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东吴能偷取荆州擒斩关羽,却始终对付不了张辽以取合肥?
关羽和张辽都是三国名将,关羽威震华夏,张辽威震江东,都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人物 。特别是关羽,经过上千年的演变,更有了武圣之称 。而且,关羽和张辽还是好友,并且都跟东吴有过交锋 。

文章插图
那为什么东吴能够袭取了荆州,擒斩了关羽,却始终对付不了张辽,取得合肥呢?
先来看一下关羽败于东吴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从曹操手中抢了汉中,自称汉中王,加封关羽为前将军,假节钺,都荆州 。关羽随后北伐,发起了襄樊之战 。
关羽此战,水淹七军,降于禁,斩庞德,困曹仁,威震华夏 。如果襄樊丢失,关羽大军则可直逼宛城,威胁洛阳,吓得曹操赶忙召集群臣商议,准备迁都,暂避关羽锋芒 。司马懿和蒋济劝曹操联合孙权,许诺将江南之地给孙权,则孙权必然会从后方袭击关羽 。
果然不出司马懿、蒋济所料,孙曹顺利结盟,孙权派吕蒙、陆逊袭取了荆州 。而关羽也在襄樊为曹魏大将徐晃所败 。最终,败走麦城,被孙权俘虏后斩杀 。
再来看一下张辽击败东吴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出兵西征占据汉中的张鲁 。孙权得知消息后,率领十万人趁机围攻合肥 。
当时,张辽为主将,率李典、乐进等将领,以及7000军队驻守合肥 。众多将领都认为敌众我寡,难以抵抗孙权大军 。张辽却说,如果只是一味守城待援,那么孙权的十万大军,一定会攻破合肥,应该趁孙权大军“未合逆击之,折其盛势,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 。

文章插图
张辽决定带800名精锐将士主动出击 。李典也赞同张辽的看法,一同出战 。第二日,张辽率军,直突孙权帅旗之下,将孙权困在一座山包之上,差点擒斩孙权 。张辽在吴军之中,杀了一个两进两出,从日出杀至日中,“吴人夺气,还修守备” 。吴军失去了士气,孙权只得率军撤退防守 。而合肥城内的曹军将士,则是士气大振 。孙权率军围困合肥十余日之后,率军撤退 。
自此,张辽威震江东,甚至有了“张辽止啼”的典故 。小孩啼哭,只要有人说张辽来了,马上就不哭了 。可见,张辽在江东名声之盛,以及江东之人,有多么的畏惧张辽 。
为什么东吴能破关羽取荆州,却败给了张辽,受阻于合肥?首要原因,一个是奇袭,一个是正面作战 。
孙权之所以会偷袭关羽,也是关羽自己的种下的祸根 。孙权希望能够从关羽北伐中,分得一杯羹,并且希望通过联姻,来加强双方之间的关系 。结果呢,却被关羽一顿痛骂、羞辱,还被关羽不经告知抢去了一粮仓的粮食 。孙权作为一代英雄,自然不会忍受如此屈辱,这才决定偷袭荆州 。
吕蒙装病,由当时还没什么名气的陆逊接掌大都督之位 。孙权同时还主动向关羽示弱,诱使关羽调走了防御东吴的兵力 。之后,吴军白衣渡江偷袭了荆州 。

文章插图
而孙权攻打合肥,则是正面作战,张辽提前得到了消息,可以做充足的准备 。
其次,关羽在谋略上要弱于张辽 。
关羽虽然水淹七军,斩了庞德,相对而言,主要是突降大雨 。关羽并没能及时攻下襄樊二城,反而中了徐晃的声东击西之计,导致战败 。此时,关羽军队损失不大 。可是,关羽明显智谋不足,不断派使臣出使已丢的江陵,希望东吴返还荆州 。吕蒙厚待关羽军中将士的家属,趁机让使者带回家书 。关羽的数万军队,瞬时逃散,仅剩下数百人,不得已败走麦城,最后被俘身亡 。
张辽则完全不同,可谓是智勇双全,面对东吴十万大军,冷静应对,挫败了吴军 。张辽威震逍遥津,也是张辽最得意的一战 。而东吴大军首战失败,还差点损了主公孙权,士气锐减,只能退军 。
【为什么东吴能偷取荆州擒斩关羽,却始终对付不了张辽以取合肥?】再有,关羽相比张辽,与同僚的关系更差 。
关羽和张辽都是三国名将,而且两人还是挚友,如果说跟同僚有矛盾,两人都有,只是关羽更严重 。

文章插图
关羽是在欺压、恐吓糜芳、士仁 。而张辽与李典、乐进之间也有矛盾,不过是因为资历、地位高低问题,产生的同僚之间的普通矛盾而已 。实际上,更多是李典、乐进二人有点不服气张辽而已 。
关羽与守卫江陵、公安的糜芳、士仁不合,导致两人降吴 。而张辽虽然与李典、乐进也有矛盾,可是在大敌当前之时,三人却能抛弃前嫌,一致对外 。这也是主动制造矛盾,与被动产生矛盾之间的区别吧 。

文章插图
综合上述的三点原因,东吴能取得荆州,擒斩关羽,却无法击败张辽,取了合肥,主要还是关羽的武勇虽然强于张辽,而智谋却明显弱于张辽的缘故 。三国时期,群雄争霸,群英荟萃,谋略稍显不足,就被淘汰,也是正常的事情 。
其他网友观点谢邀 。
一个“偷”字,已经很生动的诠释了一切 。
东吴孙权一直想取曹操所占的合肥,导致关羽被斩的襄樊之战,就发生在孙权数次攻打合肥的间隙 。咱们把过程讲清楚,孙权能斩关羽却取不了合肥的原因也就很清楚了 。

文章插图
(电视剧中的孙权)
合肥之战孙权打合肥,不是一次两次,而是五次 。屡败屡战,精神可嘉 。
东吴想要合肥,是因为合肥在那个时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 。不取合肥,东吴就无法进军淮南之地 。而曹操以合肥为据点,控制着淮南周边 。
虽然东吴在我们的印象中比较怂,其实从没放弃过争霸天下的雄心壮志,时刻想着将战线扩得更远,北上抢占曹操的地盘 。
第一次合肥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208年) 。
曹方守将是蒋济,当时曹操刚输了赤壁之战,无力援救,但蒋济诈称四万援兵已经在路上,并将这消息设法传递给孙权,孙权信以为真,急忙撤退 。这是东吴最有可能拿下合肥的一次,被孙权白白放弃了 。

文章插图
第二次合肥之战,发生在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 。
曹操出兵征汉中,孙权趁机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镇守合肥的守将是张辽,只有七千多守军 。按理来说孙权胜算很大,可事实上却被张辽打得人仰马翻,狼狈而逃 。
《三国志》中的记载是:於是辽夜募敢从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飨将士,明日大战 。平旦,辽被甲持戟,先登陷陈,杀数十人,斩二将,大呼自名,冲垒入,至权麾下 。权大惊,众不知所为,走登高冢,以长戟自守 。辽叱权下战,权不敢动 。意思是张辽募集了八百敢死队,天亮时一马当先冲入孙营,连杀数十人,斩了两名东吴大将,叫喊着自己的名字杀到孙权麾下,孙权大惊,急忙往高处逃跑 。张辽邀孙权一战,孙权不敢应战 。
这简直成了张辽的个人秀,东吴军心溃散,而曹军士气大振 。东吴连攻十多日都没能攻下合肥,反被张辽追击,要不是大将凌统拼死相救,孙权得把命留在这儿 。十万东吴大军,就这样被七千余曹军击败了 。
此前张辽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名气,却还只排在三国诸将第二梯队,正是这一战,让张辽威震江东名扬天下 。而孙权,就成了那个反面教材 。

文章插图
襄樊之战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和刘备争汉中,最终落败退回长安,孙权又想趁曹军势颓攻取合肥,调兵遣将,进军合肥,曹操急忙从诸州抽调兵力赴扬州屯驻,意图和孙权展开决战 。
不料,镇守荆州的关羽觉得这是个好机会,攻打兵力空虚的襄阳和樊城,前期曹军大败,惊得曹操都有了迁都之念,司马懿、蒋济等人献计拉拢孙权,由他去对付关羽 。
孙权此时有两个选择,继续进攻合肥,或者攻打关羽得到荆州 。也许是因为他更恨刘备一方,或者对荆州更有执念,最终选择了放弃合肥攻打关羽 。
这件事情本来应该是隐秘的,但曹操为了减轻曹军的压力,故意宣扬出去了,所以关羽也知道了孙权要来攻打自己,但他不知道东吴军是怎么来的 。
孙权手下大将吕蒙,隐瞒身份白衣渡江,偷偷到了关羽的后方南郡(荆州的一个郡),策反了对关羽有意见的麋芳、士仁,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了南郡及零陵、武陵三郡,断了关羽的后路 。最终导致关羽败走麦城,兵败身死 。

文章插图
【结语】
看了以上过程,就会发现:
1、东吴取“荆州”,真是一个偷字,关羽的主力几乎都在和曹军交战,东吴是捡了大便宜;
2、东吴军缺乏勇猛之气,正面对上张辽那样的猛将以及身经百战的曹军,很容易就堕了志气,所以取不了合肥,此后还打过三次,每次都损兵折将;
3、合肥城按照曹操的要求建设成“要塞型城镇”,如同堡垒,守备能力一流,易守难攻 。
所以,东吴擒杀关羽,其功不在东吴,而在曹魏;合肥这座小城,则成了东吴前进路上的大难关,无论守将是谁,东吴从来攻不破 。也是悲催 。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观点襄樊之战,直接决定了荆州三郡的归属 。作为战败方的蜀国,不但折损了第一大将关羽,更失去了东面伐魏的战略重地,致使隆中对成空 。
合肥之战是张辽的封神之战,在逍遥津一役中更是打出了“张辽止啼”的赫赫威名,保住了曹魏集团在江淮一代的战略位置 。而合肥也成了东吴集团谋取中原途中,永远无法逾越的鸿沟 。

文章插图
如果说荆州是蜀汉永远的痛,那么合肥则是江东永远的痛 。有趣的是,两场战役东吴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那为什么能擒杀关羽进荆州,却无法击溃张辽夺合肥呢?
难道是关羽不及张辽吗?当然不是 。不如我们来梳理两场大战的成败原因,从中来找寻答案 。
实力不对等 前后夹击合肥之战是孙权和张辽的正面对决,而荆州之战则是魏吴联手对关羽的绞杀 。
襄樊之战 魏国正面拦截关羽 吕蒙白衣渡江建安24年,刘备进位汉中王后,驻扎在荆州的关羽率先发难,向樊城发起了猛烈攻击 。关羽的想法很简单,破襄樊,直下中原 。但没让他想到的是,因为他的不宣而战竟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本来是蜀魏两国之间的局部逐鹿,竟演变成了魏吴联手对他的合围 。

文章插图
我们先来看看襄樊之战中魏国出动了哪些大将 。
守城者:曹仁 。当时正是曹仁驻守樊城,所以他也成了第一个跟关羽交手的魏将 。仁人马数千人守城,城不没者数板 。2.增援者:于禁 。樊城告急后,于禁奉曹操之命,统帅七军前来增援 。因秋水之故,七军皆没 。
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 。3.截击者 。同为援兵的张辽没能及时赶到,徐晃率先出击,正面接战关羽 。
晃击之,退走,遂追陷与俱入围,破之,或自投沔水死 。曹操在不断增兵增将的同时,采纳了司马懿的意见,成功撺掇孙吴出兵 。东吴早就对荆州虎视眈眈,当即以大都督吕蒙为帅,精锐几乎倾巢而出,直发荆州 。

文章插图
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橹,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 。[吕蒙传]又与吕蒙袭取南郡 [韩当传]权讨关羽,钦督水军入沔 [蒋钦传]权征关羽,璋与朱然断羽走道 [潘璋传]
可以说关羽是在兵力极不对等的情况下,一人对抗魏吴两国的全明星武将阵容 。
两国联手,前后夹击,兵力差距悬殊,这样的劣势换做是谁也不能轻松应对 。张辽镇守合肥则不同,虽然兵力远不如孙吴,但他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身心投入,去对付目下的敌人 。换句话说,东吴之所以能拿下荆州,是因为曹魏在正面拖住了关羽,才给了他们白衣渡江的机会 。
队友的帮忙,联军的优势,致使吕蒙顺利完成偷袭,这是东吴能够克荆州的原因 。
一将无能,累死三军 。孙权的直接挂帅影响了胜负 。俗话说一将无能,累死三军,这句话最适合放在合肥之战上 。因为在合肥之战中,东吴虽然精兵强将齐出,号称十万大军,但他们的总指挥却是孙权 。

文章插图
统帅的能力与否直接决定了军队的士气,跟战事的成败 。孙权作为割据之主,毫无疑问他是成功的 。但作为一个军事统帅,他是不称职的 。这一点,孙策在托孤的时候也明确指出了 。
遇到张辽的突袭,孙权不会应变 。三军乱了方寸,孙权不会调整 。如何调配攻城,孙权不会布置 。种种结合,才会被张辽打出了八百破十万的战绩 。
究其原因,还是出在孙权这个不谙军事的统帅身上 。
张辽的能力毋庸置疑,但能打出偌大名声,我始终认为他占了很大的运气 。试想之,以十万之众去攻一座千百兵甲的城池,无论野战、攻坚、伏击,都不至于被打得丢盔卸甲而逃 。如果同等兵力,东吴择一良将挂帅,恐怕合肥休矣 。因此,孙权的直接指挥是东吴没能攻下合肥的原因 。

文章插图
结语
纵观两场战役成败,都占着侥幸的成分 。如果关羽不是集中兵力在正面对抗曹魏,吕蒙怎么能轻而易举攻下荆州 。如果孙权命手下大将挂帅,以十万之众逼合肥,纵然不胜,也不至于惨败 。
东吴能拿下荆州,是因为曹魏 。攻不下合肥,是因为孙权 。
推荐阅读
- 如何才能有效延缓衰老
- 上班族喝这些茶饮能养颜美容
- 水果沙拉还能帮你排毒养颜
- 生活小事能养颜抗衰老!
- 女人这样吃才能抗衰老!
- 苹果手机为什么软件闪退 苹果手机软件闪退是什么原因
- 手机怎么添加门禁卡 手机也能实现门禁卡功能
- 《三国演义》小说中,夷陵之战刘备是想报私仇还是想灭掉东吴?
- 海参不发能不能吃
- 往事只能回味 陈思成&王宝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