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温益气治疗“热中症”1例报告

李x×,男,26岁,1983年9月10日就疹 。17岁时外出拉石灰,食宿失常,饥饿过甚,继又用食过饱,未及消化 。以后因种种原因,饥饱无度,致使每每饭后总觉鸠尾下如一物在焚烧,灼热不已,稍饥时则轻,空腹时止,晨起则无此感 。病发时,脘腹胀满,嗳腐吞酸,痛苦不堪 。腹部按时疼痛,不按则无此感 。神疲乏力,懒言肢倦 。大便溏泄时量多,干结时量少,但日行3次 。舌苔微黄,脉弦迟无力 。历经8载,遍求医士,有按阴阳虚实证而用调胃承气汤的,有诊为脾胃阴虚内热而用甘寒清热的,也有诊为胃火炽盛而单纯泻热的,但均鲜见疗效求病之始因,当为远途奔涉,疲劳过度而脾气受伤,饥饱无序使胃气受挫 。“劳则气耗”脾胃之气受伤,气虚而枢纽不能及时运化 。再加他医又多施妄下,致使清阳不升,中气下陷,造成胃腑谷气停滞,壅而内焚,阴火时起,则成热中 。由此而致以上诸症产生 。正如《素问·调经论》云:“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胸中,故内热
治疗当遵《素问至真要大论》“劳者温之,损者益之”,“温能除大热”及东垣“甘温除大热”之法,调补脾胃,升阳益气,消积导滞 。使升降归序,枢机通利 。用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12g,党参12g,白术12g,甘草6g,升麻6g,柴胡12g,陈皮6g,枳实9g,山楂20g,麦芽15g
2诊:1983年9月13日 。3剂药后,诸症大减 。继遵上方,又用3剂,不意症状崔然而除 。为使热中之疾不再复发,嘱患者再服3剂,并告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可饥饱无序,劳逸无度 。病愈之后,随访2年,未再复发 。
热中证”之治疗是在东垣及《内经》的“甘温除大热”,“有所劳倦,形气哀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重胸中,故内热”,以及“饮食不节则胃病,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的理论启发下审因论治而收效的 。脾胃虚弱的根源是阳气不足,阴气有余,治疗应从培补脾胃中气为主 。但运用补益时,首先要注意患者的脾胃运化功能,如脾胃运化较差,理气醒脾之药如陈皮,应必须运用,以增进脾胃的吸收功能,从而达到补而不滞,即所谓“补正不忘却邪,真补必先理另外,治脾胃要注意升降 。只有清气上升,脾气充沛而生发,其生机才能洋溢、活跃,阴火才能被平熄 。结合针刺足三里,以及早恢复脾胃之正常运化,关键的一点是,对胃中热焚,烧心难受之症,定要辨论精确,区别对待,不能混淆 。
【甘温益气治疗“热中症”1例报告】(注:本文原名为:“热中”八载堪空、甘温益气方见功)(河南省新野县中医院董康梁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