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一朝又一朝的忍辱负重之后 , 有梦想的鱼类远祖不甘地发出怒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并开始装备起上下颌 , 增强取食和咀嚼能力 。
到了志留纪中后期 , 更先进的初始全颌鱼类出现 , 这些拥有可以自由咬合的上下颌骨的鱼类 , 不再甘于苟存于角落 , 开始了自己逆袭之路 , 脊椎动物自此走上了一条快速的发展道路 , 鱼类即将君临大洋 。
当板足鲎在海洋兴风作浪时 , 一些小型节肢类动物将目光投向陆地 。 志留纪的陆地已不再荒芜 , 苔藓类植物早在寒武纪就从水中蔓延到陆地上 , 在湖泊和溪流沿岸形成苔藓微型森林 。
到了志留纪 , 一类绿藻爬上陆地 , 在干湿交替的近岸环境中经过反复地洗礼 , 逐渐进化出适应陆地的结构——拥有厚壁细胞的维管组织 , 维管组织不仅能够支撑起植物的茎干 , 还成为传送和运输水分和营养物质的通道 , 这大大提高了植物的代谢效率 , “角质层”膜和“气孔”的出现也为植物在陆地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提供便利 , 至此地球古老的陆生维管植物诞生 , 裸蕨植物登上了地球生命的舞台 。
早期的裸蕨植物是一种植物体裸露的蕨类植物 , 这类形态十分原始的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但出现了与根、茎、叶相似的器官 , 它们植株微小 , 高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 , 生长于湿润的低地 , 随着对干旱环境的逐步适应 , 植株的高度也不断增加 。
这些进化出维管的植物迅速遍布大陆 , 改变地表环境和大气成分 , 地球大气氧含量快速上升、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下降 , 为动物们的登陆创造了条件 。
它们的出现也使得岩石开始变得松软 , 改造出越来越多的土壤 , 第一批真正的土壤开始在河口积聚 , 新生的土壤生态系统创造了充足的腐殖质食物和隐蔽的环境 , 吸引一些小动物脱离淡水的束缚而向陆地进军 , 如缓步动物、软体动物、线虫动物和环节动物等 , 这些小动物很可能比节肢动物更早登上陆地 , 但由于它们身体柔软无壳 , 而没有留下化石记录 。
但是一些陆生节肢动物已然成为志留纪陆地的主人 , 它们之中有蝎子、蜘蛛、千足虫、蜈蚣等 , 它们有的啃食植物 , 有的以其他动物为食 , 毫无疑问的是蝎子和蜈蚣占据着当时陆地食物链顶端 。
最早登陆的蝎子与板足鲎同属螯肢动物 , 和板足鲎有着相似的体型和结构 , 一些科学家曾经推测 , 原始蝎子由板足鲎类进化而来 , 并逐渐从水生两栖动物进化为完全的陆生动物;然而 , 另一种陆生节肢动物起源理论认为板足鲎并不是蝎的直系祖先 , 两者可能演化自同一种未知的干群螯肢动物 , 蝎子和其他蛛形纲一样 , 最初就是陆地动物 , 由陆生祖先演化而来 。
不管它们如何起源 , 志留纪陆地形成地球第一个简单的陆地食物网 , 地球经历40亿年的漫长演化 , 陆地终于不再荒芜和死寂 , 成功登陆的植物和动物们将整个地球带入另一个新时代 , 一场长达4亿年的生命演化新剧拉开序幕 。
推荐阅读
- ?疯狂!每年吃掉100吨蝎子,多地已无蝎可捉,暴利下暗藏多少隐忧?
- 动物眼中的世界是什么样的?细数:9种不同动物呈现的独特视角
- 一种生物用五亿年亲身证明一个道理:“只要足够废物,就没天敌”
- 4种看似不凶猛,“杀伤力”却巨大的动物,蚊子排第四,蝎子第一
- 地球上的第一次生命大爆炸在地表深处产生了影响
- 南美食肉蚁真的是“人兽通吃”吗?为什么?
- 从地球霸主角石,到铁板烧鱿鱼,头足纲动物的兴衰之路
- 干掉人最多的九种动物,每天弄死2000人,顶级刺客就在你我身边
- 4亿年前,留在岩石里的“铅笔印”,是谁的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