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骂最毒综艺?它到底怎么了( 二 )


一路上 , 说不清到底为什么 , 他哭了七次 。

七天后 , 少年回到农村 , 节目组问他会怀念长沙的生活吗?
他说会 , 长沙的生活很好 , 所以我要努力读书 , 读书就是唯一的出路 , 考上大学才能走出这里 。

仅仅7天 , 就让城市少年改头换面 , 农村少年坚定理想 。
直观的教育与励志效果与「互换」的特殊设定 , 再加上「城乡生活」的阶级热点 , boom , 节目效果炸翻了 , 制作组光领奖领到手软 。

讲到这里 , 或许已经有人猜到这档真人秀的名字——
《变形计》 。

从2006年到2019年 , 《变形计》播了十九季 , 堪称中国最长寿的真人秀 。

而之所以突然提起这档古早综艺 , 是源于前几天刷到了一段令人有些感慨的后续 。
事情是这样的 , 2015年第十一季《变形计》中 , 有个令人很揪心的留守儿童 , 叫做李勒优 。

前阵子有人看到了她的抖音 , 原来她在城市妈妈的资助下 , 正在备考大学 。
这些年里 , 她被照顾得很妥当 , 一到寒暑假城市妈妈和哥哥就会接优优回家住 。


除了物质上的资助 , 还有精神的丰裕 , 现在的她 , 自信又乐观 , 已经看不出来当年那个寒冬腊月瑟缩着穿着凉鞋的小姑娘的影子 。

顺着李勒优的故事 , 我又想起开头提到的那位想冲出大山的小男孩 。
想知道他过得怎么样了?
随后查到 , 他以当地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考上湖南师范大学 , 并成为了优秀的国防生 。
还有人爆料 , 曾在大学的教官团队里遇到了他 。

这是两段极其励志的故事 。
他们都从节目提供的窗口中看到更大的世界并为之努力 , 一定程度上改写了自己的人生 。
然而 , 奇怪的是 , 作为节目与平台方 , 《变形计》每一季的评分都很低 , 无一例外 。
甚至连当年拿奖无数的第一季 , 点开也能看到大量的一星差评 。


为什么一档国民级 , 办了19季的节目 , 口碑会如此之差呢?
翻看短评就能发现 , 令不少观众打差评的原因是——
观众认为 , 节目毁掉了农村少年的正常生活 , 用他们的淳朴为城市少年的成长买单 。



而他们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 , 是因为如李勒优一样 , 能够因「交换」而真正改变人生的农村少年 , 只是节目中的极少数 。

更多的农村少年 , 被交换过的人生并没有如此幸运 , 甚至更糟糕了 。
他们因参与节目而面临前所未有的问题 。
比方说 , 节目让小孩子过早体验到了「贫富」间巨大的落差 。
试想下 , 作为成年人 , 我们尚且控制不住自己偶尔的「仇富」心理 , 或艳羡的心情 。

更何况是心智尚在发育中的未成年 。
之前读到《1984》的作者奥威尔回忆自己少年时代 , 他有感而发——
对一个孩子最残忍的事莫过于把他送到一所富家子弟的学校中去 。 一个意识到贫穷的孩子由于虚荣而感到痛苦 , 是成人所不能想象的 。
节目也是同理 , 许多山村少年 , 因交换 , 对贫富有了极明显的感知 , 导致心理失衡 。
比如第五季中的小男孩 , 他第一次到交换家庭时 , 城市爸爸饭桌上随手给的零花钱 , 相当于他两年的学费 。
他还在都市中体验到了「豪掷千金」的快乐——
为满足城市妹妹照艺术照的心愿 , 他花出去了人生中第一笔巨款 , 1299元 。
城市与乡村 , 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 , 令他说出了一些被节目组称为「忘本」的言论 。
—你更喜欢哪个爸爸?
—现在这个
节目播出后事件再度发酵 , 传出了他试图回到「富爸爸」身边生活 , 向对方要钱却被拉黑了的消息 。 (后来经他本人辟谣并无此事)

原本勤恳上进的小男孩 , 回到乡下后 , 还被小伙伴形容为去过深圳的「公子哥」 , 说他飘得路都不会走了 。
有人用狄金森那首诗 , 来形容《变形计》式的「交换」——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 , 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 , 然而阳光已使我的荒凉 , 成为更新的荒凉 。
说到底 , 由奢入俭难 , 由俭入奢易 。

这个前人讲了几千年的道理 , 偏偏又要在小孩子们身上重新施行一遍 , 过于残忍了 。
有小孩因为参加节目
被传染上一些不良习惯


更麻烦的是 , 节目将小孩子推到了如今的境地 , 又无力解决他们后续产生的心理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