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礁|去了一趟丽江,再也不想听到“古城”两个字

珊瑚礁|去了一趟丽江,再也不想听到“古城”两个字

文章图片

珊瑚礁|去了一趟丽江,再也不想听到“古城”两个字

文章图片

珊瑚礁|去了一趟丽江,再也不想听到“古城”两个字

文章图片

珊瑚礁|去了一趟丽江,再也不想听到“古城”两个字

文章图片


大部分人都听过丽江古城 , 山清水秀 , 人流攒动 , 商业气息浓厚 , 各种物质的、非物质的产品琳琅满目 。 但在人潮、商潮的“裹挟”下 , 给人体验很差 , 终于败兴而归 。

现在是疫情期间 , 旅游淡季 , 回想了自己曾经去过的古城、古镇、古街、古村 , 总结不好的体验 , 大致有三:
第一 , 人太多 , 行色匆匆 , 都忙着拍照、猎奇 , 没有心思看欣赏人文景观 。
第二 , 商铺太多 , 有特色的少 , 物价却很贵 , “杀生”现象严重 , 没有回头客 。

第三 , 找住宿难 , 找停车位难 , 找厕所难 。

关键是你还不能说它不好 , 要不然会触犯他们本地人的地域自尊心 , 各种讽刺、歧视会接踵而来 。 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第一 , 传统物质文化资源过少 。 由于历史原因 , 我们拆除了许多古建筑 , 而前些年旅游业兴起 , 导致了供求不平衡 。 受利益驱使 , 许多地区也妄图重建假“古城” 。
第二 , 地方竭泽而渔 , 过度消费传统资源 。 招商引资是好事 , 但也需要注重品质 , 以及商家“气质”是否与古城相融合;对公共资源使用不当 , 急于寻租 , 忙于“变现” 。

第三 , 市场监管需要加强 。 游客基本上都有消费冲动 , 但合理的物价是景区长远发展的基础 。 乱象太多 , 不利于持续发展 。
第四 , 古城规划可以改进 。 景、商不分离 , 增加了本地GDP , 却损害了旅游感受权益 。
注重经济利益 , 不重视人 , 这是现在旅游业的普遍特征 。
增加本地旅游收益、就业、GDP确实利民 , 但却不能损害其他地区的游客利益 。 社会发展 , 最终是人自身的发展 , 良好的教育、生活、工作、道德环境、生存环境等才是归宿 。 当人都掉入“钱眼” , 得利的往往不是自身 , 而是资本 。 竭泽而渔式的旅游开发 , 只能让貌似辉煌的古城声名狼藉 , 被人厌倦 。
所以 , 不妨参考一下意大利博洛尼亚市的做法 , 人与城和谐发展 , 并不妨碍经济的长久增长 。 博洛尼亚在11世纪已经成为地域性的商业中心 , 有着大规模的历史建筑 。
上世纪60年代 , 在开发商的驱动下 , 博洛尼亚市政府也想拆除旧建筑 。 但在市民的抗议之下 , 终于制定了以下几个方案:
首先 , 抛弃核心商圈化理论 , 保留原住民 , 制定了慢速发展、人房共存等、保护遗迹的规划结构 。

【珊瑚礁|去了一趟丽江,再也不想听到“古城”两个字】其次 , 具体措施为:保存历史中心区、街道、建筑;降低租金 , 保证原市民的居住权利;对公共资源的开发 , 要降使用费用 , 并且利民、便民;以市财政为支撑 , 专辟无人居住的建筑为历史文化区;对私人建筑的商业化用途进行严格限制 , 提升文化氛围;等等 。

这样的措施 , 反而使博洛尼亚保持了原有的历史风貌 , 成为令世界瞩目的旅游胜地 。 这种细水长流与我们古城的饕餮胃口形成了鲜明对比 。 对于古人留下的优质的遗产 , 我们应该爱惜 , 否则 , 一旦旅游经济回到正规 , 最先坍塌的就是我们为之自豪的古城 。 所以 , 发展的时候 , 不妨多考虑一下人 , 厚积薄发 , 才能稳如磐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