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依附着水管和阳台 , 一路攀爬到6楼 。 花开满树 , 艳艳夺目 。 美得让人移不开眼睛 。
正值花期的紫藤 。 奋力缠绕在墙边 , 遒劲有力 , 灿烂夺目 。
从正下方径直望上去 , 更有一种震撼的视角...
极具年代感的居民楼外 , 一帘紫色的瀑布从楼顶倾泻而下 , 杜甫诗中的“花重锦官城” , 也就有了画面 。
网红们纷纷来打卡 , 仿佛发现了一个无人知道的秘密 , 但在老成都眼里 , 除了多出几栋高楼 , 修了根地铁 , 抚琴就没变过 。
就连路边修鞋、刨菜板的老头 , 都还是过去那几爷子……
在成都这座城市里 , 能在20年以前创造辉煌的 , 几乎都是茶馆的中心 。
抚琴当然也不例外 。
二十二年前 , 成都高端茶楼的代表——圣涛沙茶园在抚琴横空出世 。
▲成都圣淘沙茶园旧址
一杯茶能卖近百元 。 吃了票子的大哥 , 条件相对优越的时髦女娃娃 , 都喜欢去打业务麻将、喝咖啡、吃牛排 。
在当时 , 简直是折煞旁人的小资生活 。
但等正规西餐进入成都餐饮市场 , 加上各种原因 , 圣淘沙就无可避免地走上了下坡路 , 直至14年彻底关闭 。
▲茶馆门口小吃
贫民茶座 , 成了抚琴新的代表:人均基本30以下 , 坐得几乎都是中老年人 , 甚至有连坝坝茶都舍不得喝的 , 在路边随便搭张桌子 , 也能聊天晒太阳 。
▲茶馆门口摊贩
现在走进去 , 你就会惊喜地发现:墙面多了图案 , 路面更加平整 , 但其他依然照旧 , 仿佛一切都没改变 。
“都说过去的人 , 东西坏了就想着修 , 到了如今全都是换 ,
时光仿佛在抚琴按下了暂停键 , 于是手艺人们就坚守了下来……”
“我这儿是理发 , 可不是美发”
98年就来到此处的剃头师傅说到:“我来的时候 , 牛杂火锅都还没开业嘞!”
▲图片摄于2018年·夏
一桌一椅 , 一盆一张帕子 , 手机摆在一旁 , 闲暇的时候还可以看看剧 。 对于这样的生活 , 师傅是既熟悉又适应 。
▲图片摄于2022.3.22
目光右移 , 我又看到了周师傅熟悉的身影 。
每一天早上 , 他都是骑着车来到此处 , 等待着有修补需求的客人 , 在这条街上已经7年了 。
▲图片摄于2022.3.22
经常在这条街走动的住户 , 都认识他 , 在他的一侧 , 清清楚楚地写着“从事业务” 。 从管道疏通 , 开锁配钥匙 , 再到补鞋修车 , 用“无敌”来形容都不为过!
▲图片摄于2018年·夏
“我是什么坏了修什么 , 不会的我就去学……”周师傅说 。
▲图片摄于2018年·夏
只要是熟悉的人都知道 , 修一次差不多就是5块钱 。 所以在之前啊 , 都是揣着零钱就来找他 。
“他呀 , 什么都会搞 , 就唯独搞不来钱 , ”路人笑着说 , 弄得一旁的周师傅也笑了 。
▲图片摄于2018年·夏
“现在年轻人哪里还学这个 , 又挣不了钱 , 但总有人等着要修 , 我还能给他们应应急 。 也是做一天算一天咯!”
让你感到欣慰的是 , 现在的他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一个角落 , 也不用在高峰期给火锅店腾位置腾位置了 。
▲图片摄于2022.3.22
都说成都土著的“米其林”至少要有3个特点:
位置必须难找 老板脾气必须不好 环境必须苍蝇 那抚琴卖甜不辣的怪老头就占全了 , 还因此在短视频上风云一时 。
11点出摊 , 下午5点准时收摊 , 不让自己拿菜 , 来了坐到先吃五串土豆、五串炸凉粉 , 蘸碟是公用的 , 只能在入口之前沾一次 。
要是不遵守 , 可能面临你的只有三个字:“爬爬爬!”
抛开网红营销的成分 , 剩下的其实是老爷子的性格率真、做派随性 。
甜不辣就是油炸小串串配上蘸水 。 怪老头配的蘸料真的好吃 , 成都几乎再也找不到第二家这样的味道 。
最喜欢吃他家的米凉糕 , 外皮炸出一层薄如蝉翼的脆壳 , 内里却是香软滑嫩的 , 再蘸上怪老头特制地加了红糖的辣椒油 , 简直好吃到飞起 。
当然 , 像这样味道好的老店 , 在抚琴比比皆是 。
没得剃头师傅工龄老的老字号牛杂火锅 , 到了饭点可以循着味道过去找 , 是附近居民家庭聚餐的首选根据地 。
喜欢吃牛下水的一定不要错过 , 人少可以按份点 , 人多就按斤点 。
推荐阅读
- 露营|没想到,住五星级酒店比上班累多了
- 成都|开年不利的2022,你不曾到过的德令哈,藏着很多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 成都|这条高铁修成后,西宁到成都只要4.5小时,10个站点风景美如画
- 成都|燕舞溪大峡谷,令人神往的处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