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 ”3月23日下午 , 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相互配合 , 在距离地面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讲授“天宫课堂”第二课 。
【“天宫课堂”第二课!水球变“冰球”,王亚平“点水成冰”变魔术】首次“天宫课堂”上 , 王亚平利用固水环制作了水膜、水球 , 并开展了一系列实验 。 而在第二堂课上 , 王亚平没有再借助其他器具 , 取出水袋后直接轻轻挤压 , 液体在管口出现结晶 , 经过处理后 , 王亚平再次挤出液体 , 液体球静静地悬停在空间站舱内 。
接下来 , 奇妙的现象出现了 , 王亚平用蘸有粉末的小棒触碰液体球后 , 它开始“结冰”!
实际上 , 王亚平制作的“水球”成分是过饱和的醋酸钠溶液 。 将饱和醋酸钠溶液加热 , 它便有能力继续溶解更多溶质 , 再将“加料”后的溶液冷却 , 便得到了过饱和醋酸钠溶液 。 此时 , 如果没有新的溶质加入 , 它就会在水袋内稳定保持溶液状态 , 平安度过飞船发射的震动 , 顺利到达中国空间站 。
但溶液并没有表面看起来那样平静 , 只需再加入一点点无水醋酸钠粉末 , “水球”便会从粉末所接触的地方开始结晶 , 结晶过程中还会释放热量 。
为什么要把“冰雪”实验带到太空呢?这是因为空间站拥有微重力环境 , 过饱和溶液不需要容器盛装就能在空中形成溶液球 。 如果在地面进行这项实验 , 溶液受到容器的限制只能向内结晶 , 太空中的微重力“无容器”状态 , 可以让物体在悬浮状态下完成结晶 , 从而观察到不受地球重力影响的材料物性变化 。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刘苏雅
实习编辑 赵司尧
流程编辑 吴越
推荐阅读
- 据!中科院团队用两种小型恒温动物揭示,体温是比代谢率更重要的寿命决定因素丨科学大发现
- 想把冰墩墩带上太空一共分几步?科学密探
- 宇宙大撕裂:专家认为,宇宙最终的结局可能是“孤独终老”
- 至今无法用科学解释的诡异现象
- 国潮外观+超高性价比,华硕a豆14航天版现在不买更待何时?
- 中国空间站是面子工程?耗时数十年打造太空住所,并非和美国怄气
- 天宫课堂这次讲点啥?超详细剧透来了
- 钱氏家族基因密码:一项择偶标准,确保家族不缺天赋高绝的后裔
- 定了!神舟十四、十五号6名航天员已选定,会有外国宇航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