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化|氢能发展商业化路径显现,这些领域需重点关注
中国经济网北京3月23日讯(采访人员王婉莹)“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 , 以市场应用为牵引 , 有序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 , 拓展在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应用 , 加快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发展商业化路径 。 ”今日 , 国家能源局科技司副司长刘亚芳这样表示 。
近日 ,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下称《规划》) 。
刘亚芳表示 , 氢能是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 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技术 , 应用市场潜力巨大 , 在能源、交通、工业、建筑等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 《规划》从战略定位、基本原则、任务部署等方面明确了氢能多元化应用方向 。
第一 , 战略定位方面 。 明确氢能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 。 以绿色低碳为方针 , 加强氢能的绿色供应 , 营造形式多样的氢能消费生态 。 发挥氢能对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支撑作用 , 深挖跨界应用潜力 , 推动交通、工业等用能终端的能源消费转型和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绿色发展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
第二 , 基本原则方面 。 “坚持稳慎应用、示范先行 。 ”刘亚芳说 , “坚持点线结合、以点带面 , 坚持以市场应用为牵引 , 因地制宜、稳慎拓展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应用场景 。 ”
第三 , 稳步推进氢能多元化示范应用方面 。 以市场应用为牵引 , 合理布局、把握节奏 , 加快探索形成有效的氢能发展商业化路径 。
2019年开始 , 全国很多地方掀起了氢能产业发展热潮 , 各地氢能产业规划大多把发展方向落在了氢能交通方面 , 但是一些脱碳真正困难、需要“氢能”的领域 , 如轨道交通、工业等反而进展缓慢 , 对于这些领域该如何布局 , 刘亚芳透露了4项重点示范任务 。
一是有序推进交通领域示范应用 。 重点推进氢燃料电池中重型车辆应用 , 有序拓展氢燃料电池大巴/卡车等新能源客货车辆的市场应用空间 , 探索氢燃料电池在船舶/航空器等领域的示范应用 , 不断扩大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市场规模 。
二是积极开展储能领域示范应用 。 发挥氢能长周期、大容量储能优势 , 探索培育“风光水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 。
三是合理布局发电领域多元应用 。 因地制宜布局氢燃料电池分布式热电联产设施 , 开展氢电融合微电网示范 。 鼓励开展氢燃料电池通信基站/备用电源示范应用 , 并逐步在金融、医院、学校、工矿企业等领域引入氢燃料电池应用 。
【商业化|氢能发展商业化路径显现,这些领域需重点关注】四是逐步探索工业领域替代应用 。 探索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合成氨、甲醇、炼化、煤制油气等行业/替代化石能源的示范 , 促进高耗能行业低碳绿色发展 。
“为推动氢能产业稳慎有序发展 , 我们将综合考虑各地方资源禀赋、技术及产业基础、市场需求和地方政策等多方面因素 , 因地制宜推动在重点地区开展氢能产业发展示范 , 统筹推动氢能在交通、储能、工业等多元化应用 , 并依托示范工程支持开展关键技术装备突破 。 ” 刘亚芳说 。
推荐阅读
- 国家|龙蟠科技:研发的燃料电池催化剂等材料,正是国家氢能产业规划中要求加快推进的关键核心领域
- 产业|两部门:到2035年形成氢能多元应用生态
- 未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发布
- 制氢|发改委:探索在氢能应用规模较大的地区设立制氢基地
- 制氢|发改委:突破氢能基础设施环节关键核心技术
- 服务|20年金融科技驱动引领创新发展 中国银联携手产业各方加速数字化转型
- 证券时报网|华西证券:储能产业链将迎来加速发展期
- 电池|“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发布 万亿级产业迎顶层设计
- 新城|扬州新城:低碳企业逐“绿”而行 赋能高质量发展
- 技术|实现商业化部署,寒武纪发布新款AI训练卡MLU370-X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