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司马迁本可以用钱来赎罪,不用遭受宫刑,但是他没钱,与之交好之人为何不相助?
汉武帝刘彻天汉二年 , “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孤军深入匈奴腹地被匈奴人包了饺子、全军覆没 , 李陵也成了匈奴人的俘虏……常言道 , 不怕神一般的对手、就怕猪一般的队友 , 李陵偏偏就遇上了猪一般的队友 。李陵被俘之初还是相当有气节的 , 并没有立即投降匈奴 。汉武帝派去接应李陵的公孙敖扑了个空、没有找到李陵 , 不知道从哪儿听说匈奴有位李姓将军在帮助匈奴训练军队 。为了撇清自己的责任 , 公孙敖索性“张冠李戴”回长安跟汉武帝报告——李陵叛变了!盛怒之下的汉武帝下令夷灭李陵全族 。

文章插图
就在这个时候 , 司马迁不识时务地跳了出来 , 为李陵开脱 。开脱、说情也就罢了 , 可不知道司马迁怎么想的 , 居然硬是扯上了汉武帝的大舅哥贰师将军李广利!说什么李陵原本只是李广利的运输队 , 后来李陵与匈奴主力对决、力战被俘而李广利却鲜有战功 。此战汉武帝铩羽而归 , 正需要有人为战争失利背锅 , “投降”匈奴的李陵自然是最佳人选 。可司马迁却将矛头指向了李广利 , 李广利是汉武帝重用之人 , 指责李广利失职实际上就是已经将战争失利的脏水泼到了汉武帝身上 , 在不济汉武帝也有用人不当之罪!

文章插图
司马迁此举彻底激怒了汉武帝 , 不仅毫不留情地夷灭了李陵全族 , 司马迁也因此被判死刑!汉朝可以以腐刑(宫刑)抵死 , 最终司马迁被处以腐刑 。可问题又来了 , 汉朝腐刑属于赎刑 , 可以以黄金或制钱抵折刑罚 。可司马迁为何最终选择了腐刑而没有用钱抵折刑罚呢?

文章插图
“物价飞涨”
汉初赎刑所需费用还是比较“亲民”的 , 或许是因为长期战乱、男丁凋零 , 汉廷出于增加人口的需要 , 不仅各种各样的肉刑可以花钱减刑 , 死刑都可以!而且费用也相对“亲民” 。汉文帝刘恒废除了绝大部分肉刑 , 但赎刑制度依然保留了 , 而且依旧公道、“亲民” 。汉武帝即位之后 , 穷兵黩武、大肆对匈奴用兵 , 造成了严重的财政赤字 。为了弥补战争亏空 , 赎刑的价格也大幅上涨 , 以司马迁的腐刑为例 , 减刑一等需要五十万制钱!拥有二十等军功爵者如李广等尚可以用已经获得的爵位抵折部分金钱 , 像司马迁这样没有爵位在身者就只能拿出真金白银!五十万制钱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

文章插图
按理说 , 司马氏家族也不是小门小户 , 而且司马迁父子两代都在朝廷为官 , 五十万制钱难道都凑不出吗?网上有人算过一笔账 , 司马迁的俸禄减去全家花销 , 每年能结余大概五万制钱左右 。本人不善数学 , 更不懂会计、金融 , 姑且按五万制钱来算 , 五十万制钱也不过就是司马迁十年存款的总和 , 虽然多但也谈不上是什么天文数字 。可为什么司马迁不掏这笔钱呢?

文章插图
有钱也不能掏
细想想 , 其实不难理解 。汉武帝本就在气头上 , 他要的就是拿司马迁的刑罚压制朝野的反对声 , 撇清战争失利的责任 。如果司马迁一下子拿出了五十万制钱 , 一个小小的太史令居然一下可以拿出这么多钱 , 到时候汉武帝恐怕不见得会管你是不是存款 , 再给安一个“贪污腐败”的罪名怎么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汉武帝恐怕不会允许司马迁以钱赎刑 , 否则杀鸡儆猴的作用也便失去了 。那么只能靠“朋友”帮忙——凑钱 , 只有这样汉武帝才没有借机发难的理由 。这也是后来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感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原因所在 。

文章插图
“朋友”为何“见死不救”
司马迁这个人多少有些“恃才傲物” , 这一点从他在《史记》中对卫、霍的态度也能看得出 。这就注定了他很难与朝中当权者保持良好的关系 , 这些人显然是不会伸以援手的 。司马迁和哪些人关系好呢?李广之类同样“恃才傲物”者!这类人本身就地位不算很高且不太受重用 , 经济实力也非常有限 , 伸以援手显然有些勉为其难了 。换言之 , 真和司马迁关系铁的都是些没钱的……那么 , 关系还算和睦的呢?为什么不愿意出这个钱帮助司马迁度过难关?

文章插图
司马迁因何被处以腐刑?因为他触怒了汉武帝 。为何会触怒汉武帝?因为他“欲沮贰师” , 被汉武帝定了诬罔之罪!这个时候谁解囊相助不仅仅是经济问题 , 更是政治问题 , 代表着你站队站在了汉武帝一方还是汉武帝的对立面 。除此之外 , 帮司马迁一把 , 不仅得罪了汉武帝 , 而且还得罪了如日中天的贰师将军李广利!此举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不言而喻 。众人避之唯恐不及 , 又怎么可能往汉武帝刀口上撞?搞不好不仅救不出司马迁 , 还会搭上自己全族的性命 , 谁敢出这个头?

文章插图
综上所述 , 司马迁看似是因为为李陵求情触怒了汉武帝 , 实际上是他不该扯上贰师将军李广利 , 将战争失利的脏水泼向汉武帝 。此举一出 , 已经注定了司马迁的命运 , 汉武帝为了撇清战争失利的责任 , 只能牺牲李陵 , 牺牲李陵则必须重罚司马迁!否则 , 汉武帝以武力解决匈奴问题的战略方针都可能受到影响 , 这不仅仅是人情问题 , 更是政治问题 。司马迁虽然通晓古今 , 政治书却还是嫩了点儿 , 他错就错在不该扯上李广利、扯上汉武帝 。如果单纯是为李陵求情 , 汉武帝未见得会如此大发雷霆 , 毕竟谁没有几个朋友、熟人?在中国人的圈子里 , 为朋友、熟人说情太正常不过了 。汉武帝大不了斥责司马迁一顿 , 说他不知轻重、不采纳就是了 , 根本没有必要定他一个死罪!

文章插图
汉武帝之所以如此重罚司马迁 , 说白了就是利用司马迁作为反面典型压制反对派的声音 , 既撇清了战争失利的责任 , 又压制了反对武力解决匈奴问题者的气焰 。因此 , 司马迁必须被处以重刑 , 恐怕司马迁就算拿出赎刑的金钱也未见得能够逃脱这一刀!汉武帝铁了心要“法办”司马迁 , 谁还敢在这个时候“拉司马迁一把”?司马迁就是他的“榜样” , 不是吗?所以说 , 司马迁自打扯上李广利那一刻起 , 他的命运实际上就已经注定了 , 这不是钱可以解决的问题 。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司马迁获罪完全出乎自己的预料 , 只是为了一个与自己没有深交的人仗言说了几句话 , 就惹来了弥天大祸 。汉武帝不分青红皂白 , 听信谗言 , 以欺君罔上的罪名将司马迁处以宫刑 。

文章插图
司马迁在给旧友任安的信中写到 , 自己少年时才华横溢 , 而长大后却很少有人称赞 , 直到进入宫廷任职后 , 就断绝了与朋友的来往 , 家里的私事也抛到一边 , 专心的做好本职工作 。据此说来 , 司马迁的朋友并不多 , 就算有 , 恐怕当时也没人敢触碰盛怒下的汉武帝吧 。

文章插图
当时由李广利带兵三万征伐匈奴 , 本让李陵给李广利送粮草作为运输部队 , 但李陵夸下海口 , 说我能以少取胜 , 可用五千人马直捣单于王庭 , 汉武帝应允 。李陵在浚稽山遭遇到单于主力 , 被匈奴八万多骑兵包围 , 李陵奋勇抵抗 , 杀敌超过自己部队的人数 , 最终坚持战斗八天八夜 , 在无任何支援的情况下 , 无奈投降 。

文章插图
汉武帝听说李陵投敌 , 于是大怒 , 加上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 , 更是怒火中烧 , 期间只有司马迁为李陵说好话 , 陈诉实情 。汉武帝认为李广利率领主力部队都没有取得战功 , 李陵又怎会有此战功呢 , 认为司马迁是故意诋毁李广利 , 诬罔他人 , 所以才被下狱处以肉刑 。
由于司马迁家里比较贫穷 , 又没有什么朋友 , 皇帝亲信又为图自保 , 也没有出来说句好话的 , 所以司马迁只得认命了 。
其他网友观点

文章插图
这笔钱不是小数目 , 一般人很难能拿的出来 。能拿的出来的人绝对是有头有脸的人物 , 这类人却不敢拿 , 害怕被牵连 。司马迁得罪的是谁?那是汉武帝 。一言不合就要收拾人的主 , 信奉黄老之治 , 把厚黑学玩到极致的帝王 , 表面上与世无争 , 大大咧咧 , 实际上睚眦必报 , 谁帮了司马迁 , 谁就给自己招来弥天大祸 。
司马迁做了什么?让汉武帝对他如此嫉恨 , 让所有人都不敢帮助司马迁在那个年代 , 士大夫信奉的是“士可杀不可辱” , 宫刑绝对是最为羞辱的刑罚 , 别说士大夫 , 就连仆人如果受了这种刑罚 , 也会自尽而死 , 更别说心高气傲的司马迁了 。汉武帝也是心知肚明 , 他的目的就是让司马迁生不如死 。
在天汉二年 , 汉武帝派李广利率三万骑兵从酒泉出发 , 攻击匈奴右贤王 , 这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大舅哥 , 汉武帝就是让他挣荣誉 , 胜利后就能顺理成章的封侯 。而李广的孙子李陵发觉汉武帝的用意后 , 心情很不平衡 , 一是李陵看不起李广利这废材 。二是自己的爷爷李广到死也没能封侯 , 所以他不服 。于是 , 便也请命去攻打匈奴 。但汉武帝把骑兵都给了李广利 , 没有多余骑兵让李陵率领 , 加上其他将领也不愿意配合李陵 , 结果李陵率5000步兵 , 而且还是孤军 , 与单于率领的匈奴精锐打生打死 。
李陵一开始打的还真不错 , 五千步兵不但顶住骑兵的冲锋 , 还能反杀几千人 。单于又调来8万骑兵 , 李陵边打边退 , 打得有声有色 , 虽然已接近强弩之末 , 但匈奴单于已暗暗心惊 , 担心对方带着自己进入埋伏 , 可惜 , 李陵部队中的叛徒告密 , 让单于知道了这是一支孤军 , 最后李陵弓箭用尽 , 又突围失败 , 没脸回去 , 就投降了 。而李广利那边一开始打得还不错 , 大败左贤王 , 灭敌一万多人 , 但回来时遭到埋伏 , 伤亡大半 。
【有人说司马迁本可以用钱来赎罪,不用遭受宫刑,但是他没钱,与之交好之人为何不相助?】两场大败让汉武帝心中极度郁闷 , 而且李陵的背叛也让他气愤难平 。可以想象汉武帝在朝堂咆哮的情景 , 此时大臣们都战战兢兢 , 如同待宰的鹌鹑 , 不敢发一言 。然而 , 性格耿直的司马迁居然站出来说话了 , 他本想劝慰汉武帝 , 但说出来就不是那个味道了 , 他说:“李陵与同僚绝甘分少 , 与将士同甘共苦 , 与匈奴的战功也能表明李陵报国的心迹 , 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 , 李陵投降是无奈选择 , 意图是留下有用之身 , 等待机会报效陛下” 。
敏感的汉武帝听了 , 大怒 。认为司马迁在讽刺自己任人唯亲 , 派出废材才导致失败 。而投降的李陵竟然被司马迁称为名将 , 这说明不是李陵能力不行 , 而是自己出了问题 , 放李广利 , 任李陵自生自灭 , 孤军深入没有援军 。这正戳中汉武帝的痛点 , 汉武帝感觉颜面大失 , 强横的给了司马迁一个“诬罔”的罪名 。

文章插图
司马迁如果想用钱来赎罪 , 必须花50万钱 。司马迁做太史令一年封路840石 , 他做了10年 , 就是8400石 , 折合铜钱100万 。司马迁十年生活费总额的一半 , 对司马迁来说很难拿的出来 , 如果凑凑借借还是问题不大的 , 但周围亲戚的态度是交游莫救 , 左右亲近不为一言 。
司马迁被宫刑的根本原因司马迁的性格太过直接 , 是非对错一定要弄清楚 , 非黑即白 , 没有灰色地带 , 所以他才会看不惯朝堂对李陵的落井下石 。但他没有深刻认识到当时儒家的仁义礼智信 , 有杀身以成仁 , 无求生以害仁的道德标准 。李陵的投降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 而司马迁却为李陵开脱 , 还称其为名将 , 汉武帝必然暴怒 , 再加上李广利的战败 , 更让汉武帝的怒火无处发泄 , 司马迁也就撞到了枪口上 , 遭受了极为残酷的刑罚 。
推荐阅读
- 子女有义务帮死去的父母还银行贷款吗?
- 诅咒劈腿渣男和小三、如何诅咒渣男比较有效果?
- 空调正1.5和1.5匹有什么区别
- 上海有哪些特产
- 曹操杀吕伯奢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你有什么感触?
- 三国有哪些猛将,只以正史为准?
- 有三千万,干什么好?
- 锁阳泡酒有什么功效?告诉你如何用锁阳泡酒
- 广西的23学校有哪些
- 智能插座有什么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