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韩城古城的南门之外 , 有一条澽水河潺潺流过 , 这里有一座漂亮的石拱桥 , 被称为“毓秀桥” , 寓意“钟灵毓秀” , 象征韩城是一个山川秀美和人才辈出的地方 。 2013年3月5日 , 这座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毓秀桥的南端 , 竖立着一座牌坊 , 为三间四柱三楼 , 内侧两柱有夹杆石 , 石头两侧雕刻着精彩的图案 , 包括人物、瑞兽和几何纹饰等 。 木牌坊的正上方 , 悬挂着一块匾额 , 赫然写着“示我周行”四字 , 出自《诗经》中的《小雅·鹿鸣》篇 。
根据《重修县南石桥碑》中的记载 , 这座牌坊是康熙四十一年至四十五年(1702—1707)修石桥时所建 , 原本悬挂着创建石桥的贵州巡抚刘荫枢题写“示我周行”横匾 。
刘荫枢 , 字相斗 , 号乔南 , 自号秉烛子 。 明崇祯十年(1637) , 他生于韩城潭马村;清康熙十五年(1676)丙辰科进士 , 历任兰阳知县 , 吏、刑部给事中 , 户部掌印 , 江西赣南道副都御使 , 云南按察使 , 广东、云南布政使;康熙四十七年(1708)任贵州巡抚 , 雍正元年(1723)返回故乡 , 次年病故 , 享年87岁 。
相传 , 毓秀桥为刘荫枢出资所建 , 为了避免子孙后代借此桥敲诈百姓 , 刘荫枢以三两银子的价钱将这座桥卖给了韩城县 。 如今 , 这个“三两银子卖桥”的故事 , 早已在韩城家喻户晓 , 留下一段美好的佳话 。
此桥为花岗石条砌筑 , 桥面呈弓状 , 南北较宽 , 中间较窄 , 长约180米 , 宽约4.5米 。 在桥面下方 , 有10个桥洞 , 桥墩呈梭形 , 每个桥洞的正中均有一件石雕龙头 , 精美生动 , 镇水辟邪 。
在桥面的南、北两端 , 分别安放着两件石人 , 他们依靠着桥栏杆 , 蹲坐在道路的旁边 , 手上好像拿着弓箭或鞭子?头戴风雪帽 , 身穿右衽长袍 , 好像蒙古大汉 , 正在守卫石桥 , 盘查路过的行人 。 除了东北角的石人以外 , 其他的石人均五官清晰 , 浓眉大眼 , 面带微笑 , 让人感到很亲切 。
桥两侧有石栏杆 , 栏板之间有望柱 , 东边有101个望柱 , 西边有99个望柱 , 每个望柱的柱头均雕刻着不同的形象 , 包括花、鼓、南瓜、宝珠、葫芦等 , 既端庄大气 , 又简单明快 。 桥面中间的一对望柱 , 柱头的形象与众不同 , 方形的表面浮雕着人物和动物的样子 , 极具汉代画像石的风采 。
毓秀桥雄踞城南 , 被俗称为“南桥” , 紧邻着韩城的南关 , 乃古城曾经的交通要道 , 也是昔日澽水南北唯一的通道 , 更是过去连接秦晋的咽喉之路 。 如今 , 在毓秀桥西侧 , 修建起一座新的公路桥 , 这座古桥被保护了起来 , 一起讲述着韩城的昨天和今天……
【贵州|韩城市:古城南门外,寻访清代毓秀桥】
推荐阅读
- 贵州|贵州绝美景区走红,山水秀美精巧,景致古朴幽静
- 天柱山|用心去感觉旅行中的一切不同,即使迷路也是一片风景
- 湿地公园|清明节放假去哪里?食济良:这三个地方
- 大门|贵州一名镇走红网络,以青色的岩石而得名,素有“南大门”之称
- 贵州|搭乘充满艺术气息的特色电车,玩遍晴天之国冈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