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结束丽江旅游后时间上还有三天 , 在犹豫去不去香格里拉 , 客栈的老板说这个季节的“中甸”没什么好看的 , 当时我还属于旅游的初级阶段 。 老板娘的意思是香格里拉最好的季节在5-7月你就是赶上十月初也行 , 现在没有什么景色了 。 我当时的想法就是时间富余 , 景色不景色的对我不重要 , 在旅行收纳中有一张丽江到香格里拉的汽车票发个朋友圈也能点赞一片 。
可见香格里拉在每个人的心中是多么的重要和向往 。 当然在我还没有旅行的时候 , 伴随在我身边的“香格里拉”是香格里拉烟 , 和出小区直接1500米左拐的香格里拉洗浴城(现在改名某某会所) 。
过了虎跳峡沿冲江河而上 , 继续慢慢地爬上云端 , 周边群上云雾环绕 , 就像从云端飘下去的玉带 。 汽车走着走着你就会感受到和丽江不一样的气候条件 , 十月下旬的迪庆高原向你展示的是一种冷色调 , 伴随着蔚蓝的天空这种感觉使人坚韧 , 让人不觉得自己是来观光而是朝拜 。
【陕西|一个香格里拉 多少功名故事】
最早的香格里拉就像这个季节一样少有游客 , 只有纯净的山谷 雪山和成群的牛马 , 那年它还叫中甸 。 香格里拉的故事还得从孙烔说起 , 在当时小县城唯一的招待所里 , 旅游策划孙烔找到了当时的迪庆藏族自治州书记格桑顿珠 , 他像书记提出了将迪庆洲策划成香格里拉的想法 , 我想那时候的场景是两个人坐在招待所的房间里 , 简陋的桌子上放着花生米和酒 , 还有一本《消失的地平线》的书 , 作为旅行社的策划人员 , 正在寻找能吸引国内外游客的主题 , 他指着桌子上的消失的地平线说 , 这本小说在西方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 说中所描绘出的草原雪山和多名族和谐共存的美景正符合迪庆州 , 他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将迪庆策划成香格里拉 。
格桑顿珠书记将信将疑 , 那时候他更关注的是如何把当地生存环境的改变带上一条正确的方向 , 用现在旅游的说法 , 迪庆洲旅游起步刚开始人数是1500人 , 他考虑的是怎么让更多的游客来到迪庆 , 经过一晚上的思考他还是绝对试试这个年轻人的想法 。
《消失的地平线》提到香格里拉在曼谷的西北 , 在此之前巴尔提斯坦和木斯塘曾都宣布过自己是香格里拉的原型 。
后来迪庆洲政府邀请“新加波寻访香格里拉采访团”来到中甸 , 在欢迎大会上 , “香格里拉”第一次出现在这里 。 看来香格里拉这顶帽子哪个藏区都能戴上 , 就看谁的速度快 , 为了戴稳这顶帽子 , 资料查到云南省还成立了“香格里拉研究课题组” , 来寻找和证实香格里拉在地庆的证据 , 在他们看来 梅里雪山 三江并源 松赞林寺中都能找到书中的原型 , 在我们看来你去了稻城感觉稻城像香格里拉 , 来到迪庆感觉迪庆也是香格里拉 。
2001年中甸经过国务院批准正式改名香格里拉县 , 到了2016年游客的人数从最初的1500人到了1200万 , 创造了旅游业增长最快的记录 。 此后稻城 波密都宣称香格里拉的原型在当地 , 2002年稻城县日瓦乡更名香格里拉乡 , 亚丁也称之为最后的香格里拉 , 西藏则宣称真正的香格里拉在昌都 波密地区 , 在川 滇 藏经历了一段争冠名之后 , 2004“大香格里拉环线”的提出达到了共享福泽 , 人人分一杯的满意 。
现在大香格里拉环线依旧是国内最好的自驾旅游环线之一 , 这个放到以后再说 。
对于我们游客不关心香格里拉的来龙去脉 , 我们看到的香格里拉县城拥有宽阔的车道 , 酒店 , 和齐全的配套 , 拥有纯洁的空气和蓝天 , 因为环保街上连塑料袋都是可回收的无纺步袋子 , 碧塔海 普达措的环保车下都是排队的游客 , 游客的增加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和就业 。 石卡雪山你赶上好天气还能看到远处的梅里雪山 , 浴火重生的独克宗古城依然值得你我停留 。
香格里拉到底在哪 , 那是一个和谐 富裕 优雅 共存 开放之地 其实就在你心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