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46岁男子,舍命救三人后牺牲,政府奖励66万,千人为其送行( 四 )


送别现场 , 杨小凤带着一双儿女 , 紧紧跟在“老徐”后面 , 在得知徐传红为救自己不幸牺牲之后 , 这个平凡的农村妇女哭得双眼通红 , 说话都语无伦次 。
但张罗梅却反过来安慰她:“妹子 , 你们的好意我心领了 , 你们也不容易 , 还带着孩子 , 就不用到我们老家了 , 赶紧回去把地里的菜收一收 , 日子还得过下去呢!”
说完 , 她和杨小凤紧紧抱在一起泣不成声 。

坚强只是掩饰 , 痛彻心扉才是真实 。
那天 , 张罗梅和家人带着徐传红的骨灰回到大寨村 , 沿途阴雨绵绵 , 风声哀鸣 , 似乎是在为他送行 。
彼时的张罗梅还不知道 , 远在另一边的绥阳县 , 人们正怀着悲痛的心情 , 迎接徐传红的“归来” 。

魂归故里 , 千人送行
列车在遵义市停了下来 。
看着熟悉不过的家乡 , 张罗梅泪流满面地对着丈夫的骨灰格说道:
“离开的时候咱们两个人还好好的 , 怎么现在你就忍心让我一个人回来呢 。 ”
护送英雄的车队早已在车站门口等待多时 , 街道两边站满了自发前来的民众 , 在鞭炮声和哀乐声中 , 张罗梅抱着徐传红的骨灰格上了车 , 缓缓驶向小关乡大寨村 。

回村的路上 , 徐娜娜捧着父亲的遗像走在队伍最前面 , 一旁的亲属们拿着徐传红的骨灰盒一同前行 。
悲痛的神情与沉重的步伐混合在一起 , 让在场的人们眼睛一酸 , 流下伤心的泪水 。
从小关乡到大寨村的几十里公路旁 , 时不时有村民拉起黑字白底的横幅 , 悼念徐传红 。
诸如“英雄徐传红魂归故里”、“徐传红是我们的骄傲”、“欢迎英雄回家”等字眼 , 在回乡的路上随处可见 。
除此之外 , 当地十里八乡的数千名乡亲也早早赶到现场 , 为徐传红送行 。
一个人好与不好 , 外界看得见 。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村民前来悼念 , 不仅是因为徐传红舍身救人 , 更是源于他平日一点一滴的善举 。

听闻徐传红离世 , 远在广东打工的村民付有光特地和老板请假 , 赶回家乡见他最后一面 。
付有光说:“10年前 , 我的妻子患上重病 , 家里没钱治病 , 是传红哥伸出援手 , 我家才得以走出困境 , 如今他走了 , 无论如何我都得回来 。 ”
朴实的言语中尽是对徐传红的感激和尊敬 , 而这也是众多村民的一致想法 。
徐传红昔日的老板得知他牺牲后 , 在经营困难的情况下 , 还硬挤出4万元送到他家:“老徐是个好人 , 他走了 , 我们真的很心痛 。 ”
一个人的善良或许不会明摆在脸上 , 但一定会刻在那些被帮助过的人心中 。

7月22日 , 徐传红的追悼会在大寨村举行 。
在徐传红的家门口 , 村民们自发为他搭起了灵棚 , 挂上许多白底黑字的横条 。
灵棚的上方挂着一条写有“见义勇为模范徐传红同志”的条幅 , 底下放着许多花圈 , 而在花圈的正中央 , 则摆放着徐传红的遗像 。
那天的天气格外酷热 , 但依旧没能阻止人们对英雄的向往之情 , 除了当地的一千多名乡亲外 , 现场还有不少从贵州、宁夏 , 乃至各个城市赶来的人 。
虽然生前素未谋面 , 但他们却对徐传红这位英雄 , 有着发自内心的敬佩和向往 。

小关乡的一只鼓乐队在听闻徐传红的事迹后 , 也主动提出前来为他奏乐送行 , 并且不收取任何费用 。
鼓乐队的领队说:“小关乡出了徐传红这样的英雄 , 是我们的骄傲 , 我们自愿来送他最后一程 , 也是希望传承和弘扬他的大无畏精神 。 ”
追悼会上 , 众人肃立在徐传红的遗像前 , 久久默哀不起 , 许多人一想到他的过往事迹 , 更是忍不住流下眼泪 。

有时 , 生命的牺牲 , 也是另一种生命的散布 。
亦如徐传红牺牲自己 , 却也活在了人们的心中 。

家人现状 , 平凡者的英雄
徐传红离世后 , 张罗梅和一双儿女离开了宁夏 。
她说:“种地是夫妻伙活 , 老徐走了 , 只剩我一个 , 我不会不再来了 , 这个伤心地 , 能咋面对呢?”
这些年来 , 张罗梅和公公婆婆始终在老家生活 , 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 , 他们一家人住上了大房子 , 生活也越来越好 。
而徐宇和徐娜娜也都工作稳定、事业有成 。

时间可以抹平很多事物 , 但却无法消除人们对英雄的崇敬 。
2021年5月12日 , 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徐传红为烈士 , 工作人员还专程赶到大寨村看望张罗梅和徐传红的父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