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三个宇航员永远长眠在太空,只有他飘到了冥王星,快要飞出太阳系】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人类的科技总是在不断的向前发展 , 把一些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逐渐变成现实 , 在全世界科学家的呕心沥血之下 , 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以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而正是因为科技的飞速发展 , 使得飞向太空这个梦想终于变成现实 , 当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眺望我们这颗蔚蓝色的星球时 , 大概会感叹人类是如此的渺小 , 宇宙又是如此的浩瀚 。
不过科技的发展得益于有无数科学家们英勇的牺牲 , 在飞向太空这条路上 , 有三位宇航员永远长眠于太空 , 甚至有一名科学家已经飘到了冥王星 , 即将飞出太阳系 。
01人类的飞翔梦
千百年来只能在陆地和海洋生活的我们面对浩瀚无穷的太空总是抱有无尽的遐想 , 迫切的想要知道距离千里之外的太空究竟是怎样的存在 , 因此几千年来飞向太空成为了全世界人民的梦想 。
从古至今 , 人类对于外太空的探索从来没有停歇过 , 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正是人类独有的精神文化 。
那个千里之外的太空实在令人满怀期待 , 所幸人类从来都不是“安于现状” , 通过无数科学家的呕心沥血 , 终于在1961年4月12日莫斯科时间上午九时零七分 , 前苏联宇航员尤里·阿列克塞维奇·加加林·瓦萨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从拜克努尔发射场起航 。
这次启航承载着全世界人民的期望 , 成功在距离地球310公里的轨道上绕行一圈 , 历时1小时08分钟最终成功返航回到地球 。
尤里.加加林或许是幸运的 , 当时前苏联的飞行条件并没有现在那么完善与安全 , 每个宇航员出发前几乎是抱着必死的心态 , 正是当时科技的限制在东方1号宇宙飞船成功登上太空之后 , 前苏联与美国数名宇航员皆因为科技的限制最终遇难 , 将生命定格在太空 。
02太空竞赛达到顶峰
彼时的前苏联和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两个国家 , 两者在经济军事以及科技方面都难分伯仲 , 但是一山不容二虎 , 两者在冷战时期为了争夺航天最高势力地位而展开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太空竞赛 。
或许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 1957年的斯普特尼号1号的轨道运行以及1961年东方红1号宇宙飞船的成功发射以及返航 , 使得前苏联两次打败美国 , 一举成为名副其实的航天大国 , 不过在1969年 , 美国阿波罗11号完成了人类第1次登月任务也奠定了美国航天大国的身份 。
也是在1969年 , 前苏联与美国的太空竞赛达到了顶峰 , 原本遥遥领先的前苏联瞬间落于下风 , 然而两个国家都急切的想要被称为世界第一大国 , 正是由于这份急切前苏联不过两年便挽回局面 。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 , 无数为航天事业工作的美苏两国的科学家们竭尽全力 , 而宇航员们也同样在不停歇的训练 。
最终在1971年4月19日 , 随着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太空空间站“礼炮1号”的发射 , 前苏联瞬间挽回局面 。 太空空间站的意义并不止于证明人类曾经飞上太空 , 它最大的意义就是能使人类未来在太空生活 , 因此美国对于前苏联这份成就也颇感敬佩 。
也正是由于礼炮1号的发射 , 使得美苏两国的太空进展再一次达到了顶峰 , 但是灾难也在悄然靠近 。
03长眠于太空的宇航员们
礼炮1号升空成功不过两月 , 前苏联便匆匆将三名宇航员送上太空 , 并且在空间站中工作了整整23天 , 这让全世界人民为之震撼 , 前苏联的航天地位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度 。
推荐阅读
- 苏联宇航员太空遇见 “天使”,20多层楼高,跟他们对视十几分钟
- 我们可以人造重力吗?这是老观念,但却是新想法
- 假如地球变了形状:甜甜圈地球、立方体地球和空心地球杂谈!
- 中国空间站的“黑科技”!打破老美技术封锁,厉害了我的国!
- 登月第一人在月球上经历了什么?返回地球后,相信上帝是存在的
- 研究人员解开了倾倒在地球上的超高速“电子雨”之谜
- NASA宇航员目击UFO报告:它可以变换形状,长度达到了1000米
- 土卫二不断向太空喷射间歇泉,羽流含有机分子,科学家:或含生命
- 地球上最后一个苏联人,被扔在太空中311天,回来后祖国已经消失