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 除了特别能飞之外 , 斑尾塍鹬还有没有别的本领呢?
“技多不压身”
当然是有的 , 在“江湖”行走 , 没点特殊技能怎么能行呢?经过鸟类学家观察 , 斑尾塍鹬不仅会审时度势地规划自己的飞行路线和时间 , 还能预测天气 , 及时对路线进行调整 。
首先就来说说“审时度势”这个技能 , 许多人都好奇为什么斑尾塍鹬从北向南飞的时候选择一次性横跨太平洋 , 而从南向北飞时却在路上走走停停 。 难道是因为北迁的旅途风景过于迷人 , 阻碍了它行进的脚步?
并不是的 , 鸟类又不是人 , 并不具备鉴赏美景的能力和需求 , 自然不会为美景所停留 。 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 , 它们从南向北飞行是为了完成“繁殖” 。 如果直接一口气从新西兰飞到阿拉斯加 , 精疲力竭的它们可能需要休养一段时间才能开始求偶繁殖 。
“时不待鸟” , 要知道北极圈的夏季可是非常短暂的 , 如果休息的时间太长 , 错过了繁殖期 , 那么这次长途旅行就白费了 。
再者大家都知道 , 繁殖后代对于“父母”的要求也是很高的 , 因此为了能够顺利地求偶 , 好好地“备孕” , 斑尾塍鹬会在路途中歇脚 , 在其他的地方补充能量 , 确保抵达阿拉斯加立即能上阵完成繁殖任务 。
值得一提的是 , 我国的黄海湿地一直以来都是它们补充能量的中转站 。 据记录来看 , 每年都有上百种、数量上千的候鸟在这里停留 , 斑尾塍鹬也是其中一员 。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就懂了 , 斑尾塍鹬北迁和南飞的路线规划之所以差异巨大 , 是它们在漫长演化当中根据自身繁殖情况总结出来的“规律” 。 作为一只小小的鸟类 , 它们对于一生迁徙的每一个环节都极为重视 , 因为一旦出错 , 那么面对它们的可就是“灭群之灾”了 。
说完了审时度势 , 再来说说预测技能 , 由于我们上文中提到了斑尾塍鹬会在飞行的过程中“划水” , 即依靠滑翔的方式用最小的力气飞最远的距离 。 所以斑尾塍鹬起飞时总是在“低压天” , 因为跟着低压区飞行可以蹭到“顺风车” , 这种顺丰不仅能够提高它们的飞行速度 , 还能减少消耗 。
可见 , 常年的飞行使得斑尾塍鹬知道如何利用气候的便利为自己减少负担 。 这种情况就像是人类发现可以用石器凿开椰壳一样 , 是“进化”的结果 。 要不我们总说这世间万物皆有灵 ,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 。
斑尾塍鹬的神奇之处就介绍到这里 , 其实除了它以外 , 自然界中还有许多的候鸟 , 它们也有着自己非凡的“生命传奇” 。 就让我们来看看 , 除了斑尾塍鹬 , 还有哪些鸟类也是旅行家 。
生命不息 , 飞翔不止
先来介绍大家比较熟悉的“燕子” , 有一类雨燕 , 看起来和常见的家燕很像 , 却有着超强的耐力 。 雨燕凭借着自己镰刀形状的翅膀 , 飞行速度可以轻松达到112千米/小时 。 并且它们也是长途飞行的典型代表 , 对比斑尾塍鹬来说 , 雨燕的长途飞行更像是“现实所迫” , 为什么这么说呢?
这是因为雨燕的脚已经退化了 , 这使得它们没办法在平地之上站立和行走 , 所以许多人也称它们为“无脚鸟” 。 由于这种限制 , 雨燕就算不飞行 , 也不会落地 , 往往会选择吊挂在高处的树枝或者屋壁上 , 方便下一次起飞 。
此外还有一种看起来个头比雨燕还要小的鸟 , 也能够轻松地飞越海洋 。 这种鸟正是红喉北蜂鸟 , 它们的平均体重只有5g左右 , 体长只有5厘米 , 这体型比某些大型蝴蝶还要小 。 但是千万不要小瞧了它 , 根据统计它每秒钟扇动翅膀的次数可达60次 , 且会和斑尾塍鹬一样经过长途飞行抵达越冬地点 。
据介绍红喉北蜂鸟能连续飞行20多个小时 , 成功从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岛飞抵1000多千米之外的佛罗里达半岛 。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生物在叙写着自己的生命传奇 , 人类在发现之后往往会感到十分惊讶并且肃然起敬 。 那么 , 我们的一生是不是也应该像它们一样坚持“飞行”呢?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答案 , 不论选择什么 , 记得坚定地朝未来行进就好了!
推荐阅读
- 进化论强调生命一直在进化,为什么现代人类停止进化了?
- 航空航天电子测试测量技术
- 科学家在银河系中观测到神秘的光束,直径至少有40万亿英里!
- 科学家找到了大脑进入梦乡的“钥匙”:你的梦或与多巴胺有关
- 星链再创纪录,欧洲制定太空交规,胡延平:我们不用急
- 人类结局会怎样?飞船从229.8亿公里外传回一张照片,揭开真相
- 太空探索竞争激烈,欧盟出手打造太空交规,美国星链计划或将受限
- 水下探索,为扩展人类对自然的知识开辟了新视野
- 被动声学监测和主动声学监测,都会受到声音在水下传播方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