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人|我们,真的不喜欢狼人杀
作者:刘车仔
文章插图
这个世界上 , 能够让人群迅速撕裂成两半的方法有很多种 , 狼人杀游戏算一种 。
最近一条吐槽微博 , 又让狼人杀爱好者与狼人杀边缘人在微博相聚了:
“很多人不敢讲 , 但我相信一定有很多跟我一样的朋友:我们 , 真的不喜欢狼人杀 。 不喜欢人格需要编谎话的游戏!因为我们真的不会说假话 。 普通的社交 , 就已经让我精疲力竭 。 说假话这件事 , 对我来说比上班还累……”
文章插图
连博主本人都没想到 , 这条普通的吐槽 , 在短短几天时间被转发超过1.5万次 , 有4.1万个点赞 。 评论区里更是激烈 , 大部分人几乎如遇知己般倾诉:原来有人和我一样讨厌狼人杀!
另一群人则感到深深地委屈:不喜欢玩就不要玩 , 有人强迫你玩吗?为什么优越感这么强?
作为一款社交场合、聚会休闲的必备游戏 , 狼人杀的优势就在于 , 它可以让一群陌生人快速跨过寒暄环节 , 来到社交实战环节 。 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 , 玩狼人杀 , 成了派对正确打开方式 。
只不过 , 这些年来 , 狼人杀不仅没有成功感化这些不争气的狼人杀小白 , 甚至不少对狼人杀并不反感的人 , 也渐渐对这款游戏嗤之以鼻 。
如你所见 , 这两年 , 狼人杀热潮逐渐退去 。
为什么有些狼人杀边缘人永远无法喜欢上这款游戏?而这款游戏 , 又是如何走上穷途末路的呢?
文章插图
狼人杀 , 一个始于说谎的游戏 。 /动画片《匹诺曹》
不是我玩狼人杀
是狼人杀玩弄我
回老家过年时 , 小韦的堂兄弟姐妹们齐聚一堂 , 湖南冬天的夜晚很冷 , 大家围着一个大桌子烤火 , 上面盖着一张破旧的棉被子 。 兄弟姐妹一年没见 , 寒暄过后 , 百无聊赖之中 , 有人提议玩狼人杀 。
每当这时候 , 就是小韦的“上刑”时刻 。 本着“一个都不能少”的精神 , 申请围观的小韦被不容分说地安排了:“来嘛来嘛 , 玩几局就会了 。 ”
在一群人中 , 不玩显得尤其不合群 , 只能硬着头皮上 。 有不少狼人杀小白正是这样无数次踏进了狼人杀世界 。
马东曾经介绍《饭局的诱惑》时提到:“一个好的游戏产品必然带有先天的社交属性 。 ”说的便是狼人杀游戏 。 这一款桌游不依赖电子设备和技术 , 多人面对面即可完成游戏 , 由于强调面对面对话 , 狼人杀成为社交一把手 。
当时 , 《饭局》定位成国内首档明星狼人杀综艺节目 , 由马东、侯佩岑和蔡康永主持 , 每周邀请不同明星嘉宾参与 。 在明星效应下 , 狼人杀迅速出圈 。
文章插图
《饭局的诱惑》带火了狼人杀 。
在超过5个人的场合 , 无论是公司团建还是亲友聚会 , 大家一言不合就玩狼人杀 。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喜欢这个游戏 。
玩过很多次 , 小韦始终体会不到玩这个游戏的乐趣在哪里 , 反而压力重重 。
要是拿到好人牌还能从头到尾消极应对就行了:“我是好人 , 昨晚发生了什么我都不知道 。 反正我是‘好人’ 。 ”最紧张的是拿到“狼”牌或者功能性身份例如“预言家”、“女巫”之类的 , 这时候该如何像模像样地推理发言成了问题 , 只能浑水摸鱼混过去 。
有时候混着混着就赢了 , 但大多数时候 , 是直接被“狼”随机杀了 。 总结下来 , 小韦的游戏体验就是四个字——随波逐流 。 关于游戏的奥妙她永远都不懂 , 也不想懂 。 “对它提不起劲 , 更别说去思考话术和逻辑了 。 ”
为什么玩一个游戏要这么累?小韦“感觉不是我玩狼人杀 , 而是被狼人杀玩弄” 。 狼人杀“边缘人”小张也有同感 , “我喜欢看电影、看书 , 和朋友散步、聊天 , 玩游戏还要勾心斗角、尔虞我诈 , 看着都累死了” 。
文章插图
狼人杀边缘人的悲伤 。 /图虫创意
小张感觉自己就是个“狼人杀黑洞” , 每次发言都发不好 , 让本来就口头能力不佳的她感到瑟瑟发抖 。 有一次 , 她抽到了“狼”牌 , 一开口就暴露了 , 因为她在自我介绍时说“我是一只村民” 。 她说完后全场爆笑 , 游戏第二轮 , 她就被投死了 。
喜欢的人享受唇枪舌剑、“优秀发言”的快乐 , 但面对大家的发言 , 有些人则常常感觉到自己是个始终无法入戏的局外人 。 小韦说 , 有时候看着对方说话的语气 , 好像对方真的进入了狼人杀人的村子 , 而他自己却只能说“我是好人” , 在“村里”睡了一晚上什么都不知道 , 好尴尬 。
不玩狼人杀 , 不合群 , 玩了吧 , 伤自尊 。 有一次 , 堂姐干脆直接跟小韦说:你这样以后怎么融入交际局认识男生啊?现在大家都爱玩这个 。
她只能在心里嘀咕:我还是不找爱玩狼人杀的男朋友吧 。
以谎言开始的博弈
对每一个狼人杀边缘人来说 , 最恐怖的事情 , 莫过于看着自己昔日信任的朋友 , 突然在游戏里变了个人 。
小张说 , 在一次狼人杀局中 , 昏黄灯光照射下 , 朋友C的脸突然变得阴晴不定 。 他气势汹汹且大义凛然 , 声音提得很高 , 被他怀疑是狼人的朋友显得局促且无可争辩 , 最后涨红了脸 。 下一轮 , C依旧不依不饶 。
这不是小张昔日认识的腼腆温柔的C 。 最后令大家大开眼界的是 , C才是那头狡黠的“狼” , 他把所有人都骗过去了 。
文章插图
狼人杀 , 友谊杀 。 /Unsplash
难怪有人好言相劝“千万不要和熟悉的朋友玩狼人杀” , 否则狼人杀就成了“友谊杀” 。
与此同时 , 一些人深深地享受“合法欺骗”的快乐 , 戏称狼人杀满足了自己的精神需求 。
上个世纪80年代末 , 一款叫做《黑手党杀人游戏》在莫斯科大学心理学系实验室诞生了 。 1987年 , 在莫斯科大学夏令营的普通课堂中 , 这款游戏被应用于模拟少数知情“杀手”与多数平民的博弈 。
夜间 , 只有杀手可以睁眼 , “杀死”一位平民;到了白天 , 所有玩家睁眼 , 通过发言辩论的方式票选一位最具“杀手”嫌疑的玩家 , 票数最高者出局 。
那年夏令营的课堂 , 学生们为争论谁是“杀手”吵得不可开交 。 但他们也许不知道 , 这款游戏其实是为前苏联“秘密警察”50万名间谍设计的 , 目的是训练他们在强大的压力下“富有逻辑地说谎” 。
这便是狼人杀游戏的原型 。
狼人杀游戏对杀人游戏做了升级 , 除了杀手和平民 , 狼人杀还增加了“神族角色” , 比如能够每晚查验一名玩家身份的警长、拥有解药与毒药的女巫、死后可以开枪带走场上一名玩家的猎人等 。
“狼人”为了不暴露身份开始假扮平民或“神族”;“神族”为了尽可能存活与“狼人”对抗反而选择隐瞒身份;平民有时会假扮“神族”混淆视听——本质上 , 这就是一款始于谎言的游戏 。
文章插图
间谍需要很好承受说谎的压力 。 /美国电影《特工绍特》
小韦思考过自己为什么不喜欢这款游戏 , 她也一度怀疑自己比别人笨 , 但想了想 , 她还是觉得自己提不起兴趣是因为这款游戏的推理 , 是基于虚假的事实 。
为了达到狼人杀游戏的目的 , 欺骗者所要做的就是为欺骗对象建构起虚假的“基础认知” , 一旦虚假的基础事实被采纳 , 那么谎言的操控便易如反掌 。
比如狼人杀中有一个屡见不鲜的“狼自刀骗解药”战术 , 本身就是非常巧妙的操纵术:游戏中“狼人”获胜的条件是杀死全部“好人” , 因此普通玩家对于游戏的基础认知是狼人一定会杀死好人 。
“狼人自杀”便是利用这一“基础认知”来证实自己的好人身份 , 这一行为本身则是通过对基础认知的颠覆完成的 。
如果说不少狼人杀“老司机”认为 , 这款游戏最隐秘的乐趣 , 便在于它能“公然说谎” 。 但小白玩家则对狼人杀世界里的谎言逻辑感到心累:当“老司机”在谎言中“纵享丝滑”、玩出各种花招 , 将普通玩家牵着鼻子走的时候 , 小白玩家感觉到自己被深深玩弄 。
文章插图
“ 我没有说谎 , 我何必说谎 。 ”
网友“软核象限”在网上分享过自己被狼人杀震撼的经历:
2017年夏天 , 为了给一个朋友送行 , 一帮不太熟悉的人聚到一起玩狼人杀 。
第一把 , 大家一开始就把东道主给票死了;第二把 , 他抽到了预言家 , 一边认真听 , 一边掏出手机查那些接头暗号一般的术语 , 什么“警徽流” “金水” “银水”……好不容易弄懂了 , 轮到他的时候 , 很自然地 , 他随便指了一个人 , 结果他惊讶地发现其他人对此分析了半天 。
由于是预言家视角 , 他便发现了好多人都喜欢装预言家 , 并就此陈述得滴水不漏 , 随后他也很快发现了“带节奏”的技巧 , 只需要建立一个“事实” , 然后围绕这个事实不断演绎 。
出于新奇 , 他觉得大家的反应很有趣 , 但游戏体验“无聊又充满压迫感” 。
回想起来 , 他觉得自己不喜欢狼人杀游戏 , 是因为它的“推进感”很强 。
作为一个纯语言类游戏 , 狼人杀的进行全靠每个玩家的发言作为载体 。 如果每个玩家都不说两句话 , 这个游戏几乎就无法进行 。
文章插图
对于社恐来说 , 被强迫发言的感觉太糟糕了 。 /综艺《娱乐百分百》
对于喜欢发言且善于掌控节奏的玩家来说 , 狼人杀游戏充满了乐趣 。 但是对另一部分内倾性格的玩家来说 , 这就是巨大的压力——为了游戏的正常进行 , 不得不发言 , 强行分析 。
可问题就在于 , 这不是日常普通的辩论 , 也不是基于寻找真相的推理 , 因为这样的发言充斥着谎话 。 玩家为了“排除嫌疑 , 剖明心迹” , 争取公众信任 , 最重要的事情不是逻辑推理 , 而是如何用表演和煽动能力说服别人 。
美国作家Jeff Wise 根据其多年心理学研习 , 为大家分析了“如何成为一个出色的骗子” 。 Wise 认为 , 成为出色的骗子要具备的基础条件 , 是强大的抗压能力 。
特别是当其他人已经对说谎者产生怀疑并提出质询时 , 缺乏抗压能力的说谎者容易自乱阵脚 , 轻易投降 。
可是 , 对于狼人杀边缘人来说 , 人生已经够累了 , 为什么玩游戏娱乐还要锻炼自己的说谎抗压能力?
文章插图
玩游戏为什么搞得跟上班一样?/图虫创意
圈层固化的狼人杀
路越走越窄
对小韦来说 , 玩狼人杀最糟心的事情 , 恐怕还在于一局游戏结束之后的“逻辑复盘” 。
如果那一局是预言家 , 有人就会教育她“不该那么早亮出身份的”“我跟你说 , 是这样的 , 你知道吗”类似的说教 , 让她越来越厌恶这个游戏 。
2017年 , 狼人杀几乎火遍了线上线下 , 奠定了自己“桌游一哥”的地位 , 遗憾的是 , 狼人杀也很快迎来下坡路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狼人杀圈子里形成了一大批高手玩家 , 而狼人杀也已经从最初的新奇游戏变成了鄙视链很强的圈子——如果不依照高手玩家的“潜规则”进行 , 就会面临被说教的危险 。
比如预言家必须竞选警长 , 第一天就告诉大家信息、再用“警徽流”的方式传递信息 。 倘若不这样做 , 就会被认为“发言不好” , 自称预言家的玩家就会遭受一定质疑 。
对新人玩家来说 , 潜规则意味着入场要求极高 , 这令不少始终躺在鄙视链底端的狼人杀小白越来越厌恶狼人杀 , 以至于恨不得在微信签名上宣布“有狼人杀的局不要叫我” 。
对普通玩家来说 , 出于越来越牢固且复杂的“潜规则” , 一局狼人杀也很有可能走向互相指责泼脏水、被指责逻辑不通、被质疑在演 , 从而让气氛突然诡异 。
文章插图
狼人杀 , 火药味越来越重 。 /图虫创意
可问题在于 , 一方面 , 有了潜规则 , 就意味着游戏越来越失去趣味性;另一方面 , 狼人杀是由谎言和误解构建的游戏 , 在游戏过程中 , 玩家需要不断猜测彼此的身份 , 在这个过程中难免出现误判 。
既要竞技又要社交 , 这就是狼人杀作为一款社交游戏最自相矛盾的地方 。
早在2019年年底 , 曾经火爆全国、开了多家分店的狼人杀桌游店JYclub宣布闭店 , 发出最后一条微博“JYclub闭店啦 , 我们撑不住了” 。 聚会中 , 狼人杀游戏也逐渐边缘化 , 一局狼人杀局 , 很难叫齐人 。
只不过 , 时不时地 , 网上还会出现一些类似“世界上不喜欢狼人杀的人们 , 联合起来”的吐槽 , 曾经因为不喜欢玩狼人杀被指责“不合群”的人们 , 已经彻底觉醒——
不喜欢玩狼人杀 , 真的不是因为我太笨、太不合群 , 而是 , 任何一种游戏 , 都不应该以“不合群”为理由“绑架”他人 。
参考资料
[1] 从“情动”到“逻辑”:谁缔造了“狼人杀”的科学主义神话|澎湃思想市场
[2] 狼人杀:藏在我们身边的“特工”|端
[3] 狼人杀 , 友情杀|南都周刊
【狼人|我们,真的不喜欢狼人杀】[4] 你还在玩狼人杀吗?|毒眸
推荐阅读
- 吸血鬼|西方传说中的吸血鬼和狼人,这些神秘怪物,是真实存在的吗?
- |英雄联盟:克制“炼金狼人”的阵容推荐
- 狼人|国服第一告诉你版本最强,三套阵容助其登顶,是时候削弱刀妹了
- 英雄联盟|金铲铲霓虹之夜:“炼金狼人”克制阵容解析,让其难以突破前排
- 王者荣耀|王者荣耀:李信光信攻略(一)
- 交易|大话西游2:玩家欲用北冥龙君换孟极!这手交易真的可行吗
- 解谜游戏|真的就只要钱给到位,连命都可以拼上了?
- |真的就只要钱给到位,连命都可以拼上了?
- t1战队|T1战队崔教练:选手们的表现无可挑剔,我们可以赢得所有比赛!
- 狼人杀|我们,真的不喜欢狼人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