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明天 , 我所在的小城将进行全民核酸 , 也是第一次全民核酸 。
疫情至今 , 从没做过核酸无疑是件令人羡慕的事 。 说明什么?说明没有疫情 , 没有疫情才不做核酸嘛 。
当然说我们的小城没有疫情并不准确 , 2020年初 , 也发现过几例 , 从武汉过来的 , 受益于当初的硬核管控 , 把病毒闷死在家里了 。 不过那时候 , 核酸试剂盒尚属新型科技产品 , 也不可能全民核酸 , 只能釆取封锁管控的原始方法 。
苦海回头 , 仿若隔世 , 弹指间已是两年前的往事 。
后来 , 经受国内一轮又一轮疫情零星爆发冲击 , 我们的小城犹自岿然不动 , 是管控的功劳 , 也是流动人口少 , 经济欠发达内陆小县城的特点 。 在防疫上 , 叫得天独厚的防控优势 , 在经济上 , 则存在发展的先天缺陷 。
如果从病毒爆发趋势看 , 大城市遭受的危险冲击明显大于内陆小县城 , 大城市人口密度高数量大 , 人来人往 , 跟外界交流频繁 , 自然承受着高风险 。
风险大城的优势是医疗资源丰富 , 职能部门运转高效快速 , 却依然难言尽善尽美 , 都曾发生过个体生命的脆弱 , 撞击防控大局的坚硬悲痛事件 。
在病毒面前 , 我承认自己是个悲观者 , 从来没奢望过彻底消灭病毒 。
这场肆虐全球的疫情 , 或许(应该)是地球物种之间的生存空间争夺战 , 人类的扩张速度必定会相逢这场战争 , 只是时间早晚的概率差别 。 既使这次赢了 , 未来依然会有下次 , 只希望间隔时间能长久一点 。
说到全民核酸 , 许多人会想到我们小城出现了确诊病例 , 其实并没有 。 至于原因 , 如果转换成官方语言 , 应该叫未雨绸缪的精准预防——这只是我的猜测 。
既然已经决定 , 则不必「必要与意义」的追问 。 不过是道选择题 , 我们选择了自己认为正确的选项 。 自己认为的正确虽然未必正确 , 但也未必错误 。 一切仍是未知 , 明天依然未卜 。
疫情以来 , 我一直忠诚执行「能不出门尽量不出门」的防控号召 , 两年多来从没出过省 , 自然避免了核酸体验 , 既是岁月静好 , 也叫闭塞单调 。 疫情年代 , 我更愿把这种生活状态当作幸福或幸运 。
因为从来没经历过全民核酸 , 我难免想多了一点 。 突然之间想到一个相对有趣味的问题 , 时至今天 , 有没有从来没做过核酸的人?
假如 , 全国所有县都做过全民核酸 , 则意味着我们是目前唯一没有做过全民核酸县 。 唯一是珍贵的稀罕 , 如果能保持下去 , 岂不是种珍稀?
继续假设一下 , 如果 , 今晚零点 , 全世界发生奇迹 , 新冠病毒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 , 全被外星人掳走了 。
接下来 , 连夜宣布解除所有疫情管控防治举措 , 一夜回归初始般美好 , 仿佛疫情从来没出现过人间 , 那么 , 我们的小城也就保留住了「唯一没做过全民核酸县」的纪录 , 甚至可能是世界唯一 , 世界唯一也就是世界第一 。 世界第一当然是件骄傲自豪的事 , 可以解释出多种美好 。
下一步 , 我们还可以把这个「唯一」打造包装成一张城市名片 , 吸引外来投资 , 开发宜居安家 , 旅游观光等项目……
【谁还没做过核酸?】想到这里突然有点惋惜 , 过了明天 , 这些美好将永远也不可能出现了 。
推荐阅读
- 《打第四剂疫苗的初步成果》
- 上海一男子连续三天到快餐店只看不吃,老板不解:你是干什么的?
- 实锤!英国曝光:新冠病毒为美国制造!生物实验室也是真的?
- 《Nature》:免疫疗法+mRNA技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并防止复发
- 查封!停业整顿!城东维康堂药店销售退热类药品未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被查处
- 山西财经大学一学生跑步时猝死,学生称保安以疫情为由不让进校
- 我深爱的四川大姐,为了2个孩子,和家暴前夫复婚了
- 梦幻西游:商人当了盲僧,3000万收150级爪刺书,瞬间被卖家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