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营|秋日残荷之美

露营|秋日残荷之美

文章图片

露营|秋日残荷之美

文章图片

露营|秋日残荷之美

文章图片


作者:黎荔

从青青清晨 , 到墨墨向晚 , 荷 , 从婀娜多姿娇滴万分的红粉佳人 , 相依相随缠绵蕴藉的绿叶知己 , 到风雨飘零玉碎香残的败叶枯枝 , 依然是一道令人销魂荡魄的风景 。
寒冷的风中 , 花叶凋零得七零八落 , 以枯萎的姿势倒在池塘里 。 盛开时曾经多么肆意 , 不管不顾一任群芳妒 , 折戟沉沙、抽筋扒骨之时 , 才会有这种味道和气象 。 一茎枯萎的莲蓬 , 微微萧瑟于风中 , 依然骄傲 , 依然桀骜 。 看似寥落了 , 其实却有了铮铮的骨 。 残荷在水面荡漾倒影 , 隐忍却更为让人心动 , 因为那是光阴所赠予的味道 。

残荷之美 , 在李商隐的描绘中 , 是“秋阴不散霜飞晚 , 留得枯荷听雨声” 。 这是一个看到荷叶的荣枯都会有感触的诗人 , 对于季候 , 对于光阴 , 对于时间的永续无尽觉得无奈 。 “深知身在情长在 , 怅望江头江水声” , 所以懂得珍惜 , 珍惜自己生命存在的周遭 , 从夕阳到荷叶 , 从蜡烛到春蚕 。 “荷叶生时春恨生 , 荷叶枯时秋恨成” , 你会发现他讲的不是荷叶 , 而是人生 。 青春时分 , 扑面而来的清香 , 铺满一地的荷塘 , 油绿油绿的蓬叶 , 水珠儿在上面随风滚淌 , 撩拨着喜悦的心 , 晶莹透亮 。 终有一天 , 荷花开闭 , 秋风乍起 , 当残荷只剩下一些折断了的枯枝时 , 在镜面般宁静的水面上 , 各式各样的干枝的线的形与倒影组合成一幅幅几何抽象绘画 。 这满塘荷花没有枯、没有死 , 它们将芬芳渗透到枯梗、败叶上 , 它们内心涌流澎湃的激情 , 在生命的履历上苍劲注解 , 写在断梗残枝上 。 花开的时候要看荷 , 叶残的时候更要看荷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 。 ”晚唐的诗歌很有趣 , 是繁华过了以后 , 对繁华的追忆 , 等于生命同时看到荷叶生与荷叶枯 , 眷恋与舍得两种情感都有 , 这其实是扩大了的生命经验 。 如果生命只能够面对春夏 , 不能够面对秋冬 , 那是不成熟的生命 。 我们应该了解生命的本质与未来的走向 , 如果在眷恋荷花盛放的时候 , 拒绝荷花会枯萎这件事情 , 是不成熟的 。 生命里最眷爱的人 , 有一天也会与我们分别 。 明白了这些 , 情感可以更深 。 盛唐时期就像青少年 , 太年轻 , 年轻到不知道生命背后还有很多无常在等着 。 “长风几万里 , 吹渡玉门关” , 边塞长空 , 黄沙驼铃 , 这是盛唐诗歌的生命经验和生命体能 , 有一股蓬勃的少年精神 。 而晚唐诗人再也写不出“长风几万里”这样的句子了 , 风没有力量吹起来了 , 只剩“东风无力百花残”的袅袅余韵 。

只有最懂得秋天的诗人 , 经过盛衰与沉浮的诗人 , 才能写出残荷之美 , 在季节转换中那种生命的复杂体验 。 “客散酒醒深夜后 , 更持红烛赏残花 。 ”繁华散尽 , 去日如烟 , 在那一刹那之间 , 会有巨大的荒凉感 。 中年心事 , 如在层层叠叠的楼上的廊中绕来绕去 。 即使到了中年 , 生命已经有一点没落 , 还有心事在那边廻绕 。
生命里面的“客散酒醒”是非常重要的时刻 , 当然也是最孤独的时刻 。 悉达多太子在二十九岁出家时 , 就是这个状态 , 忽然酒醒过来 , 看到旁边陪伴他的宫女、妻妾 , 有一种荒凉感 。 那是他第一次出走 。

李商隐适合中年去读 , 正如残荷适合“客散酒醒”之时去闲赏 。 荷花败去 , 莲蓬生长 , 莲蓬枯萎 , 莲子成熟 , 而莲子落到水中后又能孕育出新的生命 。 这是一个十分美好的循环往复的过程 。 领悟残荷之美 , 会明白生命并没有所谓的极盛与极衰 , 生命其实处于流转的过程当中 , 从而有一份平静和珍惜 。 “天意怜幽草 , 人间重晚晴” , 晚景可以是凄凉 , 也可以从凄凉里面转出另外一种温暖 。 正如残荷有了清奇骨骼 , 远比一朵盛开的莲花更有味道 。
万物皆有伤心处 , 岂独残荷 。 雨夜啼月的杜鹃 , 阵雨中散落的秋天树叶 , 落花飘风的钟声 , 途中日暮的山路的雪 , 夕阳下的花朵 , 一朵一朵恻然地开着 。 但徜徉其间的人 , 情绪未必不是欣悦的 。 被丧失感、无常感长年逼迫 , 双手一摊之后 , 反而心境平和 , 对这展现着消逝之美的事物 , 百般欣赏起来 。 也把一切曾经激荡过的心事 , 付之于轻浅哀婉的审美体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