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正妻的子女真的比小妾的待遇好吗?

这是必然的 。

正妻之子,是嫡 。其余自然是庶 。

对儿子来说,大体分为两个阶段 。

汉代之前庶子是奴隶一样的待遇,基本都很难分到财产 。年长后多会被驱逐,随身只不过有几件衣服,以后基本靠自己打拼,从军为吏艰难谋取积累 。比如西汉时期盛行的游侠儿就是如此,家业全部是嫡长子继承,其余所有儿子包括嫡幼子与庶子都强制分户出去 。

汉代之后,所有儿子,包括庶子被认同享有与嫡长子的财产同权 。

唐代最终明确规定,诸子均分父亲财产 。但这只是纸面文章,嫡幼子估计还好一点,嫡母会采取各种手段,或逼迫庶子在准许抚养生母的情况下放弃大部分财产权,或者大肆采购族产祭田以分薄公共财产,因为今后族产祭田是嫡长子管理 。庶子无论是那种都很难拿到应有的财产份额 。

明清时期,法律明文规定,父亲财产无分嫡出庶出婢出,儿子享有相同继承权,但需剔除与爵位官职相关的宅邸、爵田与御赐物,及族产公田均归宗祧继承人(嫡长子)管理 。剩余的财产才是平分,这些剩余财产显然已经失去了大部分 。

此外,在教育投入、师资水平、家族资源后续支持上,庶子很难与嫡子相比 。而庶子一般也没有母族作依靠,正常情况下也就废了 。

对女儿来说,嫡庶更是差异巨大 。

以南北朝划线 。

之前的庶女完全是奴隶,甚至单独出嫁的机会都没有 。一般均作为嫡姐妹、嫡堂姐妹、嫡姑母、嫡堂姑母的媵女陪嫁 。

这么做,就是家族利用媵女为小姐固宠,充当男方生育工具,达到控制男方血脉的目的 。比如齐侯娶于鲁,正妻颜懿姬无子,侄融声姬生太子光 。

当然,媵只是小姐的陪嫁同宗女,地位最高的妾,却也仅止于此 。

东晋之后,世家被重创,尤其南渡世家被迫以庶女进行平行与下行联姻,以达到稳固基础的目的,此后,庶女才得到名义上与嫡女相同的受教育权和一份嫁妆 。

然而,对庶女来说,婚姻对象、嫁妆的丰薄均操于嫡母之手(父亲最多管嫡女),婚姻后既没有母族做依靠,也很难如嫡女那样得到娘家的资源支持,很难出头 。

当然,庶女最终压倒嫡女的情况也不少,但那基本都是丈夫儿子出人头地的原因 。

其他网友观点

古代向来讲究尊卑有序,正妻的子女叫嫡出,而小妾的子女为庶出 。

为了体现尊卑身份,在各方面的条件嫡出都更优越 。

【古代,正妻的子女真的比小妾的待遇好吗?】尤其是贵族有钱人家,嫡出意味着是家族的继承人,而庶出则没有这个机会 。

古代允许男人三妻四妾,但是不管有多少小妾,正室才叫妻子夫人,是家里的唯一女主人 。

这道理就跟皇家的皇后一样,皇宫统管后宫,也叫皇帝的家事私事,均有皇后打理,其他人都听皇后,而皇后有儿子,不管大小,都有优先继承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