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宇宙有五个无法破解的谜题?最后一个,若细想可能会害怕( 二 )


著名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
如果找到了引力子 , 人类技术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 把引力子应用到通讯上 , 将会出现引力电视、引力电话、引力望远镜等 , 我们还能用引力子与外星人联系 。 然而 , 引力子究竟在哪里还是个谜 。
2017年10月16日 , 人类第一次探测到来自双中子星合并的引力波 , 证实了引力波的存在 , 人类距离发现引力子 , 似乎更近了一步 。

人类第一次“看见”引力波
人类探测到引力波 , 是因为接受到了有关引力波的电磁信号 , 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电磁波 。 而光就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电磁波 , 我们常说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尽管人类已经开始利用光与光能 , 可我们仍然不知道 , 光是什么组成的?
光是什么光是一种物质 , 任何物质都有其组成原理与组成的最基本成分 , 而关于光是什么组成 , 物理学家们一直争论不休 。


牛顿通过三棱镜折射实验发现 , 我们以为是白色的光 , 其实是七种颜色混合而成的 , 于是他认为光是有很多颜色不同的粒子组成 , 这就是最早的光粒子论 。
当电磁学兴起之后 , 有物理学家认为 , 光是由波组成 , 并且还做了物理学上最经典的双缝干涉实验 。

双缝干涉实验
如果光是粒子组成 , 那么当光通过双缝后 , 会在光屏上出现两道缝;如果光是由波组成 , 那么在通过双缝装置的时候就会发生干涉现象 , 这是波会有的特点 。 最后 , 在成像屏上形成了很多条缝 , 明暗相间 。 这一实验 , 似乎已经能够证实光是一种波 。 然而 , 波需要振动 , 我们点燃一团火 , 没有任何振动 , 却也能发出光 。
1887年 , 德国科学家赫兹发现光电效应 , 简单来说就是光可以生电 , 这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 关于光的讨论 , 从牛顿开始 , 历经300多年 , 一直没有定论 。 直到量子物理兴起 , 普朗克和爱因斯坦提出了光的量子论 , 爱因斯坦更是提出了光兼具波与粒子的特性 。 这为光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 也终止了这场争论 , 最后物理学家们达成共识 , 光具有波粒二象性 。

光:波粒兼备
可光是如何做到将粒子与波共存的?它能否被进一步分解 , 找到最基础的组成物?这些是人类未来需要解答的问题 。 毕竟光是丈量宇宙尺寸的载体 , 它传播一年的距离叫做光年 , 是人类描述宇宙的单位 。 光年是巨大的尺寸 , 那什么是最小的尺寸呢?
最小尺寸人类已知的最小尺寸是布朗克尺度1.6x10^-35米 , 然而这却并非宇宙中最小的尺寸 。 普朗克开辟了物理学的一个新领域——量子物理 。 根据量子学理论 , 得出了物理学上最小的距离单位普朗克长度 。 在处于布朗克尺寸下 , 重力和时空是不存在的 , 占据支配地位的量子效应 。

普朗克
如果无法找到比普朗克尺寸还小的存在 , 就说明人类被量子力学困住了 , 说明我们能够看到的还是太少 。 无法突破这个极限 , 何来进步和发展呢?人类能否找到小于普朗克长度的尺寸 , 关乎到人类对宇宙的认识 。
意识的产生地球的生物中 , 只有人类认识宇宙 , 这是因为人类有意识 。 关于意识 , 人类自己都无法解释它从何而来 。 有人认为 , 意识源于物质 , 没有物质就没有意识;有人却认为 , 意识决定物质 , 没有意识也就不存在物质 。

人拥有意识
很显然 , 这两个说法都有缺陷 , 如果说意识起源自物质 , 那么如何解释 , 同为物质 , 无机物没有意识 , 即便是有机生命体 , 也不是谁都有人类一样的意识 , 为何相同的物质 , 出现了不同的结果?再者 , 意识决定物质 , 在人类还没有诞生之前 , 宇宙就已经存在了 , 它不会根据意识而发生改变 。
关于意识 , 科学家们也不知道应该如何解释 , 更是出现了医学、心理学以及哲学三种定义下的意识 。 遇事不决 , 量子力学 , 如果我们用最颠覆人类认知的量子力学来解释 , 我们的意识就是一个量子场 , 当肉身消亡 , 量子信息会回到它最初的量子场 。

量子场
那么问题来了 , 最初的量子场在哪里?人类的意识是量子场分发的吗?我们的宇宙是怎么创造出来的?如果细细思考下去 , 似乎人类的未来就越不确定 , 面对不确定 , 人类本能地会滋生害怕心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