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 , 欧罗巴是否存在生物呢?为了找到欧罗巴生物存在的证据 , 科学家们群智群力 , 绞尽脑汁 , 除了通过模拟欧罗巴环境和地球海洋进行对比之外 , 还在南非姆波内格金矿2.8千米深处找到了类似欧罗巴海底的环境 , 似乎找到了证实欧罗巴生物存在的更加有力的依据 。
圣保罗大学天地生物学研究中心研究者加兰特带领团队对南非姆波内格金矿进行了长达数月的研究 , 后来发现 , 矿内化学失衡的环境竟然存在金矿菌 , 这种生物能够通过电离辐射使水分子分离 , 利用矿洞内的放射性铀和岩层产生的磷酸盐合成自身所需的三磷酸腺苷 , 在没有阳光的情况下生存下来 , 这一发现完全颠覆了人类此前的认知 , 这是科学家首次发现的生态系统直接在核能基础上生存下来的案例 。
而欧罗巴海底环境和南非姆波内格金矿内环境极其相似 , 欧罗巴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可以和水发生化学连锁反应 , 从而产生特殊环境 , 而这种环境又和地球第一个十亿年的原始环境非常接近 , 与其说是人类在研究欧罗巴 , 倒不如说是人类在研究地球的过往 , 了解生物演变的全局过程 。
欧罗巴可能存在什么样的生物呢?科学家对欧罗巴海洋环境和地球海洋环境进行对比 , 发现两者最大的区别 , 就是地球海洋浅水区可以直接受到太阳照射 , 但欧罗巴海洋几乎完全处于冰层以下 , 受到太阳照射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 应该是一个完全黑暗或者幽闭的环境 。
因此 , 要推测出欧罗巴海洋中可能存在的生物物种 , 就需要参照生活在地球海洋深海区的各种生物 , 这时科学家最先想到的就是章鱼了 , 章鱼不仅可在深海活动 , 而且它们的外形实在过于特殊 , 不像是地球与生俱来的生物 , 更像是外星物种 。
章鱼又叫八爪鱼 , 是因其拥有八条类似于手臂的腕足而得名 , 这些腕足上密密麻麻分布着粘性吸盘 , 可以帮助章鱼完成各种看似不可思议的动作 , 比如拧瓶盖 。
其次 , 章鱼的独特之处还在于 , 它有九个脑袋 , 除主脑之外 , 八条腕足上分布着神经元同样丰富的副脑 , 章鱼可以将如何操纵身体这个指令进行外包 , 每个副脑都有自己的独立意识 , 在主脑下达命令后 , 八条腕足可以进行独立思考 , 最终选择执行命令的最优解 , 这帮助章鱼树立了强大的随机应变能力 。
另外 , 章鱼还拥有三个心脏 , 蓝色的血液以及庞大的神经元数量 , 足以使他们适应各种复杂的生存环境 , 但至于欧罗巴星球上有没有这种奇形怪状的生物 , 现在不能盖棺定论 , 毕竟以人类目前的科技实力还无法着陆欧罗巴 , 对欧罗巴冰下海洋进行更加细致的探测和观察 , 当然 , 未知也就预示着有更多的可能性 , 我们也能大胆的作出假设 。
假设欧罗巴海洋存在高级生物 , 他们能建立起比人类文明更高级的文明吗?建立高级文明需同时满足四大条件:能源需求 , 自我拓展能力 , 复杂沟通能力和强大的物种繁殖能力 , 人类正是因为同时满足这几大条件 , 所以能够成为地球上高级物种 , 也能建立起高级的文明 。
欧罗巴海洋若要存在高级生物 , 必须依赖于强大的能源供应环境 , 地球高级生物同样也是如此 , 不过 , 地球能直接获得的最大能源就是太阳 , 这似乎比任何可以接触到的能源要更加丰富 , 更加稳定 , 但对于长久生活在厚厚冰层之下的欧罗巴海洋生物而言 , 想要望见一眼太阳简直就是一种奢望 , 它们赖以生存的能源就来源于受到潮汐作用而产生的火山 。
但是 , 海底火山的作用终究有限 , 这也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欧罗巴海底生物繁殖的数量和规模 , 在没有太阳作为照明光源的海底 , 海洋生物要想进行交流 , 就只有三种途径:自产光源 , 释放特殊气味和发出特殊声音 。
自产光源对大部分深海生物来说倒不是太大的问题 , 但在深海环境中 , 这种光源只会微乎其微 , 两类相同或不同的物种想要进行交流 , 就需保持足够近的距离 , 否则无法见到彼此也就谈不上有什么交流了 。
其次 , 液体作为一种介质 , 具有削弱气味和声音传播穿透力的作用 , 假设大家都同时释放交流信号 , 就很难保证对方所接收到的信号与原信号的一致性 , 发出声音也不太可行 , 毕竟在黑暗中发出声音 , 很有可能招致天敌 , 将自己陷入危险境地 。
自我拓展能力 , 也就是生物能够根据自己的需求制造工具 , 海洋生物难以实现 , 这点毫无悬念 , 虽然我们不否认部分生物可以实现这点 , 但他们制造出来的 , 充其量也只是简单工具 , 只适用于生存 , 无法像人类一样 , 制造出用于打造高级文明的复杂性工具 。
推荐阅读
- “有一说一”的物质元素从何而来?(下)
- 人类理论寿命1000岁,秦始皇苦苦追求的长寿,科学家称可通过这些方法实现
- 神秘的宇宙,存在4种“神奇”的现象,每个都让科学家感到惊诧?
- 机器人鳍模型,允许通过减少的运动学参数空间进行系统探索
- 肺结核或导致细胞过早衰老
- 随着频率和振幅的增加,自由游动速度和固定鳍力都会增加
- 空中怪车事件:目击者有37人,现场留下了比较完整的遗迹
- 太空“轨道资源”现状,俄罗斯百颗卫星美国千颗,中国能占多少?
- 为何一斤盐溶于一斤水,难以得到两斤总重?质量为何不守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