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女研究生,1993年嫁给非洲人,在当地生活26年,生了5个孩子( 二 )


况且 , 对方来自贫穷落后的非洲 。
但王丽红并不在乎 , 对于外界的风言风语她都一笑置之 。
她相信苏玛的性格和人品 , 也相信自己深思熟虑后的慎重选择 。
不久后 , 父母也知道了女儿的恋情 。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 , 让他们难以置信 , 强烈反对 。
从小到大 , 他们都很尊重女儿的选择 。
但这次 , 二老无论如何接受不了 。
结婚后 , 女儿要去非洲生活 。
那荒凉落后的情景 , 父母想想都后怕 。
为了表达自己的拒绝之意 , 母亲选择“一哭二闹三上吊” , 以此逼迫王丽红妥协 。
但王丽红始终不为所动 , 她坚持认为自己的选择不会错 。
这个乖巧的女孩 , 头一次和父母杠上了 。
女儿如此执迷不悟 , 父母急得连觉也睡不着 。
最后 , 他们逼着王丽红前往日本留学 , 想着把他们分开 , 时间一长就自动分手 。
因爱女心切 , 父母煞费苦心 , 棒打鸳鸯 。
但接下来发生的一切 , 却是事与愿违 。
不久后 , 苏玛为了能和王丽红长相厮守 , 跑到日本去找她 。
父母原本是想借此机会拆散两人 , 没成想 , 两人的感情变得更加深厚 。
看到女儿如此坚守这份感情 , 父母只好无奈地同意了 。
女儿从小到大做什么事都很有分寸 , 这次 , 她不顾家人反对 , 如此坚定地选择苏玛 。
或许这个非洲小伙真的有独特的魅力 , 深深吸引了女儿 。
只要女儿以后不后悔 , 他们也慢慢接受了这个现实 。

(小时候的王丽红)

毅然决绝嫁非洲
1993年 , 在父母和亲友们的见证下 , 王丽红和苏玛迈入婚姻的殿堂 。
婚后 , 他们的女儿在北京出生了 。
看到健康可爱的小外孙女 , 王丽红的父母高兴得合不拢嘴 。
之前的隔阂和不愉快也一消而散 , 他们整天忙着照顾孩子 。
一家三代其乐融融 , 过着平凡而幸福的小日子 。
1996年 , 苏玛完成学业决定回国 。
作为他的妻子 , 王丽红自然是一同前往 。
想到女儿要去贫穷落后的非洲生活 , 王丽红的父母心里自是一万种不舍和担忧 。
王丽红给他们宽心 , 自己会照顾好自己 , 何况还有苏玛照顾 , 别太担心 。
表面上 , 她淡定从容 , 仿佛胸有成竹 。
事实上 , 对以后的生活 , 她心里根本没底 。
在前往乌干达的路上 , 她心里一直七上八下打着鼓 , 忐忑不安 , 像装了一只小鹿 。
毕竟 , 关于非洲的各种可怕传闻听得太多了 。
果然 , 一进苏玛的家 , 王丽红就遇到无比尴尬的情景 。
苏玛向她介绍家人时 , 一连介绍了10个女人 , 都让她叫妈妈 。
起初 , 王丽红还有点纳闷:当地见了女人都叫妈妈吗?
后来才知道 , 当地盛行一夫多妻制 , 苏玛的父亲娶了10个老婆 。
在当地 , 一个男人拥有这么多的妻子 , 是件很平常的事 。
尽管有思想准备 , 但想到要照顾10个婆婆 , 面对苏玛的40多个兄弟姐妹时 , 王丽红还是难以接受 , 她不禁为自己的将来担忧起来 。
如果苏玛以后也和当地人一样娶好几个老婆 , 那她该怎么办?

(王丽红在乌干达的生活画面)
好在苏玛懂她 , 心疼她 , 他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这辈子只爱王丽红一个人 , 不会再娶其他人 。
这让王丽红多少得到些安慰 , 心里开始平静 。
一波刚平 , 一波又起 。
尽管王丽红不怕过艰苦日子 , 但真正来到这里 , 很多困难还是远远超出了她的认知 。
语言不通、交通不便、卫生条件差、经常停电停水 , 这些都不用说了 。
最让王丽红头疼的是 , 她完全接受不了当地的饮食习惯 。
于是 , 她学着做饭 , 从小备受宠爱的她 , 哪里会做饭?
没办法 , 她只得和母亲通话 , 让她手把手教自己做饭 。
这一刻 , 王丽红终于理解了:当初父母为什么反对自己远嫁非洲 。
种种不习惯、困难接踵而至 , 她终日闷闷不乐 。
苏玛看在眼里 , 疼在心里 。
为了让王丽红开心 , 他坚守诺言 , 改变当地男尊女卑的习俗 。
他不仅自己尊重王丽红 , 还不允许别人轻视王丽红 。
在他心里 , 王丽红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 , 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 。
丈夫如此维护体贴自己 , 让王丽红非常感动 。
夫妻同心 , 其利断金 , 没有什么克服不了的困难 。
王丽红信心大增 , 决心融入当地人的生活中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