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人穷不砍三种树,后代子孙得佑护”,啥树呢?答案来了


农村俗语“人穷不砍三种树,后代子孙得佑护”,啥树呢?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农村俗语“人穷不砍三种树,后代子孙得佑护”,啥树呢?答案来了】
农村俗语“人穷不砍三种树,后代子孙得佑护”,啥树呢?答案来了


文章图片


农村俗语“人穷不砍三种树,后代子孙得佑护”,啥树呢?答案来了


导读:农村俗语“人穷不砍三种树 , 后代子孙得佑护” , 啥树呢?答案来了

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 种树一直以来作为一种传统习俗延续久远 , 在农村生活只要有空闲之地 , 决计不能浪费一定要种上树 , 俗话说十年种树 , 百年树人 。 种树也等于是给子孙后代留下莫大的财富 。 树木的存在不仅能够起到改善环境起到遮阴的效果 , 而且成长多年之后 , 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喜爱种树的原因所在 。不同的树木在民间有着不同的说法 , 有的树木因为寓意不好或者是其他原因 , 是不宜种植在家中的 , 农村有句老话叫:“桑皂杜梨槐 , 不宜入阳宅” 。 指的就是这几种树木是不宜栽种在家里 , 还有“前不栽杨 , 后不栽柳 , 院里不栽鬼拍手” 。 指的也是庭院之中种植树木的要求 , 有些树木还被誉为不能砍 , 俗称“人穷不砍三种树 , 后代子孙得佑护” 。 这三种不能砍的树是哪三种呢?
门前一棵槐 , 财富自己来;
槐树种植历史久远 , 很多历史典故都跟槐树有关 ,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 。 从1370年到1417年 , 明朝在山西洪洞县组织了18次大的官方移民 , 近百万人迁往河北、河南、山东、安徽等地 , 相传迁移的集合地就是在大槐树底下 。 这也就有了祖先来自大槐树的由来 , 直到现在去山西洪洞县旅游 , 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欢迎回家 。

槐树生长丰茂寿命很长 , 这里所说的槐树指的是国槐 , 并非刺槐 , 刺槐也叫洋槐树 , 但单从带有“洋”字就能够看得出 , 这是一种外来树种 。 事实也确实如此刺槐种植历史非常的短 , 清朝末期的时候才传入国内种植 , 所以说国槐树才是真正的槐树 。 为什么说槐树不能砍呢?这里面也有很多的说法 , 一来北方很多地区认为自己的祖先是来自于山西的大槐树 , 对于槐树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敬 , 自己的根系是大槐树 , 自然无法下手去砍树 。大槐树移民前后持续了近50年 , 移民时间久数量大面积广 。 如何辨别自己是否真的是大槐树移民后裔 , 也成为一个难题 , 有说法当时移民为了防止移民逃跑 , 会把移民用绳子栓在一起前行 , 行走时候需要方便的时候 , 势必要解开双手 。 所以解手一词变成了很多地区上厕所 , 由于长期被捆住背着双手 , 直到现在地方还喜欢背着手走路 , 据说这也是由于移民路上保留下来的习惯 。

为了防止移民逃跑 , 在移民的小脚趾指甲上 , 用刀子砍一刀作为记号 , 直到现在 , 移民后裔的小脚趾指甲都是复形的 。 也就是小脚趾的指甲盖是两瓣 , 至于哪一种说法属实真的很难说清楚 , 不砍槐树除了有怀旧情结之外 , 槐树还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槐树每年夏季盛开的槐花是中药:槐米 , 不论是入药还是泡茶都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 秋季成熟的果树槐连豆 , 也是一味传统的中药 , 每年槐树都有收益 , 自然不会将其砍掉 。金钱有余:榆树;
榆树也是农村曾经一度非常多见的传统树木 , 榆树不仅寓意好而且浑身是宝 , 榆树也被喻为:“余” , 榆树的榆钱长得格外像过去的铜钱 , 所以榆钱也被认为是家有“余钱” 。 这样具有美好兆头的榆树自然备受家家户户的喜爱 。 所以过去的农村榆树的数量是非常惊人的 。 榆树不仅寓意好 , 而且浑身都是宝 , 在饥荒的年代榆树还被当做“救命粮”存在 。
榆树是为数不多可以当做粮食来吃的树木 , 榆钱、榆树叶、榆树皮都能够当做食物来吃 , 在食物匮乏的年代 , 榆树确实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 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把榆树砍掉的 , 谁也不知道每年的年景如何 , 如果真的遇到不好的年景 , 没有了榆树真的不知道如何是好 。 所以榆树的存在不仅仅是树木 , 而是被当做粮食一般来对待 。

榆树这些年在农村已经明显的变少 , 有的存在的榆树甚至已经看不到 , 这也是很多原因导致的 , 这些年随着生活条件的变好 , 再也不需要吃榆树叶来充饥 , 而且榆树生长速度太慢 , 成材的时间太久 。 逐渐被一些其他速生树木替代 , 而且榆树特别的爱生虫 , 跟其他树木相比较 , 榆树恐怕是虫害最多的树木之一 , 这样导致了种植榆树变得越来越少 。接财纳福的报春使者:柳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