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银河可能是从130亿年前开始形成的


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银河可能是从130亿年前开始形成的


文章图片


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银河可能是从130亿年前开始形成的


文章图片


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银河可能是从130亿年前开始形成的


文章图片



马克斯·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MPIA)的向茂盛和Hans-Walter Rix发表了关于银河诞生和形成历史的新研究成果 。 在这次的研究中 , 欧洲航天局(ESA)的太空望远镜“Gaia”的观测数据起到了重要作用 。
此前一直认为银河是在约110亿年前开始形成的 , 但两位科学家在此次研究中表示 , 银河的形成时期有可能是追溯20亿年的约130亿年前(大爆炸之后约8亿年) 。
构成“厚圆盘”的部分星球可能形成于约130亿年前
以盖亚太空望远镜的最新观测数据EDR3为基础制作的全天影像
银河有很多星星聚集在一起的中央部分的“巴尔吉”(bulge , 银河巴尔吉) , 包围巴尔吉的扁平的“圆盘”(disc , 银河圆盘) , 包围巴尔吉和圆盘的球形稀薄的“哈罗”(halo , 银河哈罗)等构造 。
圆盘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 , 太阳系位于距离银河中心约2.6万光年的圆盘内部 。 这个圆盘并不是单一的结构 , 而是由较老的恒星形成的“厚圆盘”(thick disk)和较新恒星形成的“薄圆盘”(thin disk)重叠而成的结构 。 据ESA称 , 厚圆盘的厚度是薄圆盘的2倍以上 , 但直径却比薄圆盘小 , 太阳系附近属于厚圆盘的星球只有几个百分点 。

向茂盛和Hans-Walter Rix此次利用ESA盖亚空间望远镜和中国多天体光谱观测望远镜“LAMOST”的观测数据 , 调查了分布在整个银河中的约25万颗“次巨星”的年龄 。 次巨星被认为是正处于从主序星向巨星进化阶段的恒星 , 恒星中心的氢核融合反应正在结束 。
从侧面看银河的想象图 。 左上角的小图显示了厚圆盘(Thick disc)和薄圆盘(Thin disc)的厚度差异
以各个地方的次巨星的年龄为基础 , 两人推导出了银河形成的历史 。

在距今约130亿年前 , 最初构成银河“厚圆盘”的星星开始形成 。 20亿年后的大约110亿年前 , 银河与另一个被称为“盖亚·源西·恩克拉多斯”的星系合并 。
与盖亚·源西·恩克拉多斯的合并使银河中的恒星形成活动更加活跃 , 组成的内侧部分(inner Galactic halo , 内部银河晕)的恒星在短时间内形成 。 合并后 , 恒星在厚圆盘上的形成仍在继续 , 但由于原本存在的气体被耗尽 , 大约在80亿年前停止了形成 。
但是在那之后 , 从外部流入银河的氢气被认为是稳定的 。 厚圆盘中的恒星形成活动已经结束 , 流入的气体在盘中积累 。 积蓄的气体不久就会收缩 , 开始新的恒星形成活动 , 形成以太阳为首的“薄圆盘”的恒星 。 现在的银河就是通过这两个阶段的恒星形成活动形成的 。

另外 , 恒星内部通过核融合反应生成金属(这里是指比氢和氦更重的元素) 。 由于生成的金属会通过超新星爆炸和恒星风等向周边释放 , 所以银河的金属量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加 。 这次的研究显示 , 由于大约130亿~ 80亿年前的恒星形成活动 , 厚圆盘的金属量增加了10倍以上 。 这一时期诞生的恒星如果年龄相同 , 金属量看起来也相同 , 因此可以认为当时较厚的圆盘中气体混合得很好 。
在这项研究中 , 向茂盛和Hans-Walter Rix使用了盖亚于2020年12月发布的第三次观测数据“EDR3(Early Data Release 3)” 。 该数据的完整版“DR3(Data Release 3)”计划于 2022 年 6 月发布 , 研究人员将能够使用更详细的恒星信息进行研究 。

【普朗克天文学研究所:银河可能是从130亿年前开始形成的】此外 , 正朝着2022年夏天开始科学观测的方向调整的太空望远镜“詹姆斯韦伯”是观测早期宇宙星系、研究恒星化学成分的目的之一 。 据说未来计划进行进一步的调查观察(光谱调查) 。 基于这一前景 , MPIA 希望银河考古学的新篇章可能即将开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