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基因,让你别想多情


改变基因,让你别想多情


基因是生命的基本因子 , 一切生命的存在或自然衰亡都由基因决定 。 基因是人类生老病死、健康、靓丽、长寿之因;是生命的操纵者和调控者 。 一个人的长相、身高、体重、肤色、性格等均与基因有关 。

那么 , 情感是否也由基因决定呢?如果基因能决定情感 , 那么从情感延伸开去的性心理和性行为是否也由基因决定呢?
通过基因检测情感2008年5月开始 , 有几家生物科技领域的企业向市场推出情感基因检测项目 , 通过提取检测对象的基因样品 , 通常是口腔粘膜内壁细胞 , 送到实验室加工后 , 利用基因芯片对细胞中的DNA作检测 , 分析他所含有情感类基因属于多情基因、专一基因、激情基因还是早恋基因等 , 从基因领域定位此人对情感是否会朝三暮四或者执着始终 , 甚至一夜情的发生频率等 。
【改变基因,让你别想多情】情感基因检测是否准确呢?参加绘制人类基因组草图计划的基因专家给出答案:仅仅靠基因检测就定性一个人的性格和对情感的态度无疑是武断的 。 在某些情况下 , 单一的基因可能决定一个特定的特质 , 例如眼睛的颜色 , 但是 , 多数影响行为的基因并非单一基因可决定的 , 而是多基因一起作用 , 再加上环境影响的结果 。 例如 , 我们的愤怒、贪婪、忌妒、色欲和抑郁等情绪 , 都是多个先天基因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 因此 , 情感基因的检测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 不过肯定比星座、算命准确 。
情感、性欲真的由基因决定吗美国波士顿大学一群研究人员研究发现 , 离婚可能和基因有关 。 他们比较了8000对男性同卵双胞胎(基因完全相同)与异卵双胞胎(基因有部分相同)的婚姻状况与离婚率 , 结果发现 , 同卵双胞胎比异卵双胞胎 , 婚姻形态更接近 , 研究者因此怀疑离婚也许受到基因的影响 。
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的研究小组也有证据表明 , 基因差异会导致人类性欲出现个体差异 。 科学家对希伯来大学148名健康的男女学生进行了DNA分析 , 并且将结果与这些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对比 。 问卷调查询问了这些男女学生对于自己性欲、情欲觉醒反应和性功能的自我表述 , 如看到电影中的色情镜头他们是否会有性冲动 , 他们的性生活频率 , 性幻想频率等等 。 研究人员发现 , 一个名为D4的基因的变异和性欲有相关性 。
人们通常会认为 , 男性比女性更渴望性 , 然而 , 希伯来大学研究小组的研究结果显示 , 男女性冲动相差无几 。 当进行DNA研究时 , 出现了更为有趣的结果——大约30%的人身上有D4基因的变异 , 他们的性欲比别人强 。
研究小组的首席科学家查德-爱因斯坦教授称 , 这是第一项探索性欲与基因关系的研究 。 他说有些人确实经常想到性 , 性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比其他人高 , 这种差别可能与基因有很大的关系 。 ”里查德教授认为 , 他们的研究结果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人“性成瘾” , 因为过去有研究曾发现 , D4基因产生的化学物质与某些上瘾行为 , 如赌瘾有关 。 不过 , 他承认造成“性成瘾”的不光是D4基因 , 还与其它基因和社会因素等有关 。
改变基因能否将情人变专一既然一个人是否迷恋性爱、喜新厌旧、或者性压抑、情感专一等和基因有关 , 那么 , 婚外恋、一夜情 , 甚至滥交等问题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基因来避免呢?
美国科学家曾经在草地田鼠身上做实验 , 生性“风流”的雄性草地田鼠被注入“爱情专一”基因后 , 乖乖变成了“好男鼠” 。
草地田鼠和橙腹田鼠虽是近亲动物 , 但两者在“婚姻忠诚度”上却有天壤之别 。 草地田鼠是典型的“大众情人” , 而橙腹田鼠则实行严格的“一夫一妻”制 , 当雄鼠遇到心仪雌鼠就会进行长达24小时至36小时的“洞房” , 之后厮守一生 , 即使伴侣死去亦维持“独身” 。
多项研究显示 , 雄性橙腹田鼠脑内的后叶加压素受体(V1Var)水平远比草地田鼠高 , 这强烈表明V1Var是决定“爱情专一”的关键 。
为了证实研究的准确性 , 亚特兰大埃默里大学的劳伦斯·杨教授负责了一项研究:从橙腹田鼠内抽取V1Var的基因 , 注射到草地田鼠的脑部 , 让其脑细胞产生像橙腹田鼠般高水平的V1Var 。 24小时后 , 研究者放入一只新的雌鼠 。 通常情况下 , 雄性草地田鼠在遇到新的异性时 , 会马上抛弃“原配”另结新欢 。 然而被注入V1Var基因的雄鼠则无视诱惑 , 仍与从前的雌鼠相拥在一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