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如果李世民将皇位传位给四子李恪 , 则天下有可能会大乱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有人说我耸人听闻 , 不然 , 李恪如果继承皇位 , 单不说他不是嫡子出身 , 就他那隋朝杨氏血统 , 就会让文武百官调转枪口一致反对 。

众所周知 , 李世民一朝 , 朝堂上有三种势力:其一是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天策府一系;其二是以魏征为首的建成太子一系;其三是以裴寂为首的武德一系 。三种势力就属天策府一系实力最大 , 他们支持是长孙皇后的血脉 , 也就是李世民的嫡子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可是李恪呢?除了宫中的母亲杨妃支持外 , 在朝中并无大臣支持 , 不对 , 还有他蜀王府属臣 , 可是都是些小官 , 真正一些重臣 , 比如长孙无忌、房玄龄、魏征等 , 都是对李世民这个四子李恪怀有敌意的 。

即使李世民独断专行 , 硬要传位给李恪 , 那李恪可能会在李世民驾崩那一天 , 被群臣所诛 。

不可能吧?众臣会废君?在大唐 , 没有什么是干不出来的 。李恪成为皇帝 , 对于朝廷大臣就是灭顶之灾 。原因很简单 , 因为李恪有隋朝杨氏血统 , 而朝中大臣都是当年跟着李唐王朝造隋朝杨氏反的人 , 试想他们会让有着杨氏血统成为皇帝吗?显然不会 。

所以李恪一登基 , 就会被大臣联合其他皇子给赶下帝位 。李世民又不只有他这一个儿子 , 即使嫡子李承乾和李泰不中用 , 被废了 , 不是还有一个九子李治吗?他也是长孙皇后的血脉 。所以李世民不可能不立自己的嫡子 , 反而立庶子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李恪也算是倒霉 , 即使他没有被立为帝王 , 最终也没逃过一死 。在李治登基后的第五年 , 他就被长孙无忌污蔑造反 , 最终身死 。我想在他死的那一刻 , 后悔生入帝王家吧!

其他网友观点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 , 其实这个问题主要说的就是唐朝在李治的手中 , 导致了武后称帝的事情 , 所以才会认为这个政权如果能够来到李恪的手中会怎么样?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这个问题就得看看当时候的形势了 , 我们都知道李世民的儿子数量是不少的 , 但是真正能够有机会进入继承人的讨论中的 , 也就是他的三个嫡子 , 也就是长孙皇后生的三个儿子 , 而李恪并不在这个里面 , 因为他的母亲是杨妃 , 所以从这个方向去看的话 , 李恪其实一点机会都是没有的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而李世民的三个嫡子 , 也就是太子李承乾和李泰 , 还有一个就是李治了 , 就可以说他们三个的地位在唐太宗的儿子中是最高的 , 如果按照正常情况的话 , 李承乾是能够坐上地位的 , 但是李世民这个人却非常喜欢李泰 , 这样也就给群臣也包括李泰一个错觉 , 是不是他也有机会从成为储君呢?有这个想法的还有一个人 , 就是李承乾 , 所以他也就非常担心会成为第二个李建成了 , 所以也就有了铤而走险的举动 , 想要像他爹一样 , 也来一场玄武门兵变 , 可是却没有开始就被他老爹知道了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这样太子也就被废了 , 李泰和李治也就成为太子的新人选 , 而这个时候他们俩身后都是有着身份能量巨大的一群支持者的 , 而我们看看李恪这个人 , 他是没有支持者的 , 所以不要说李世民考虑他 , 就是想要让他上位的话 , 这个难度也是非常大的 , 因为这个时候的世家大族还是能量巨大的 , 即便是李世民也不得不选择妥协 , 最后也就只能选择李治了 , 毕竟李泰也参与了皇位的争夺 , 如果要是确立他成为新太子的话 , 不就是等于说只要去争取就是可能坐上皇位的吗?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而李治这个皇帝也是不错的 , 在他的手下唐朝的疆域达到了最高峰 , 但是这个人有一个弱点 , 那就是身体不好 , 而这个也就给了武则天掌权的机会 , 毕竟他不能亲自处理朝政的话 , 总还是要有人去做啊 , 自己的老婆怎么都是放心的吧 , 而在他的统治时期 , 国家的最高权力一直都在李治的手中 , 只不过他的儿子斗不过武则天 , 这个怎么也怨不到李治的头上吧!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如果真的是李恪坐上皇位 , 他的能力是不错的 , 虽然史书上对于他的记载不多 , 但是还是肯定他的能力了 , 而且李世民也说过这个儿子最像他 , 先不说他能不能坐上这个皇帝的宝座 , 能够坐上的话 , 首先武则天这个事情应该就不会出现了 , 这样的话唐朝也就能够很平稳的过渡下去 , 也许就能够更快的进入到一种盛世局面了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其他网友观点

这个问题背后隐含着这个意思:

唐高宗李治治理业绩不行 。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李治时期的唐朝疆域

李治治理下唐朝达到最高峰

由于传统上由于认为李治性格软弱 , 加上武则天称帝事实 , 导致很多人都认为李治能力不行 , 成绩不行 , 但事实是:

1、李世民有贞观之治、李隆基有开元盛世 , 李治有永徽之治 。现简单举永徽之治的几个例子:

A、物价稳定 。贞观之治时石米价是20钱 , 永徽之治是石米价是130钱 , 一直到保持到开元盛世 , 到了安史之乱后唐德宗建中年间才飙升到660钱 。此后各朝石米价除了辽道宗、宋高宗分别为60钱、70钱的价格外 , 基本上都保持在500到1000钱的价格 。

B、李治永徽元年当年年增15万户人 。全国人口从贞观22年的360万 , 永徽3年增加20万人 , 为380万 。

C、显庆五年 , 李治因为流通中的恶钱(质量很差的钱、私铸的钱)太多 , 于是下令让地方官购买恶钱 , 减少流通量 。原本购买的价格是5恶钱兑换1好钱 , 但百姓觉得价格太低 , 最后改为2恶钱兑换1好钱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D、李治即位 , 将李世民时的3日一朝改为1日一朝 , 比李世民还劳模 。

2、编著全面体现了中国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风格和基本特征的《唐律疏议》 , 对周边国家形成深远的影响 。

3、李世民的名臣多 , 李治的名臣也不少:苏定方、裴行俭、薛仁贵、刘仁轨、

王方翼、程务挺、王孝杰、黑齿常之等 。

4、李治将唐朝疆域推高到唐朝最巅峰:

永徽元年650年 , 擒获东突厥的车鼻可汗;

显庆2年657年 , 平定西突厥;

显庆5年660年 , 灭百济;

总章元年668年 , 灭高句丽 。

西突厥和高句丽 , 是李世民没有达成的而李治做到的;李隆基时连占据东北的渤海国都不攻打 。

5、李世民昭陵前只有14个番臣像 , 李治乾陵却有61个番臣像 。

事实很明显 , 李治的业绩不比李世民差 。李治将李世民的基业推向巅峰 , 这可不是一个守成之君可以做到的 。要说守成之君 , 李隆基才是 。

当然 , 李治由于身体和性格的原因 , 不像李世民一样 , 动不动就要亲征 , 都是让大将去做 , 知人善任也是一种能力和成绩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再来说吴王李恪

吴王李恪和弟弟蜀王李愔 , 都是隋炀帝的外孙 , 这很多人都知道 。

李世民所说的“英果类我” , 其实就是说:李恪尚武之心比李治高 。简单说就是:

李治即位 , 不会御驾亲征;李恪即位 , 必会御驾亲征 。

但仅仅因为李治尚武之心少、李恪尚武之心多就可以进行废立的话 , 李承乾同样是有资格:

李承乾和李恪一样都是汉治胡风思想的人 。

当然 , 李治也曾经想过御驾亲征高句丽 , 但被武则天所劝阻而取消;李恪也因为尚武之心被李世民处罚:

贞观11年637年10月 , 李恪因为游猎时践踏庄稼被侍御史柳范弹劾 , 而被李世民免去安州都督 。

李恪有两次赴任的记录:第一次是贞观7年633年;第二次是贞观11年636年 。李治是贞观18年被立太子 , 按说李治应该也有赴任的情况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李恪之死是和上官无忌权斗失败的结果

李世民给李治留下了三个大臣以辅助李治:国家治理是长孙无忌、褚遂良 , 军事战争是李勣 。

从长孙无忌、褚遂良在李世民死时的官职 , 可以看出 , 李世民除了要二人辅政之外 , 还想要二人相互监督 , 避免长孙无忌独大:

长孙无忌的官职为:检校中书令、知尚书门下二省事;褚遂良的官职为:检校大理卿、中书令 。

简单说就是:治理由长孙无忌负责 , 谏议弹劾有褚遂良负责 。

但褚遂良基本就是附和长孙无忌 , 让唐太宗制约长孙无忌的意图落空 。


如果李世民传位给蜀王李恪会怎么样?

文章插图

为此 , 李治一即位 , 在加封长孙无忌的同时 , 立马加封李勣和李元景、李恪:

李勣先封检校洛州刺史 , 再封开府仪同三司、同中书门下三品 , 后封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

李元景封司徒 , 李恪封司空 。

于是当时的三公是:司徒李元景、司空李恪、太尉长孙无忌 。虽然李恪没有实权 , 但他是李世民的儿子、隋炀帝的外孙 , 加上朝野对他的评价也很高 , 对长孙无忌是极大的制约 。

有李恪在 , 长孙无忌就不会能够独掌朝政 , 也不会出现李治为了让长孙无忌同意立武则天为皇后而给长孙无忌送礼的行为:

“六年 , 帝将立昭仪武氏为皇后 , 无忌屡言不可 , 帝乃密遣使赐无忌金银宝器各一车、绫锦十车 , 以悦其意 。昭仪母杨氏复自诣无忌宅 , 屡加祈请 。”

在李世民的儿子中 , 李承乾、李泰因为争夺太子被废 , 没有话语权;其他儿子并没有什么特别表现 , 除了被李世民所夸赞并意图立为太子的李恪 。

在李治即位四年了的时候 , 李恪不可能会谋反 。加上李治对李恪的待遇也不错 。李恪的盛名不会对名位早定的李治构成威胁 , 只会对意图独掌朝廷的长孙无忌构成威胁 。

这就是长孙无忌为什么要借助房遗爱案杀李恪的理由 。

杀李恪 , 反对立武则天为后 , 都是长孙无忌意图掌控李治的表现 。

每天原创 , 给你有价值的观点!随手关注 , 你的支持才是动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