些能力将为美信时代系列产品带来更强大的场景适配能力 , 模糊IT与IOT的界限 。 通过保持产品的优势 , 美信时代将持续走PLG路线 , 在夯实核心服务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拓展一体化监控运维服务边界 , 最终为整个信创产业赋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