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T去哪儿了?( 二 )


画面突然静止 , 然后出现了一行字:
以下对硅基文明而言是未知高等文明留下来的信息!
接着开始播放一些画面... ...
第一个画面是蚁群、蜜蜂按照分工开展采集、生产等工作;第二个画面是蚂蚁在自然灾害面前表现出来的强大整体性 , 这个整体仿佛是一个具有高等智慧的生物;第三个画面是展示了水分子的结构(化学式为H?O) , 随后是水滴、河流以及旋涡;第四个画面则是岩石在若干年的不同环境下的形态;第五个画面是一个多物种的相互依赖相互协作的共生系统;第六个画面则是一个文明的诞生 。
紧接着又出来了硅基人的独白(其实更像是硅基人的经历或者说心路历程):首先 , 看上去这些画面是一些低级形态的生命形式 , 但这不是本星球的生命 , 也不是本星系的生命 , 那么我们并不孤独;其次 , 这些生命处在进化的低级阶段 , 对我们来说没有威胁 , 至少短时间内没有威胁;最关键的是 , 硅基人从这些画面中看到了文明实现突破的秘密 , 接着是硅基人的又一段独白:量变到质变不止存在于本星球 , 可能是整个宇宙的规律 , 生命或者智慧产生于非智慧的物质 , 我们无法脱离物质 , 我们只能适应物质 , 蜜蜂如此、蚂蚁如此、非生物的水或岩石亦是如此;我们的意识源于身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协作感知和交叉处理 。 我们应该敬畏那些我们看不上的底层生命或者低级形态 , 因为我们也是从低级形态叠加衍生而来 , 我们正在表现的正是质变之后的整体 。 然后硅基人列出了这种自下而上的分布式生命衍生机制:
-没有强制性的中心控制(比如大脑不是专治皇权一样的存在)
-次级单位具有自治的特质
-次级单位之间彼此高度连接
-点对点之间的影响通过网络形成了非线性因果关系

硅基人继续独白到:单个物种是这样 , 物种之间也是如此 , 一个物种的突破需要与环境共同进化 , 也需要与环境中的其他物种共同进化 , 不管是不是主宰一个星球的文明或者一个星系的文明 。 接着出现了硅基人总结的共同进化的一系列原则:
-共生——便捷的信息交换以允许不同的进化路径汇聚在一起
-定向变异——非随机变异以及与环境的直接交流和互换机制
-跳变——功能聚类、控制的层级结构、组成部分的模块化 , 以及同时改变许多特性的适应过程
-自组织——偏向于某种特定形态(譬如四轮)并使之成为普遍标准的发展过程
画面是长时间的静默 , 紧接着一段热烈的信息仿佛要从这个晶体展示屏跳跃出来一样:是的 , 我们找到了突破我们文明限制的秘密 , 或许这不是秘密 , 但是我们终于明白了!
硅基人还展示了其探测有生命星球的标准:星球的某个方面处在稳定的不稳定状态 。 正是这个看似不明所以的标准(稳定的非稳态)让硅基人在生命探测方面屡试不爽 。 硅基人还以探测到的地球为例 , 地球的大气中氧气占比21% , 这造成地球大气处于极其不稳定的状态 。 因为氧气是高活性气体 , 能在剧烈的氧化反应(比如燃烧)中与多种元素发生化合作用 。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 , 由于大气氧化了固体表面 , 大气中氧气的高含量应该快速下降才对 , 但实际上 , 地球的大气中氧含量在几亿年中维持了这个水平 , 好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或者一种看不见的能量 , 将互动的化学反应推至某个高点 , 而且随时都有可能从这个高点跌落回到平衡状态——这个看不见的手就是生命 , 这是一种生生不息的活力 。 而地球周边的几个星球不论是大气还是地表的土壤 , 各种化学成分都如元素周期表一般的稳定 , 当然稳定地死气沉沉 。 从这个角度来看 , 均衡即死亡 。
根据硅基人的理解和设计 , 硅基文明发射了诸多探测器 , 探测本星系和外星系可能存在生命的星体 。 目的是寻找到一些与硅基物种大相径庭的文明物种 , 并通过合适的机会共同发展共同进化 , 以突破各个独立物种的文明发展桎梏 。
不久 , 探测器就成功地探测到了包括地球在内的若干候选星球 , 其中地球属于潜力型选手 , 在探测阶段地球的自然环境和生物的进化处于比较原始的阶段 , 但是硅基人相信这颗星球将来一定可以发展出高等智慧生物 。
硅基人集全球之力 , 派出了26艘星际飞船接近目标星球 , 寻找机会以求共同进化 。 因为其他星球是否知晓共同进化这个发展秘密硅基人不得而知 , 所以每艘星际飞船都配备规律武器 , 以备战争之需 。 硅基人明白 , 一旦发生战争 , 不管是哪一方胜利 , 共同进化的计划都无法被执行 , 因为强行介入一个文明的发展其结果往往是殖民或被奴役 , 而非共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