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1972年登泰山造像记( 二 )


十七、2007年9月 , 《收藏女性》古董照片藏品选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展出并接受山西卫视“影像世界”栏目采访 , 分上、下集播出 。
十八、2008年10月28日 , 美国盖蒂博物馆资深馆员Frances Terpark(中文名:范德珍)女士和翻译叶娃女士专程从美国来到杭州王秋杭家中考察《收藏女性》藏品 。
十九、2009年7月4日 , 前美联社记者、普利策奖获得者刘香成先生专程从北京来到杭州王秋杭家中采访《收藏女性》 。
二十、2009年9月 , 《同步共和国---图说我的60年》赴平遥国际摄影大展开幕式广场幻灯展播 。
二十一、2010年4月10日由刘香成先生和凯伦.史密斯女士共同主编的上海世博会大型画册《上海:1842---2010 , 一座伟大城市的肖像》(分中文版和英文版)选入《收藏女性》藏品11幅 , 向全世界发行 。
二十二、2011年9月 , 《王秋杭和他的光影女性们》应邀平遥国际摄影节作为主题展展出 。
二十三、2011年11月 , 摄影作品《1966--1976我的自拍像之“渴望战争”》选入林茨、王瑞主编的《摄影艺术论》一书 。
二十四、2012年9月纸底工艺摄影作品《西湖--茅家埠》1/30、《西湖--涌金门》1/30被芝加哥中国艺术中心收藏 。
二十五、2014年10月摄影作品《宽容万岁!1966+2015我的自拍》1/30被上海摄影艺术中心策展人刘香成先生收藏 。
二十六、2015年4月接受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四集大型电视纪录片《人防纪事》采访并播出 。
二十七、2016年3月《1966--1976我的文革自拍像》、《杭州第一位个体户--干静》摄影展在杭州三郎艺术空间展出 。
二十八、2016年6月 , G20大会在杭召开期间《杭州(1839--2016)一座天堂城市的肖像》王秋杭个人藏品展在杭州金幔展览公司展出 , 并由新华社对外宣传网上播出 。
二十九、2017年12月至2018年2月《淬--王秋杭知青岁月的影像故事摄影作品展》在杭州金幔展览有限公司展出 。 开慕式盛况被雅昌艺术网博客首页新闻、动态栏目推荐 。
三十、2018年12月至2019年1月《1987-2018回眸安昌---五位摄影家救古镇摄影作品展》由王秋杭策展在杭州金幔展览有限公司展出 。
三十一、2021年7月由中国文联、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百年.百姓生活影像大展(1921--2021)》 , 藏品《三十年代上海女大学生合影》入选 , 并在庆祝建党百年期间在北京王府井商业大街上展出 。
2021年8月29日


岱庙天贶殿

岱庙内经幢

岱庙内景

岱宗坊

天阶、红门

云步桥

五大夫松

中天门

望人松下登山者身背铺盖卷

南天门下百步云梯

百步云梯仰望南天门

极顶日观峰云海

泰山极顶

后山黑龙潭
1972年登泰山造像记
1972年是我人生中最灰暗的一年 , 因为这一年停止征兵 , 而我的应征年龄已到了最后一年 。 于是不得不回山东老家打证明 , 将黑龙江兵团的户口迁回老家 。 说是将户口从黑龙江兵团迁回山东老家是假的 , 实质是将户口装进自己口袋带回杭州 , 梦想找机会落户在杭州 。 当时不少回城知青都是“袋儿户口” , 我们叫它“魂灵儿” 。 人回来了 , 魂可不能搁黑龙江不是?那年整个一年的感觉自己就像一片凋零的树叶 , 从茂密的大树上飘落下来 , 脱离了大众、脱离了组织、脱离了集体 。 我第一次感受到了什么是孤独 , 更可怕的是自己迷失了方向 , 不知道前途在哪里?去山东打证明迁户口 , 就是迈出了自己寻觅出路的第一步 。
去山东 , 肯定要去登泰山;登泰山 , 肯定要拍照片;这是我早就渴望的 。 因为当时我的同学、朋友们几乎都没有登过泰山 , 只是在书本上知道泰山是我国五岳之首的东岳 。 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 , 就是认认真真拍一组回来做成一本照片贴册 , 写上我的名字 , 在朋友和同学中传阅 , 那是绝对“酷”的一件事 , 尤其是女同学要看的话......那年月根本不知道将照相机对准没有邀请我为他(她)们拍照的人们 , 原因很简单 , 万一这群陌生人里面有一位是阶级敌人 , 或是地富反坏右份子那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的 。
准备是相当充分的 , 尽管当时穷得口袋里经常没有一分钱 , 但我们还是有来钱的办法的 。 一般是晚上 , 我和毛牛去食堂借一辆三轮车(说是借 , 实际上就是......那时候省委食堂就在我家附近 , 好几辆三轮车都不上锁的 。 )换上黄军装 , 戴上红卫兵袖章和大口罩 , 飞快地骑到延安路、解放路等闹市区 , 那年代满墙都是大字报 。 但我们要找看的人不多的地方 , 或是早已过期没人看的地方 。 停下车先要用手按一按厚不厚 , 如果不够厚就几张、很薄就放弃 , 专门找按上去软软的、呼呼会响的 , 那才够厚 。 然后蹲下去从底部扯开 , 使足全身力气猛地站起来用力往上一掀 , 那些大字报就像厚棉被一样被整片撕下来 。 不用多 , 撕它两、三片 , 像叠棉被一样塞进三轮车就能塞满 , 然后飞快蹬离 。 第二天卖到废品收购站 , 可得一、二元钱 , 运气好卖到三元的也有 。 钱我和毛牛二一天添作五 。 当时的120胶卷分正品、付品、等外品三种 , “南方牌”120正品胶卷1元8角1分一卷、付品1元1角1分一卷、等外品品种就多了 , 从6角到4角一卷或半卷都有 。 “海鸥”135正品胶卷3元6角5分一卷(带暗盒) , 付品1元6角一卷(无暗盒) , 等外品有好多规格 , 半卷也有 , 6角4分一卷 。 正品胶卷我从来没买过 , 因为太贵 , 一卷的钱可以买两卷付品 。 还有一种处理品胶卷更便宜 , 但基本不能用 , 脱胶严重 , 如果是印晒相片问题不大看不太出来 , 放大照片就不行了 , 全是黑点或黑斑 。 战斗了好几个晚上 , 终于备齐了三卷120付品和一卷135付品 , 携带自己心爱的“海鸥”4B和向父亲借来的苏制“卓尔基-6”相机 , 装在黄色军用书包里出发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