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最近 , 几家互联网公司裁员的事屡屡引发热议 。其实 , 裁员不是什么新鲜事 , 几乎每年都有 。这事对于员工来说 , 被裁是件悲伤的事;未被裁也总有危机感在心 。裁员的主要原因多为节省开支 , 公司遇到困难无论是迫不得已 , 还是出于无奈 , 裁员总会是优先考虑的选择之一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但这事不体面 , 传出去有损公司形象 。所以 , 长期以来 , 做出裁员决策的公司 , 总要用一些“高情商”形容词来掩饰其裁员的本质 。
随着这种情况愈演愈烈 , 裁员竟然都成“丧事喜办”了 。
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恭喜你 , 毕业了!
前不久 , 互联网圈里几家知名公司突然传出裁员传闻 。
起初 , 笔者以为这又会是一次和以往没什么区别的裁员事件:
公司被曝裁员——公关回应——被裁员工爆料被裁细节——最终处理结果
实际上 , 最开始也的确如此 , 比如前不久某公司被曝裁员后 , 其相关人士回应称 , 这轮裁员只是业务板块的正常优化 , 公司主体业务依然健康发展 。
然而 , 紧接着不久后 , 很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透露自己被裁 , 但是公司HR发来的裁员信上 , 却写着“毕业须知”、“毕业日” 。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网友曝光的“毕业须知”上 , 公司开头加粗字体祝贺称:毕业快乐!恭喜您顺利毕业!感谢一路相伴!
信的具体内容可不是什么学分、学位 , 而是办理离职手续以及社保相关内容 。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有的公司通知员工被裁 , 不仅将其形容成“优秀毕业生” , 还附赠一堆“福利” , 比如专属纪念品 , 保留曾经工作过的痕迹等 。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还有公司发表一段“感人肺腑”的感言:“亲爱的你只是学业有成从公司毕业了 , 公司已经不能赋予你更多知识了 , 这是公司一直在反省自身不足的问题” 。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还有很多网友在短视频平台上晒出自己被裁 , 他们拍下办公楼、办公室 , 还有自己的工牌 , 配上伤感的音乐 , 并且在文案中写着自己“毕业了” 。
更有的公司要求被裁员工离职后 , 要在朋友圈发文歌颂老东家 。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一位网友爆料称 , 自己公司要求被裁员工在朋友圈转发一篇赞美公司的短文 。这篇短文从头到尾 , 都是对公司的“彩虹屁” 。
瞧瞧 , 裁员这种“丢饭碗”的“丧事” , 摇身一变就成了“学业有成”的“喜事”;被裁员工不仅没被抛弃 , 反而应该“感恩戴德” , 在公司“寒窗数年” , 如今破茧成蝶了属于是 。
媒体:让员工带着体面与尊重离开
对此 , 有媒体评价互联网企业将裁员说成毕业称 , 裁员行为本身并无过多指摘之处 , 但对于多数遭到裁员的员工来说 , 突然失去一份工作终究不是值得高兴的事 。用“毕业”形容裁员 , 就如同用一根针戳进他们心里 。
在劳动关系维系期间 , 同事之间模糊上下级界限、互称“同学” , 但当这段关系面临终结 , “谈感情”就是推卸责任 , “恭喜毕业”就是一种虚伪的幼稚病 。企业与其玩弄语言话术 , 不如努力体现担当 , 尽量不因自身发展策略失误而影响普通员工的生计 , 即便不得不辞退一些人 , 也让他们带着体面与尊重离开 。
对于媒体这番评价 , 大量网友也表态支持 。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网友们均认为 , 用“毕业”形容裁员是对员工的不尊重 , 甚至是侮辱和嘲讽 。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还有网友调侃称 , 互联网公司这种“黑话”其实并非个例 , 早已有之 。
互联网裁员叫法进化史:
从末尾淘汰、优化 , 到毕业
网友这番调侃道出了互联网公司的“潜规则”:用看上去优雅、舒适的形容词掩盖裁员的本质 。
其实 , 公司对裁员的描述 , 多年来的确有一套发展逻辑 , 且在不断进化、运用了语言艺术 。
一、末位淘汰
早期 , 裁员被称作“末位淘汰” 。
末位淘汰是公司管理中的一部分 , 其理念起源于西方 , 是一种激励机制 。这种机制最早出现在学校 , 根据学生每年考试成绩 , 淘汰掉处于末位的学生 , 以保证较高的升学率 。
此后 , 美国通用公司将末位淘汰激励制广泛应用在公司管理中 。其前CEO杰克·韦尔奇提出“活力曲线”和“强迫排名体系” 。
所谓“活力曲线” , 即公司每个部门管理者每年都要对自己的员工进行评估 , 要挑出20%明星员工 , 70%活力员工以及10%落后员工 。所谓“强迫排名体系” , 即要不间断地裁掉位于末位10%的员工 。
这种管理方式 , 的确让通用公司获得巨大收益 , 于是引发全球大量企业效仿 。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而我国比较早实施末位淘汰制度的公司 , 则是一家推崇“狼性文化”的知名企业 。该公司的末位淘汰率为5%至10% , 并且其创始人曾表示 , 要一直采取末位淘汰制 , 只有淘汰不优秀的员工 , 才能把整个组织激活 。甚至为了公司 , 自己也可能被淘汰 。
逐渐的 , 很多企业一提及裁员都说自己是“末位淘汰” 。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比如几年前 , 当某些公司被曝光裁员时 , 公司对外界的表态均称“末位淘汰” 。
二、优化
视点·观察|互联网裁员丧事喜办
文章图片


或许是因为“末位淘汰”这个词听上去不那么“顺耳” , 后来裁员又被形容成“优化” 。这类声明的特点往往是先否认“裁员” , 强调只是“人员优化” 。
近年来 , 用“优化”形容裁员几乎已成业内共识 。
三、结构优化、向社会输送人才
公司将裁员形容成“末位淘汰”、“优化”姑且算作公关表达 , 但说起来 , 要论高情商 , 还得看圈里那几位大佬们 。
比如前面提到的提倡狼性文化的公司创始人 , 他对裁员的“黑话”叫法是:放弃平庸员工;
某厂主:结构性优化;
某大佬:激励狼性 , 淘汰小资;
某知名智能语音和人工智能上市公司:提前吃饭的员工需要被优化;
某造车新势力:局部优化 , 提高运营效率 。
某大佬:每年将向社会输出1000名在公司工作10年以上的人才 。
看看 , 大佬们对裁员的形容 , 是不是不仅清新脱俗 , 更是把裁员描述的仿佛心灵鸡汤一样 。这是体面裁员 , 说话的艺术 。
四 , 毕业
这么看来 , 发展到今天 , 裁员变成“毕业” , 其实并不意外 。
裁员就是裁员:不要整活矮化劳动者
三言财经认为 , 企业裁员 , 只要合法合规 , 本无可厚非 。毕竟对于公司来说 , 首先要活下去 , 才能养活更多员工 , 才能尽更多责任 。
更重要的是 , 企业与员工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平等的;不同岗位员工 , 因能力、工作性质等不同 , 存在上下级之分 。但大家实际上都是与公司签订合同的雇佣关系 , 在人格上并无高低之分 。
裁员是一种企业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行为 , 只要一切按规矩行事 , 即使对被裁员工来说不是开心之事 , 却也是一种公平交易 。
但是 , 一旦把裁员美化成“末位淘汰”、“优化”或者毕业 , 一切就都变味了 。
首先 , “末位淘汰”本质上是一种激励手段 , 其目的是为了激励员工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 , 处于末位10%的员工并不会被立刻淘汰 , 而仍会给予一定时间“缓期” , 目的是让员工能追上来 。但是裁员却是一种无视员工能力 , 只考虑公司成本的减员行为 。
那么 , 企业若公开以“末位淘汰”为由形容裁员 , 实则矮化了被裁员工 。
而“优化”是什么意思呢?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解释 , 是“加以改变或选择使优良” 。那么 , 裁员若变成“优化” , 是否意味着被裁员工是“不够优良”的 , 需要被优良 , 而优良手段就是抛弃他们?
同理 , “毕业”一词含义是:“达到规定的要求 , 结束学习” 。姑且可以把工作经历视作一种学习 , 但如果公司将裁员形容成毕业 , 那“被毕业”的员工辛苦工作一段时间 , 达到了某种规定要求 , 然而结果却是被开除?
表面上看是充满“人情味” , 但实际上还是有矮化员工的嫌疑 。
裁员就是裁员 , 公司倘若真想有人情味 , 不如按照法律法规 , 该尽的责任尽到 , 该给的补偿到位 , 这 , 才是好聚好散 。
作者|DorAemon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