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山东黄河文化

黄河是世界着名的古文化之一 , 它也是中国文明的主要源泉 , 黄河的历史久远 , 黄河文化也在历史的长河中犹如中流砥柱、它朝气蓬勃、吸纳了全国各地不同的文化从而流向全国 。那么 , 你知道黄河文化对山东文化有什么影响吗?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就知道了 。
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 , 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 。在这一时期 , 神州大地出现了许多地区性文明 , 如在长江流域有成都平原文明、江汉文明、太湖文明 , 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等 。在黄河流域有甘青文明、中原文明、海岱文明 , 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有仰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 , 山东龙山文化、马家窑文化等 。
在东北有燕山地区文明 , 其代表性的考古学文化主要是红山文化 。各个地区性文明都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 , 学术界都给以高度评价 , 但是到后来有的文明中断了 , 有的文明走向低谷 , 只有黄河文明恰如中流砥柱 , 朝气蓬勃 , 吸纳、融合了各地区文明精华 , 向更高层次发展 。黄河之源为卡日曲 , 出自青海巴颜喀拉山脉各姿各雅山麓 , 东流经四川入甘肃 , 过宁夏入内蒙古 , 穿行陕西、山西、河南 , 由山东北部而入渤海 , 全长5494公里 , 为中国仅次于长
江的第二大河 。黄河分为三段 , 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为上游;河口至河南孟律为中游;孟律以下为下游 。黄河之源 , 有三条小河北支叫扎西、西支名曰古宗列曲 , 西南支便是黄河的正源卡日曲 。三曲汇为一道东流入星宿海 。这条由冰封雪覆的高山中涌出的河水 , 清澈见底 , 潺潺有声 , 活泼得如同嬉戏的儿童 , 整天整夜唱着快乐的歌;黄河的上游穿行在高山峡谷之间 , 跌荡起伏 , 湍急回旋 , 水流依旧清冽;及至中游 , 河口至孟律 , 流经黄土高原 , 含沙量大增 , 水色乃呈深黄 , 登高一望无垠的高原千万条沟壑如同黄土的巨龙 , 一齐拥入大河的怀抱 , 或者宛如千万条被硕大无明的推土机阵列拱动的土方 , 同时要推入大河筑起无数的堤坝 。
仿佛不是河水冲刷了黄土 , 而是黄土在亿万年里要天天掩埋河水 。固执而又无羁的大河冲破一道道泥的堤、土的坝 , 一路扬波夹带着它俘虏的泥沙 , 自山西壶口飞流而下 , 震荡着天鼓 , 卷扬起罡风 , 隆隆复隆隆 , 昼夜不舍 。直过孟律 , 地势平坦 , 华北平原展开胸怀抚揽着狂怒的河水 。河水渐渐缓速 , 仿佛在作搏斗后的歇息 。泥沙从怀中释落沉入河底 , 年年堆积 , 月月沉淤 。于是两岸筑大堤 , 积年而增高 , 河底高于地面 , 黄河之水遂成地上之河 , 直如由天而来 , 奔向大海 。
世界上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大都位于河海之滨或河流交汇之地 。埃及的尼罗河 , 印度的恒河 , 美索不达米亚原野上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血脉 。古老的两河 , 培育灌溉农业 , 也让文学与数学之树开始发芽生长 。轮子的发明 , 将交流和贸易成为现实 , 楔形文字的出现让巴比伦人成为真正的文明人 。于是在公元前3500年前 , 两河流域诞生了世界上第一批真
正的城市 。但是两河流域的古代文明建立在单一的灌溉农业基础上 , 一旦灌溉条件失去 , 古代文明也随之衰败 , 于是 , 古老的巴比伦文明就掩埋在亘古的沙尘之中 。
我们的古代文化则不然 , 那时候东亚季风吹拂着华夏大地 , 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虽然不如两河流城那样便于利用 , 却为我们的先民创造下多种生态因子 , 为先民发明创造更高更复杂的利用自然条件的技术铺下了客观基础 。黄河与长江都发源自崇山峻岭 , 而不是两河流城那平坦的原野 。从山岩喷泄而出的江流必须有较高的技术才能利用 , 而广大地域的多中心文化 , 又使得中华文化的发展不致因为某个中心的衰落而全体消亡 , 因此 , 中华古老文化的不曾中断和持续发展就是客观的必然 。
【你所不知道的山东黄河文化】我们的黄河从古至春秋时代就一直在今天华北平原一带不断演出“龙摆尾”的话剧 。频繁的改道、汛滥、形成大片的黄土原野为旱作农业提供了广袤肥沃而松软的土地 , 这一地带的气候也颇有规律 , 雨季正好在农作物的生长期 。于是 , 造宜黄土带生长、成熟期短又易于保存的粟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粮食作物 。黄河流域的古代文化既经历了自身长期的发展演变 , 又充分吸收了周围地带的文化精华 , 终于成为中华早期文明的主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