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航|被找到的黑匣子如何破解?谁来破解?另一只黑匣子多久可能被寻获?专家解读

距离东航MU5735航班失事已逾72小时 , 在3月23日下午6时30分左右 , 东航客机坠毁事故搜寻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 。
据“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3月23日通报 , 在事故现场主要撞击点东南方向 , 现场搜救人员在约20米处的表层泥土中 , 发现了失事客机上两部飞行记录器(黑匣子)中的其中一个 , 初步判定为驾驶舱语音记录器 。
东航|被找到的黑匣子如何破解?谁来破解?另一只黑匣子多久可能被寻获?专家解读
文章图片

▲东航失事飞机上的一个黑匣子已找到 图据央视新闻视频截图
初步检查情况显示 , 被找到的记录器外观破损严重 , 存储单元外观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损坏 , 但相对比较完整 , 而另一部黑匣子仍在搜寻当中 。
找到黑匣子后要如何破解?如果另一个黑匣子长时间未找到 , 对事故原因分析可能有影响吗?对此 ,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郭庆回应红星新闻称 , 两部黑匣子对还原事故发生现场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 目前找到的语音记录器 , 通过译码可以还原驾驶舱内机组人员的对话 , 以及部分客舱的声音 。 尤其是飞行员、机组成员的声音幻音 , 对事件的真实还原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 而另一部尚未找到的飞行数据记录器 , 则可以提供飞机失事前的飞行高度、速度等 , 以及失事过程中飞机遭遇到紧急情况时的状态 , 包括还原机组操作等内容 。
寻获一部语音记录器 , 可还原哪些情况?
通过译码可还原驾驶舱内机组人员对话等
公开资料显示 , 本次失事航班波音737—800型号飞机 , 共装有两个美国honeywell公司生产的飞行记录器(黑匣子) , 其中一个是数据记录器(FDR) , 安装在客舱尾部 。 另一个则是驾驶舱话音记录器(CVR) , 安装在货仓尾部 。
作为重要的飞行数据记录仪 , 黑匣子记录了航班飞行期间的重要信息 , 是破解此次航班事故发生原因的一把钥匙 。 眼下 , 搜救队找到了一部语音记录器 , 第二个黑匣子仍在紧张搜索中 。
那么 , 如果第二部黑匣子长时间未能找到 , 对还原事故第一现场 , 进而发现坠机原因是否会产生影响?
就此 ,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副教授郭庆回应红星新闻表示:“如果真的缺失了一部黑匣子 , 必然还会对还原事件真相造成一定影响 。 ”在郭庆看来 , 两部黑匣子对还原事故发生现场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 。
郭庆解释称 , 目前找到的语音记录器 , 通过译码可以还原驾驶舱内机组人员的对话 , 以及部分客舱的声音 。 尤其是飞行员、机组成员的声音幻音 , 对事件的真实还原将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 。 而另一部尚未找到的飞行数据记录器 , 则可以提供飞机失事前的飞行高度、速度等 , 以及失事过程中飞机遭遇到紧急情况时的状态 , 包括还原机组操作等内容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查阅公开资料发现 , 目前寻找到的驾驶舱语音记录器(CVR) , 通常安装在飞机货舱尾部 , 飞机发电时开启 , 断电时结束 , 可记录3-4小时 , 记录四个通道的声音 , 包括机长通道、副驾驶通道、备用通道 , 环境通道 。 两部记录仪可帮助分析飞机的状态情况、超声波信号等信息 。
尚未找到的飞行数据记录器(FDR) , 则通常安装在飞机客舱尾部 , 在发动机启动前开启 , 在发动机关闭后结束 , 记录时长约25小时 , 记录了1000个参数 , 例如飞机的高度、速度、方向、垂直速度、机组操作等 。
“如果缺少了任何一个黑匣子 , 那么在进行后期事故还原和寻找坠机诱因上 , 就会很大程度影响到研判和进展 。 ”郭庆说 。
民航评论员张仲麟此前在接受广州日报采访时则指出 , 两个黑匣子如果都能够找到是最好的情况 , 但是即便只找到一个 , 也能对空难事故原因进行分析 。
24日下午 , “3·21”东航MU5735航空器飞行事故国家应急处置指挥部举行第四场新闻发布会 , 民航局通报称 , 将继续加大搜寻力度 , 全力寻找第二部记录器 。
【东航|被找到的黑匣子如何破解?谁来破解?另一只黑匣子多久可能被寻获?专家解读】找到一个黑匣子 , 对找到另一个有帮助吗?
专家:二者均位于机尾 , 两部黑匣子落地位置或接近
郭庆表示 , 两个黑匣子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的联系 , 并不像外界所猜测的 , 二者之间存在信号或者定位共享的关系 。 但在郭庆看来 , 找到一个黑匣子的意义依旧非常重大 。
“毕竟两部黑匣子都在飞机的尾部 , 尽管此次飞机的接地速度太高、落地姿态难以判断 , 但通常来说 , 两部黑匣子落地的位置也会相对接近 。 ”郭庆告诉采访人员 , 黑匣子通常会持续、定时、不间断地发出脉冲信号 。 按照国际民航组织公约的要求 , 发射信号必须达到至少30天以上 。
但郭庆补充说 , 由于考虑到能耗等原因 , 另一部黑匣子不可能持续发出强信号 。 因此 , 郭庆表示 , “对另一部黑匣子的寻找必然是越快越好 , 时间过去越久 , 黑匣子发射信号的强度也会随着电量的消耗而逐渐减弱 , 搜寻黑匣子的工作也变得越难 。 ”
“我相信应该能找到 , 因为毕竟是在陆地上 , 会比掉到海底水底可能会好一些 。 ”郭庆还告诉红星新闻 , 坠机点在陆地 , 对寻找黑匣子是一种有利条件 。
“如果是掉到水里 , 那么黑匣子就会发出高频率的声呐信号 , 这就需要专业设备来探测 。 ”郭庆说 , 这样的条件会更不利于黑匣子的搜索 。 而目前掉落在山林之中 , 由于当地地形复杂 , 所以目前来看 , 人工搜寻仍旧是效率最高的办法 。
那么 , 近期空难核心区域发生的暴雨天气 , 是否会对搜索黑匣子包括飞机残骸等工作带来不利影响?郭庆表示 , 空难坠毁现场留下的残骸、碎片都或将成为发现飞机失事原因的隐藏线 , 但即便经过雨水冲刷 , 这些留下的折痕也不会消失 。 同样 , 即便黑匣子掉入海中也同样有找到的可能 , 所以暴雨天虽然的确是不利于搜寻 , 但并不会对寻找相关物品起到绝对的负面影响 。
黑匣子破解工作由谁负责?怎样破解?
专家:通常由航空安全委员会组织译码专家进行破解
“我们已将找到的驾驶舱语音记录器连夜送往北京的专业机构进行译码 。 ”民航局航空安全办公室主任朱涛在3月23日公开通报称 , 记录器所记录的数据下载和译码需要一定时间 , 如果内部存储单元出现损坏 , 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 完成译码后 , 将为分析判断事故原因提供重要的证据 。
郭庆也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找到黑匣子后 , 通常的做法是将其返回专业的航空机构或安全机构 , 交由专业人员处置 。 “现在的重点不是去修复它 , 而是要争取提取和解读里面保存的数据 。 ”
那么 , 提取和解读数据的工作通常交给谁来完成?郭庆回应红星新闻指出 , 目前国际上诸如美国和法国 , 都已有一些安全机构来负责对黑匣子进行译码 , 而目前我国的航空安全委员会也同样具备这项职能 。 但本次失事航班的黑匣子译码工作具体由谁负责 , 目前并未公布 。
那么 , 译码等相关工作如何进行?郭庆告诉采访人员 , 当飞机失事并找到黑匣子后 , 就会临时组织具备译码等相关能力的专家 , 并找到失事飞机黑匣子生产厂家的专业人士 , 共同构成一个类似译码小组的班子 , 由他们来具体完成黑匣子的译码工作 。
如何进行译码?郭庆解释称 , 通常情况下 , 黑匣子会有两个记录仪 , 其中一个记录仪叫舱音 , 即用以录制机舱内的声音 。 这种录制多数是传统的磁带方式 , 一旦找到磁带 , 那么就有诸多办法进行破译 。
据介绍 , 第一种情况是磁带没有损坏 , 那么现有技术就可以顺利提取到录制的声音内容 。 第二种情况是磁带损坏 , 但磁条没有遭到严重破坏 , 目前也仍有办法解读 。 最坏的情况是磁条也有损坏 , 只要不是完全损坏 , 那么至少可以把未损坏的部分解读出来 。
黑匣子有可能完全无法被破解吗?
专家:被完全破坏的可能性不高
在上述第四场新闻发布会上 , 民航局通报 , 第一部黑匣子已于昨晚由专人送达在北京的译码实验室 , 数据下载和分析工作正在进行中 , 目前不能排除存储单元损坏的可能性 。
但郭庆告诉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 通常情况下 , 按照当前黑匣子的设计 , 被完全破坏的可能性并不高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也查阅发现 , 根据相关法规的要求 , 黑匣子需要能承受超过自身重力3400倍的冲击和超过1000℃温度的影响 。
“强烈的撞击可能会损坏黑匣子外部的结构 , 有时黑匣子可能会变成几块 , 但是负责存储数据的部分 , 它能承受强烈的冲击和高温 。 ”《航空知识》杂志主编王亚男此前在接受红星新闻采访时指出 。
而郭庆也同样认为 , 本次坠机对黑匣子造成的撞击伤害程度 , 具体情况还不清楚 , 所以具体受损的严重程度也还无法下定论 。 郭庆举例称 , 在此前印尼发生的一次空难中 , 飞机坠毁前最后下降速率高达159米/秒 , 与本次MU5735航班空难的最后下降速率接近 , 且均为俯冲坠毁 。 尽管印尼空难的黑匣子同样受损严重 , 但依然恢复了部分数据 , 并调查出了事故原因 。
“我们的黑匣子存储单元外观相对比较完整 , 所以我认为大概率能够有恢复数据的可能 。 ”郭庆说 , 即便破损特别严重 , 那么经过专业的数据恢复 , 哪怕只能读取到一部分数据 , 对事故调查依然有很大帮助 。
那么 , 破译到底还需要多长时间?郭庆表示 ,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况还不好判断 。 “历史上黑匣子读取数据也有读几个月的 , 甚至读上大几个月 , 这主要取决于破损程度 。 ”郭庆说 , 要根据黑匣子的受损程度 , 才能决定破译、解读的时间 。 如果完整程度比较高 , 解读时间会比较快;如果完整程度比较低 , 解读的时间可能会很长 。 历史上有一些空难解读花费几个月甚至更长时间 。
中国民航局工作人员此前曾公开回应:“(对于)黑匣子的破译 , 快的话可能几天 , 慢的话可能需要半年 。 希望大家相信我们 , 相信我们国家 , 我们一定会尽快破解信息 。 ”
红星新闻采访人员 杨雨奇 吴阳 实习生 马晓玉 北京报道
编辑 谭王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